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生物課改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中生物教學論文:當前正值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全面試點和推行,多數(shù)高中生物教師已經(jīng)開始接觸新課程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生物課堂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筆者通過一段時期對當前高中生物教學的聽課和調(diào)研,分析了課堂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并提出應對策略或建議,以饗同行。
一、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調(diào)研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為了了解和掌握我市高中教育教學情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我先后對我市一中、高級中學、三中和鋁廠中學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生物學科的教學情況進行調(diào)研,現(xiàn)將調(diào)研情況總結如下:
1、基本情況
全市共有4所高中,即一中、高級中學、三中和鋁廠中學。承擔課改實驗的生物教師共有9人
從表中可以看出,我市教師中女性和年輕教師比例多,且學歷高,其中二次學歷和大專學歷各只有1人,其余均為一次性大學本科。教師專業(yè)性強,但缺乏教學經(jīng)驗,尤其是在承擔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教學任務過程中,新教師既要熟悉教材,又要適應新的課程理念,大多數(shù)教師都反映有些力不從心。
2、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的計劃安排
生物教學計劃除三中以每周2課時從高一開始外,其他各校大多都均從高二以周課時為4課時開始開設,具體時間是2005年8月。只有一中第一學期為2課時,第二學期為4課時,且每節(jié)課為40分鐘,其他各校均為45分鐘。各校周六均補課1課時,每周安排一個晚自習。按計劃各校將在2006年5月前先后結束必修1至3的學習。預計將在高三第一學期中旬結束選修模塊的學習。
3、實驗開設情況
由于高級中學新建于2005年8月,實驗樓還未完全交付使用,故實驗課暫時無法進行。其他學校的實驗開設情況也不甚樂觀。如必修1和必修2的實驗共有16個,包括5個探究實驗和11個驗證性實驗。其中一中完成了9個,三中只完成了4個。
4、每學期的考試情況及學分的認定
除高級中學每學期分期中、期末進行兩次考試外,其他各校(主要指一中和三中)只在第一學期期末進行了一次通測。其中,一中以分層次考試形式進行,即(1)(2)班用一份試卷,(3)(4)班用一份試卷,滿分100分。(1)(2)班共92人,均分72.5,最高分92,最低分36,及格率約90%;(3)(4)班共81人,均分68,最高分92,最低分26,及格率73%。高級中學學生總人數(shù)為520人,期中均分為49.5,及格率為24.2%;期末均分為59.4,及格率為52.53%。三中參加考試學生為209人,滿分為55分,其中均分為28.7,最高分53,最低分11,及格率39.4%。
由于每個模塊結束的時間與學段不符,故影響了學分認定工作的順利進行。一般第一模塊以平時成績和認定卷綜合認定;第二模塊通過制作生物模型、研究性報告、平時成績及月考成績綜合認定。凡合格者每個模塊認定2個學分。
二、課改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必修1、2的教學,總體上能按課標要求完成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但有些內(nèi)容的實施并不完全順利,如調(diào)查活動、資料的搜集與分析、部分探究實驗等活動以及一些較為抽象的內(nèi)容在實施過程中顯得有些吃力,如遺傳和變異模塊的部分內(nèi)容等。
(一)學生對教材的看法
學生普遍反映現(xiàn)行生物教材圖文并貌,內(nèi)容豐富、新穎,涉及面廣,能夠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緊跟科技發(fā)展步伐,有時代氣息。且能以新的理念要求教師,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許多學生也對新教材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具體歸納如下:
1知識不能系統(tǒng)化新教材每章之間的聯(lián)系較少,且知識概括不太全面。如必修1第二章細胞器,只是簡單介紹了細胞器的概念,而細胞器的功能卻在第五章才有詳細的介紹,這樣使得知識之間的銜接顯得有些零散,章節(jié)之間跳躍性大,學習起來比較難把握重點。
2知識面寬但不夠深新教材涉及到很多知識,但沒有更深入的解釋,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時僅停留在表面。
3圖片過多注解太少新教材圖文并貌,固然好看,但卻沒有主要的文字注釋,缺乏導向性。
4新課改讓我們似有“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覺新教材知識面廣,但在編排上稍顯粗糙,學過以后往往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脈絡,而且教學進度太快,我們常常是還未完全理解,而下一課卻又開始了。
5課后習題太少,沒有配套的練習冊,實驗少,且有些實驗沒有條件做;課外知識少,且課內(nèi)外知識之間的整體聯(lián)系不好;計算題沒有具體的公式等。
(二)教師在新課程改革教學實踐中的收獲
教師普遍認為新教材在編排上更貼近生活實際,并且廣泛關注生物科技方面的新進展。同時,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比以前要高很多,所以要想在新課程的改革浪潮中挺立潮頭,沒有扎實的專業(yè)基本功是不行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涉獵新知識,關注生物科技的發(fā)展動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
(三)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
1新教材相對舊教材而言,多而廣,但許多知識都是“蜻蜓點水”一代而過,甚至有些知識過于超前,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多困難。
2與教學相關的可以參考的資料太少,與教材配套的練習冊幾乎沒有,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許多困難。
3由于各校都是在高二才開設生物課,所以課時嚴重不足。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常常疲于趕課,造成有些內(nèi)容“囫圇吞棗”,“吃夾生飯”。教師、學生都有被趕著往前走的感覺,學過的內(nèi)容沒有時間內(nèi)化。
4個別內(nèi)容安排不符合實際情況,大多數(shù)探究性內(nèi)容無法實施。即使實施了的內(nèi)容,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且思維活躍,但課后的檢測、反饋的結果卻與預期效果差距較大。
5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實驗受課時、器材等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作為教師又不知如何處理,只好改為講實驗。
6任課教師到目前為止沒有見過選修教材。而高三才開設選修內(nèi)容,將來學生如何應對高考?
