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語感啟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尊重是思想啟蒙教育的基礎,是人與人契約意識的最具體的表現(xiàn),我國自古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初中二年級教材第九課中也強調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尊重的前提是理解,思想品德教師應該理解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理解他們的愿望和要求。課堂內外的啟蒙教育都應該以青少年為本,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精神和主人翁精神,不僅要言傳,更需要身教;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尊重青少年的基本權益;尊重學生的認知和表達方式;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例如,嚴禁各種諸如“好生、差生”等有歧視性的區(qū)分和對待;不搞表演式團會和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而不是讀四平八穩(wěn)的稿子、背僵化作秀的成人話。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該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理解,在課堂內外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使學生在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去踐行,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此外,在尊重意識的培養(yǎng)中注重學生們對待不同意見的態(tài)度培育,以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的名句“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勉勵大家包容異己,讓他們明白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至理名言,并開展課堂小型辯論會,訓練學生既堅持自己的觀點又能尊重他們發(fā)言權,取長補短的能力。
2思想品德課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民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思想品德課應該肩負起責任,大力推行啟蒙教育。初中三年級教材第一單元為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主題篇章,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該以此為切入點,開展民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細致深入地講解現(xiàn)代國家、社會與公民的定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懂得他們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他們對國家的義務以及相應的權利,讓他們基于對家園天然眷戀而生的初級愛國情感升華和落實到公民的義務和權利之間的關系上來。在課外活動中指導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比如“假如我成為鎮(zhèn)人大代表”的主題班會,比如班級委員會的選舉,讓他們養(yǎng)成一種民主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此外,要多多引導學生閱讀青少年古今中外啟蒙著作,讓學生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增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現(xiàn)代意識。
3思想品德課的啟蒙教育應強調情感體驗化,提升道德素質
有學者說過,過有道德的生活,在方法上強調體驗。哲學家狄爾泰說,人們生活在體驗中,生活表達在體驗中,并通過體驗而生活。所以,道德的生活必須注重道德體驗以及由此引發(fā)的道德情感,也就是說道德的學習是一種情感的學習,是入“心”的,必須以體驗為基礎。而體驗不是憑空發(fā)生的,也不是在書本的學習和理性的推理中完成的,體驗是一種移情和理解,它使他人、他物融入我心,浸染生命,撼動心靈。在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在與外部世界的多方接觸中,得到大量的信息,受到大量的刺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他們與自己原有的知識、價值等因素加以碰撞、組合,把從外界獲得的所有的概念、知識、印象等因素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價值、能力和習慣,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思想品德教師應該正確理解體驗教育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f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為了發(fā)掘同學們對弱者或者社會底層人士的同情心,教師可以對網(wǎng)絡上的海量資源進行篩選,獲取相關文字和圖片信息,讓同學切身體會弱者的生活不易,從不同視角去了解社會和民情;比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敬老院的義工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各個方面,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養(yǎng)成一種品質,把體驗教育與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教育青少年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文明修身。
4讓青少年了解世界,了解時事,跟上時代潮流
