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職學生養(yǎng)成教內涵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前,相當一部分中職學生存在的諸多問題與養(yǎng)成教育的缺失有關。文章分析了養(yǎng)成教育的內涵.并從五個方面探索了實施養(yǎng)成教育的途徑及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當前,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文化基礎較差,綜合素質不高.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棄的學生仍然常見,他們有很多弱點,如以自我為中心.集體榮譽感不強.與人相處能力較差.,理承受能力較弱,依賴性較強.逆反心理較重,不輕易接受長輩和教師的勸導等等。
有的學生還有一些不良嗜好和行為.如抽煙、喝酒、說臟話、撒謊、逃學、談戀愛、沉迷網絡、夜不歸宿等等。這既給中職學校的學生管理和教育帶來了相當的難度.更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與他們在中、小學期間養(yǎng)成教育的缺失有關。要破解上述難題.就要從中職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抓起。
養(yǎng)成教育的內涵
養(yǎng)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通過訓練、嚴格管理等各種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的素質,最終使人養(yǎng)成自覺遵守社會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梢?,養(yǎng)成教育其實質是一種素質教育。它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學校教育中卻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教育的基礎部分,更是教育的質的指標。其內涵在于兩個方面:一是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二是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人的道德品質這一內在品質和行為習慣這一外在表象的統(tǒng)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對于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培根講“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對于養(yǎng)成教育的表述更深刻、更直接:“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碑敶逃椅簳灿邢鄳恼摂啵骸敖逃褪桥囵B(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边@些哲人與教育家都在告訴我們一個問題:學生的行為習慣影響或決定其一生的發(fā)展。目前,中職學生身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這些學生在中、小學期間養(yǎng)成教育的缺失造成的。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影響2∞86女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對養(yǎng)成教育要有一個清醒而全面的認識,切實抓好中職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
實施養(yǎng)成教育的途徑
抓好起始教育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起始教育對中職學生來講至關重要。在學生入學之初,從軍訓開始就要高標準、嚴要求。通過軍訓,磨煉意志,健壯體魄,培養(yǎng)學生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通過軍訓,學習軍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做克服困難的強者;通過軍訓,學習軍人嚴守紀律、令行禁止、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通過軍訓,促使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學習、生活習慣.為即將開始的新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故這一時期的工作千萬不能錯過。此時學生剛升入職校.
在新的環(huán)境中大多數學生都有重新塑造自我形象的愿望;再加上此時學生之間沒有什么矛盾,是抓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極好時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新生一入校,就從軍訓開始抓起。制定詳細的軍訓計劃,從軍事院校聘請高素質的有軍訓經驗、軍訓效果好的連長、排長等做教官,每班班主任任指導員.學生科具體負責軍訓的檢查、督促和落實.學校其他各部門通力合作。白天安排隊列訓練與宿舍內務整理,晚上班主任帶領學生學習中專生守則及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
再配合開展一些活動,如學唱軍歌、參觀軍營、軍民聯歡會、放電影、舉行篝火晚會等豐富學生的生活。在學習中專生守且則及日常行為規(guī)范時,不僅班主任要講.學生要開展討論,每位學生都要發(fā)言.明確要求是什么,規(guī)范是什么,為什么要制定這些要求和規(guī)范,自己該如何做.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學生的一日常規(guī).每位學生都要遵守,并常抓不懈,做到始終如一,持之以恒。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優(yōu)秀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人,就是教育的成功。
構建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養(yǎng)成教育的實施,牽涉到每一位教職工。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彼茉炝己玫膸煹滦蜗螅菍W校加強對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必要前提,正所謂“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學校要高度重視師德教育。力求以優(yōu)良的師德師風去感染、教育學生。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既當傳授知識的“經師”.更做善于育人的“人師”。堅持言教與身教相結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體現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首先大力開展“志存高遠、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的教育活動,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