同志指出:“只有建設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斷促進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才能為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先進生產(chǎn)力指引正確的方向,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痹诋斀窠?jīng)濟、政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家的壁壘越來越弱,世界越來越像一個地球村。只有讓學生了解世界,關心時事,才可能讓我們的青少年有胸懷和眼光去面對未來,才可能去肩負祖國和時代交付的使命。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在中學甚至小學階段就把下一代送出國門留學培養(yǎng)或者短期考察,以擴大孩子的視野。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開闊視野,了解世界,把現(xiàn)代的先進文明成果和信息教授給國家的下一代。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使用案例,介紹各科思維方式和習慣。令人遺憾的是,筆者發(fā)現(xiàn)作為當今思想品德課啟蒙教育的一章重要內容,“讓青少年了解世界,了解時事”的教育方向上教材涉及得少,教師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學生世界意識薄弱,應該成為今后一個重要的教改方向。思想品德課的啟蒙教育是新時期提高德育水平的重要措施,更是德育體現(xiàn)其本來的價值功能和促進未成年人健全人格形成及實現(xiàn)其人生終極目標的重要途徑。
5結語
關鍵詞:孟子;人性論;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啟示
一、孟子人性論中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
(一)孟子人性論的基本觀點
在我國,人性問題一直是各界學者爭論的一個話題。在《孟子•告子上》里面,孟子闡述了自己與告子的觀點:從告子的“生之謂性?!雹倏梢钥闯?,告子認為天生的事物人的天性。人的生理本能沒有善惡之分,所以告子說沒有善良與不善良的區(qū)別。“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雹谒讶诵员茸骷蓖牡乃绻麞|方有缺口就向東流,如果西邊有缺口就向西流。是說人善還是不善的本性是完全由外在的因素影響。注重的是外在環(huán)境和條件而忽略道德作用。與告子不同,孟子說“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③。人性是善良的,就跟水的本性本來就是向低凹處流走似的。一個人不善,這不是由他的本性所能決定,而是由外在的一些因素所決定。由此引出他的人性本善的觀點。
(二)孟子人性論中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
1.人的道德情感不同于動物的自然本性孟子說“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④他指出告子的說法抹殺了人與動物是有本質區(qū)別的。孟子把人和動物相比,孟子認為人之性是人之為人的本質。他認為人與牛羊等動物的本質的區(qū)別就在于人具有內在的道德屬性。而且這些情感是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差別,且具有道德性,為人后天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內在因素或者說是內在條件。2.道德情感是道德理性發(fā)展的基礎或原動力孟子關于人性的討論建立在人的自然情感基礎之上。孟子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雹輴畚覀兊挠H人不是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品德,而是人的真實情感的表達。同情、羞愧、恭敬、是非之心,這些都是道德的情感體現(xiàn),都是善端。而孟子認為善端是先驗的,是人生來就具有的,而不是靠外在的環(huán)境和條件附加給我們的。3.道德情感內涵于每個人的本性之中在孟子看來,仁義禮智這些都是出于我們的本心本性的。只是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自己沒有認識到。孟子的重要論斷“仁義禮智根于心”⑥,可知孟子的仁義是內在的,孟子用心善來說明本性是善良的,道德情感是內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將人的四端之心更好地培育,才能更好的為道德理性提供條件。所以,孟子的人性論思想不僅為我們闡述了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之間緊密的聯(lián)系,也為我們解決現(xiàn)代社會中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培育困境中的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二、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的培育困境
歌手姚貝娜患癌病逝,當大家正在惋惜姚的時候,曝出深圳晚報的記者“太平間拍遺容”事件。瞬間引起一場以新聞媒體和民眾為主體的關于道德輿論風暴。由此可見,當今社會中道德滑坡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越來越被人們關注。而作為當下社會最為重要的使人與人相聯(lián)系、交流的教育,在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方面都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道德理性培育中的主要問題
1.以道德理論和知識的教育代替道德理性的培養(yǎng)德育教育的存在就是要培養(yǎng)人的德性,使我們的個性得到發(fā)展。但現(xiàn)在道德教育過分的偏重概念性和知性的知識教育,忽視了學生自身的情感和愿望,老師、家人缺少對孩子的心靈的關懷,這種教育在實踐中表現(xiàn)為專制型、封閉性,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與能動性。學生被迫接受千古不變的教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性被一次又一次的忽視,只能被迫的接受老師的灌輸式教育。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健全的道德理性的培養(yǎng)。2.缺乏獨立性與個性人為統(tǒng)一的思想理論、教材、考試方式等,使得道德理性的教育只有一種模式和答案?,F(xiàn)階段人的個性發(fā)展更強勁,學生更加的追求個性,而這恰與當下教育制度有一定沖突。同時應試教育的考試貫穿于這個制度化教育體系中,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我們的家長、老師看來,成績好壞幾乎成了評價一個人的標準。學生一味的學習課本知識,按照學校、老師、家長制定的條條框框行動。太多孩子以“黃金屋”之中的美好理想去與現(xiàn)實的殘酷和黑暗對照,以一種標志的模式去應對萬千變化的世界,得到的只能是無盡的迷茫與挫敗感。理性與情感的矛盾也就出現(xiàn)了。
(二)道德情感培育中的主要問題
1.忽視道德情感的個體性從古至今,每個時代都有道德要求,但一旦形成的要求,一定是有一定的階級所倡導。古代男女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表面上安樂平和,實質上都沒有個人自由。個體只是按照社會的要求來塑造人格,這樣太過于重視道德情感的整體性、群體性,而忽視了我們自己的個體性與多樣性。2.忽視道德情感的實踐教育生活離不開道德,道德的學習更離不開生活。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素質的養(yǎng)成不僅要靠道德教育,更要靠道德實踐。道德教育要取得實效,離不開道德實踐的有力支撐。我們所得到的道德認識是源于社會生活中的道德交往實踐。但是我們往往缺少這種實踐,缺少與自身生活的經(jīng)歷相關的一種道德情感的體驗。
三、孟子人性論對道德理性與道德情感的培育啟示
孟子是最先把道德賦予人性之中,肯定情感與道德和善有關系,在孟子這里道德情感需要主體主動參與,他認為缺少主體的能動性和自覺性是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情感,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也為我們更好的認識、理解、面對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的關系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一)道德理性與道德情感:內、外結合的培養(yǎng)理念
道德理性、道德情感的培育不能只靠外在強制和單向灌輸,更多是需要向內發(fā)展,以孟子的觀點則需先了解人的本心、本性,從而才能讓人盡心、盡性。我們要把道德情感還原到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在教育方面,一方面家長與學校自身應大力弘揚人文精神,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文化活動,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發(fā)揮特長;同時,學生也需加強交流,這樣學生間的關系才會更加融洽,從而減少道德淪喪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道德教育中,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強調人的個性發(fā)展,使人的個性得到張揚與發(fā)展。具體而言,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多聽他們的想法和觀點,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且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其張揚個性的條件,支持鼓勵學生的行為。
(二)道德理性與道德情感:多樣性、層次性的培養(yǎng)方式
道德實踐對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至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提升道德境界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在生動、具體的道德實踐中,才能加深學生們對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觀念的理解,從而提高道德自覺性,逐步把道德認識、道德觀念升華為相對穩(wěn)定的道德行為,實現(xiàn)知行統(tǒng)一。首先,要加強學校道德教育的課程建設。我國學校的道德教育做得不完善,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內容都缺乏層次性,教材的內容和上課的形式還是老一套。所以老師們應該給學生傳授更豐富系統(tǒng)的知識,改變上課傳統(tǒng)的模式,采取老師指導為輔、學生討論為主的方式,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學習和實踐道德的興趣。其次,注重營造創(chuàng)新學術環(huán)境。學校要保持活力,就應使其具有鮮明的時代感。我們應把創(chuàng)新教育、素質教育等新觀念融入大學精神,努力建設濃厚的創(chuàng)新學術環(huán)境,培育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最后,要積極營造和培育人文環(huán)境。通過人文環(huán)境的營造,使全體師生切實感到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身心愉悅,精神充實,有成就感。人們善的道德行為不僅需要道德理性的指導,更離不開道德情感的參與。這不僅是我們走向道德自由的需要,更是我們自己生存發(fā)展的需要。我們只有正確認識現(xiàn)代社會中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培育存在的問題,尋找其中蘊含的對現(xiàn)代的啟示,才能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孟子著.孫玉瑩譯注.孟子選注[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
[2]郭齊勇.中國哲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2-75.
[3]周曉靜.知識與道德教育[J].朱曉蔓.全球教育展望,2006(6).
[4]朱平.淺談道德理性與道德情感的關系[J].四川師范大學報刊.