其次是抓規(guī)范,使教師行有所規(guī)、動有所范,建立起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再次是抓好課堂常規(guī)。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和根本任務.而課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要扎扎實實地打好“陣地戰(zhàn)”,千方百計地寓養(yǎng)成教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同時要抓好思想品德課教學,充分發(fā)揮德育主課程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其他學科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有機結合和滲透.讓主課程和學科課程在德育過程中此呼彼應,實現德育內容、過程及目標的有效對接,大大提高育人效果。學校各級管理者要做到管理育人。管理育人是指管理工作者立足本職.以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做好本職工作.為學生做表率,發(fā)揮示范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發(fā)展觀,促進學生全面成才。各教學輔助部門的工作人員是服務育人的主要承擔者,應以出色的工作、良好的形象.通過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優(yōu)質服務,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加強隊伍建設加強隊伍建設尤其是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做好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根本保證。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運用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從常規(guī)入手,把養(yǎng)成教育的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要建立一整套檢查、督促、反饋機制.突出嚴格、細致、恒久,實現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
重視體驗中的養(yǎng)成教育空洞的說教代替不了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的親身體驗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及習慣養(yǎng)成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在實踐體驗中培養(yǎng)習慣。對此,他作過很多精辟論述,他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有行動之勇敢,乃是真知的收獲?!蔽倚T隗w驗教育中堅持實踐育人的原則,實踐育人是學校共青團、學生會等組織的工作傳統(tǒng)和基本經驗,也是優(yōu)勢所在。一方面,我校充分發(fā)揮共青團、學生會的作用,每學期全校大型的活動不少于三次,充分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慶日開展團隊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月、清明節(jié)掃墓等等,經過親身體驗,使學生受到教育。另一方面,結合專業(yè)特點,開展系列活動.比如組織模擬招聘會、畢業(yè)生報告會、專家講座、技能競賽等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這些活動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同時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抓住依托點.形成育人的
合力學校、家庭、社會是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依托點,必須結合起來,形成育人的合力。我校一直十分重視調動校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協調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以提高校內教育的“鞏固率”。首先是與家長的聯系、溝通。我們堅持經常性的家訪制度,每學期家訪面均達100%(含電話家訪),同時注重對下崗、離異等特殊家庭子女的家訪工作,及時與家長交流、溝通教育對策,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我校還通過召開家長會、設立家長“接待日”、給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幫助家長端正教育思想,講究教育方法,較好地使學校、家庭教育同步,鞏固和提高教育效果。其次是加強與社會的聯系。我校堅持聘任學校轄區(qū)的派出所所長為學校的法制副校長,定期為學生上安全教育課、法制教育課,開展警示教育等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傊?,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相互溝通、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自主、和諧的發(fā)展。
實施養(yǎng)成教育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養(yǎng)成教育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心理學是認識學生心理的工具,是進入學生心理世界的鑰匙。養(yǎng)成教育要有實效,需要遵循心理學原則。這就要求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方法都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必定具有健全的心理。許多我們認為品質低劣的所謂“雙差生”,問題可能就出在心理健康上.一個心理有障礙的學生,往往表現為行為習慣不好。因此,養(yǎng)成教育一定要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只有學生的心理障礙清除了,個性心理健康了。才能夠有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
養(yǎng)成教育要與情感教育相結合熱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基礎和前提,對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尤其如此。情感教育在養(yǎng)成教育中起很大的促進作用,愛可以感化一切。因此,在進行養(yǎng)成教育時,要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對學生不但要通過榜樣、示范的力量去爭取,通過同齡效應去幫助.還應運用一定的激勵手段去鼓起他們奮進的風帆。激勵方式應以表揚為主,要注意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多感受成功。用成功的喜悅強化學生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養(yǎng)成教育的艱巨性、曲折性現代心理學理論認為.一個人的品行在童年時期開始萌芽,少年時期逐漸形成,青年時期基本定型。中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5—18歲之間.正處在品行由形成期向定型期轉變的過渡時期,對其進行養(yǎng)成教育尤為重要。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對中職生,要改變他們在中、小學十幾年里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是很難的,出現反復是很正常的,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必須反復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