關鍵詞:甘薯;栽插時期;萌芽性;耐儲性
中圖分類號:S531.093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1-0037-03
隨著甘薯加工業(yè)及食品快餐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對甘薯需求量逐年增加,前景廣闊。甘薯種植必須建立在對品種萌芽特性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國內科研單位對甘薯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措施和糊化特性上,對其萌芽性差異及提高秧苗產(chǎn)量措施的相關研究甚少[1~2]。王慶美等(1998)[3]研究認為,對甘薯萌芽性影響最大的是淀粉,其次是干物質,可溶性糖及維生素C影響則較小。淀粉的水解對甘薯塊根的發(fā)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α-淀粉酶相對含量對薯塊萌芽起主要作用;萌芽快慢與總淀粉酶含量無直接相關性,與β-淀粉酶等相對含量呈負相關[4]。王亮等(2009)[5]研究發(fā)現(xiàn),貯藏期甘薯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軟腐病和線蟲病等。本試驗擬通過對不同生育期種薯萌芽性及耐儲性差異的比較研究,為種薯的合理選擇提供理論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食用型甘薯品種泰中6號,由泰安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所共同選育。分別于2012年5月20日、6月20日和7月13日栽苗,10月25日收獲留種,生育期分別為158天(T1處理)、127天(T2處理)和104天(T3處理)。貯藏方式相同,儲藏室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溫度為10~14℃。
1.2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3年3~6月在泰安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甘薯試驗基地的日光溫室進行。試驗地為砂壤土。3月8日育苗前分別對貯藏期間T1、T2、T3處理的種薯病害進行調查,并分別稱取各處理種薯5kg在小區(qū)隨機栽插,重復3次;5kg鮮薯塊數(shù)T1處理各重復分別為11、12、12個,T2處理分別為28、26、32個,T3處理分別為49、45、51個。栽插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10min,用斜排種法將薯塊頂端朝上均勻排在苗床上,統(tǒng)一管理。當薯苗從基部到達頂芽20cm時分4個生育時期(4月29日,D1;5月11日,D2;5月25日,D3;6月9日,D4)采苗、計數(shù)和稱重,截止日期為6月9日。
1.3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和DPS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對薯苗農(nóng)藝性狀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在4個調查時期,T3處理的苗數(shù)均最多,分別為24、92、72、74個,總苗數(shù)為262個,總苗數(shù)最少的為T1僅57個;D3和D4各處理苗數(shù)相近。苗高方面,4個調查時期3個處理的苗高變幅為31.0~37.6cm,D2調查期時3個處理苗高均最高;每個調查時期3個不同生育期處理間平均苗粗大多差異顯著,3個扦插時期的薯苗葉片平均都為8片。
3結論與討論
甘薯生育期的長短與薯塊產(chǎn)量、大小存在密切關系。本研究結果表明,T1、T2和T3處理的單苗均重相近,分別為11.28、10.48、11.61g/株;T3處理總苗重最大,為2898.84g;總苗數(shù)以T3處理最多,為262個,最少的為T1處理57個;苗高變幅為31.0~37.6cm;苗粗差異顯著。此外,從4個調查時期來看,苗數(shù)、苗高、苗粗、葉片數(shù)和重量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D2期最大,這主要是塊根營養(yǎng)分解需要一定的過程,在D2期分解達到最大,相應的薯苗數(shù)多,重量大,隨著養(yǎng)分的消耗及供應不上,相應的形態(tài)指標開始下降。T1和T2處理的大薯率較T3高,但T1的感病率最高,耐儲性最差。這與其生育期長、淀粉轉化為糖的比例高等存在密切關系[6]。
大量研究表明,甘薯萌芽性不僅與環(huán)境中的溫度和濕度有密切關系,而且與塊根營養(yǎng)成分有關系[3,7]。Hall(1991)[7]研究利用乙烯利浸種和切塊育苗的方法來提高甘薯秧苗的產(chǎn)量。王慶美等(1998)[3]研究表明,對塊根萌芽性影響最大的是淀粉。本研究顯示,T3處理甘薯較T1、T2生育期短,營養(yǎng)成分積累少,但萌芽性最好。甘薯塊根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其中以β-淀粉酶為主[8]。淀粉酶的表達、調控與活性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甘薯發(fā)芽的快慢和強弱,淀粉酶可以有效地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為萌芽提供能量[9]。唐君等(2010)[4]研究認為,α-淀粉酶相對含量對薯塊萌芽起主要作用,萌芽快慢與β-淀粉酶等相對含量呈負相關。此外,塊根中碳水化合物的轉運是在激素系統(tǒng)的控制下從頂部向下轉運,ABA主要與塊根中淀粉的積累有關,CTK與萌芽性密切關聯(lián)[10]。本試驗最終結果顯示,T3處理萌芽性最好,這是否與其淀粉酶活性強、激素含量高及其激素從中的調控機理還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井水華,楊淑娟,范建芝,等.魯南丘陵地區(qū)甘薯地膜覆蓋效果試驗[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4(8):61-62.
[2]劉桂玲,鄭建利,田昌庚,等.鹽堿地甘薯塊根粉糊化特性研究[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5(2):62-65.
[3]王慶美,張立明,王建軍,等.塊根主要營養(yǎng)成分對甘薯品種萌芽性的影響[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1998,1:9-11.
[4]唐君,周志林,趙冬蘭,等.甘薯貯藏過程淀粉酶活性變化及對薯塊芽萌發(fā)的影響[J].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2010,25(6):699-702.
[5]王亮,閆根柱,趙迎麗,等.甘薯貯藏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J].中國果菜,2009,8:22.
[6]李綱.甘薯貯藏與加工新技術[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5.
[7]HallMR.利用短期催芽、乙烯利浸種和切塊育苗提高甘薯秧苗產(chǎn)量[J].國外農(nóng)學-雜糧作物,1991,1:40-41.
[8]張原箕,張華,趙力,等.甘薯塊莖中β-淀粉酶同工酶特性及其在萌芽過程中的組織分布[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學刊),2006,10:53-56.
【關鍵詞】 雙歧桿菌活菌;蒙脫石散;小兒腹瀉;臨床療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099
腹瀉是嬰幼兒群體中常見的一種疾病, 具備大便次數(shù)增加、性狀改變等特點[1], 集中發(fā)病于6個月~2歲的嬰幼兒群體中, 主要在秋季發(fā)病。小兒腹瀉通常是受到病毒感染的影響而引發(fā)的一種自限性疾病[2], 以病因為基礎可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 且病因主要分為內源性感染與外源性感染兩種, 其中外源性感染多是由輪狀病毒導致的, 而內源性感染多是由于患兒體內的菌群失調造成的[3]。目前, 尚未有特效的藥物與方法治療小兒腹瀉, 嘔吐與腹瀉嚴重的患兒需及時進行補液, 否則會導致患兒脫水, 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 例如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 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作者隨機抽選本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2013年6月~2015年6月治療的100例小兒腹瀉患兒, 隨機分為兩組, 分別實施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案, 以對聯(lián)用雙歧桿菌活菌與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 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收治的100例小兒腹瀉患兒, 排除心肺、血液、免疫功能等檢查存在異常情況的患兒。將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齡3個月~3歲, 平均年齡(13.4±7.5)個月;對照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齡4個月~3.5歲, 平均年齡(15.6±7.8)個月。100例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兒就診后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 對照組實施蒙脫石散(規(guī)格:10袋/盒, 3 g/袋)治療, 根據(jù)患兒年齡給予不同用藥劑量, 1歲1袋/次, 3次/d, 空腹溫水服用;觀察組聯(lián)用雙歧桿菌活菌(規(guī)格:36粒, 210 mg)與蒙脫石散進行治療, 蒙脫石散的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保持一致, 雙歧桿菌活菌的劑量:1歲2粒/次, 2次/d, 餐后用藥。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大便次數(shù)恢復時間、治療時間以及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與記錄。
1. 4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3 d后, 患兒的大便次數(shù)與性狀均恢復正常, 臨床癥狀消失, 且大便常規(guī)檢查結果是陰性, 為治愈;治療3 d后, 患兒大便次數(shù)與性狀得到明顯改善, 臨床癥狀改善明顯, 為有效;治療3 d后, 患兒的大便次數(shù)與性狀無明顯改善或者是存在加重趨勢, 為無效??傆行?(治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時間與大便次數(shù)恢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時間與大便次數(shù)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 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小兒腹瀉多集中于年齡
腹瀉會導致患兒體內的電解質紊亂與身體脫水, 加重患兒病情, 因此需抑制患兒的病毒, 及時給予患兒補液, 以糾正脫水癥狀, 為患兒重新構建腸道環(huán)境。蒙脫石散是一種腸黏膜的保護制劑, 不僅能夠對腸黏膜進行保護, 而且還具備良好的消化道黏膜覆蓋力, 利用和黏液糖蛋白的結合, 增強黏膜屏障防御攻擊因子的能力, 預防病原微生物攻擊, 抑制與消滅患兒消化道中存在的毒素、病菌與病毒, 但是重新構建患兒腸道環(huán)境的速度較慢, 臨床治療效果未達到預期效果;雙歧桿菌活菌是人體中的一種有益菌, 在人體腸道內能夠進行多種維生素的合成, 形成生物學屏障, 以發(fā)揮保護作用, 中斷致病菌, 且雙歧桿菌活菌在代謝后, 能夠產(chǎn)生乙酸和乳酸, 降低患兒腸道中的pH值, 改善患兒腸道中的酸性環(huán)境, 同時雙歧桿菌活菌還能夠殺滅多種致病菌, 抑制致病菌的生長與繁殖, 為患兒腸道及時補充有益的細菌, 為構建患兒腸道菌群提供有力條件, 通過對致病菌繁殖與生長的抑制, 而有效調節(jié)腸道菌群失調。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時間與大便次數(shù)恢復時間分別為(6.24±1.39)d、(2.10±1.14)d, 對照組分別為(8.60±1.84)d、(4.67±1.72)d,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聯(lián)用雙歧桿菌活菌與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 不僅能夠有效縮短患兒的大便次數(shù)恢復時間與治療時間, 降低患兒家屬的經(jīng)濟負擔, 減輕社會醫(yī)療壓力, 而且能夠提高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 及時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 具備良好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美琴. 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lián)活菌片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觀察.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0, 9(23):1800-1801.
[2] 馮婉萍, 陳召金, 邱瑞清, 等.雙岐三聯(lián)活菌片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臨床療效觀察.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3, 12(4):310-311.
[3] 劉平.雙歧桿菌乳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觀察.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 2014, 24(2):670-671.
[4] 程海英, 汪祝萍, 尹燕丹, 等.雙歧三聯(lián)活菌片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療效及安全性評價.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16): 2618-2620.
【關鍵詞】啟蒙階段;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一般來說,小學生作文寫作的啟蒙階段處于二、三年級,啟蒙階段的寫作教學不僅影響到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而且還關系到是否為學生日后的寫作能力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小學生啟蒙階段的作文教學非常關鍵,需要語文教師積極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積累與寫作訓練,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啟蒙階段的寫作興趣
寫作是一種需要小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活動,對于處于寫作啟蒙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寫作無疑是令他們頭疼的一項課業(yè),許多小學生甚至懼怕寫作。為此,語文教師需要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來培養(yǎng)啟蒙階段小學生的寫作興趣,積極鼓勵小學生進行寫作,并讓小學生樂于寫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采取榜樣激勵策略,調動學生對寫作的興趣。由于每一個學生都存在認知能力的差異化,因而有些小學生在寫作方面表現(xiàn)出一定的天賦與能力。同時,由于小學生認知水平還不高,他們極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與人物的影響,于是乎語文教師可以采取榜樣激勵策略,通過挑選學生作文當中優(yōu)秀的部分作為典范,以此來調動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如語文教師可以專門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設置一個優(yōu)秀作文展覽專欄,將學生作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或段落標識出來,從而為學生之間提供相互學習與借鑒的機會,以榜樣激勵的方式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氛圍的寫作環(huán)境,以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采取評語激勵策略,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動機。教師的點評對小學生影響非常大,學生受到老師的鼓勵與表揚都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為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可以采取評語激烈策略,以鼓勵與表揚學生寫作為主,對學生的作文予以正面的評價,從而激勵小學生對寫作的信心。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當根據(jù)學生個人的能力差異進行不同層次的點評,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中的進步與長處,積極鼓勵與肯定學生的努力,使鼓勵與表揚評語成為催化劑,以激發(fā)作文啟蒙階段的小學生對寫作的積極動機。
二、運用閱讀策略,引導啟蒙階段的小學生寫作
古語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此足以說明閱讀與寫作的緊密關聯(lián)。于是乎,在小學生寫作的啟蒙階段,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運用閱讀策略來引導小學生進行寫作,教育小學生多多閱讀相關的書籍或優(yōu)秀作文,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同時,讓小學生嘗試著進行仿寫訓練,以鍛煉小學生的文字功底。
(一)重視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語言的積累實際上也是一種基本功的鍛煉,教師在進行啟蒙階段的寫作教學時需要引導小學生多閱讀文章、詩詞等,有必要時還可以摘抄或背誦優(yōu)美的語句或段落,從而為小學生的后期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語感。寫作需要通過語言來實現(xiàn)表達,因而語言是寫作的基礎,而語言的積累可以為寫作提供資源,如此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不會因詞匯量或語言匱乏而困擾,他們能夠輕松的表達心中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
(二)實行仿寫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類與生俱來擁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對于二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記憶力最佳時期,因而這一階段他們的模仿能力也是非常驚人的,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將這種模仿能力用于寫作中,通過仿寫訓練來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是一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活動,作者將其在生活中所發(fā)現(xiàn)、體驗到的一切美的事物融入到寫作里,從而描寫出動人的美詞佳句。如此,小學生可以在這些美詞佳句的基礎上進行仿寫,根據(jù)自己所觀察與體會到的美好感受投放到寫作中,從而在不知不覺中也能寫作優(yōu)美的語句。
三、合理利用課堂時間,訓練啟蒙階段的小學生寫作
現(xiàn)今,隨著語文教學對寫作教學的越來越重視,在學期的教學大綱中也安排了寫作的課堂教學時間,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寫作課堂教學可謂教學大綱中的重中之重。為此,語文教師應當抓住啟蒙階段的有利時機,合理利用課堂時間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訓練,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
(一)創(chuàng)設自由、開放的寫作課堂情境,鼓勵學生表達與寫作。語文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開放的寫作課堂情境十分有必要,傳統(tǒng)的寫作課堂教學過于古板、約束,不利于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表達,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寫作空間。而創(chuàng)設自由、開放的寫作課堂情境,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氛圍,在這里教師鼓勵與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與創(chuàng)作,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觀察到的一切寫下來,或是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而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也有利于學生的寫作。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事實上,寫作是一種對現(xiàn)實生活的再造想象,寫作者常常以生活為源泉,通過細心、敏銳的觀察來積累寫作素材,而后在已有素材基礎上進行無限的想象,想象是寫作的劑,能夠豐富作文的可讀性。而學生想象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眼界與拓展能力,這些都會在其寫作中體現(xiàn)出來,從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語文教師在對啟蒙階段小學生進行課堂寫作教學時,需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學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是促進其寫作水平提高的一大途徑。
參考文獻
[1] 吳希勝.小學作文”生活·積累·表達·評價”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