7通過教學實踐,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新教材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并未降低,反而加深了難度。如新教材的許多實驗、事例在現(xiàn)行的高三教材中都能撲捉到,說明新教材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它要求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討論、探究等方法獲取知識,這使大多數(shù)學生暫時無法適應,導致課堂活了,但成績卻不滿意。
三、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的不足和問題
㈠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有待于進一步轉(zhuǎn)變
1.教學缺乏設計
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仍比較落后,常滿足于教材的按部就班的傳授。具體表現(xiàn)在教案是教材的翻版、是知識點的羅列,教案中對整堂課的總體教學沒有設計,對如何發(fā)揮導言的激趣作用(有的教師上課根本沒有導言,‘開板就唱’)、知識如何呈現(xiàn)才利于學生積極思維、本課的上下內(nèi)容如何銜接、關聯(lián)才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更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等缺乏設計,因而課堂上缺乏生機,教學效果較差。
2.課堂教學的主體性原則體現(xiàn)不夠
表現(xiàn)在課堂上教師們?nèi)员容^多地關注于自身的教,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未給予足夠的關注。教師講得多,教學方法單一(講述法),教學手段落后,基本上采用語言直觀,無圖無模型,教學的交互性、直觀性體現(xiàn)不明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受挫;另外有些教師知道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往往片面地理解成課堂上老師的多問和學生的多答,至于所提的問題能否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問題的思維含量如何,是否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是積極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卻很少考慮,即對學生主體作用的理解簡單化、庸俗化,在實施中表面化、形式化。因而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推理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較差。
㈡教學中科學性把握不準,知識出錯或點撥不到位
由于生物學科知識更新較快,各校新進的生物方面的教學書籍又較少,有些教師自費學習的意識又不太強,且各校均采取年級組集中辦公制度,因而使得部分教師對教學中的疑難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又苦于無資料可查和與人研討,導致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或?qū)W生的錯誤問題點撥、引導的不到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的提高。
㈢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及基礎了解不夠
有些教師不了解初中的教材,對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也不關注,很少進行教學相長活動,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及基礎了解不夠。憑主觀臆斷進行教學,知識跳躍性大,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常常出現(xiàn)事倍功半的效果。
㈣生物實驗和教材中的研究性課題的開設率極低
因為資金、管理方面的問題及急功近利的思想,有些學校沒有生物實驗室(如高級中學正在籌建中)或室中缺設備,因而導致生物實驗無法正常開設或開設率較低,教材中的研究性課題各校也基本上未開展。
四、今后的改進措施及建議
1.教師要加強現(xiàn)代教學理論的學習
各校要強化自主學習的意識,可通過自學和參加教研活動,學習現(xiàn)代教學理論,尤其要認真學習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掌握課改方向,進一步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如教學手段)上多下功夫,向45分鐘要效率。
2.各校應重視加強教研組的建設
教研組、年級組雙軌并行,并切實抓好教研組的建設,使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堅持經(jīng)常,落到實處。如可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鉆研大綱和教材,互相質(zhì)疑,且在個人和集體備課、研討、聽課、組內(nèi)研討課等環(huán)節(jié)上多下功夫,要切實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新老教師結對子,拜師徒,年輕教師多聽課,認真撰寫教學后記等,切實提高各年齡段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3.加強和調(diào)整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和呈現(xiàn)方式。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具體問題的設計,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設問的思維含量。要善于運用多樣有效的教法和學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終身學習的能力。要繼續(xù)發(fā)揮傳統(tǒng)的教學工具和電教媒體的作用(板圖板畫、掛圖、模型和幻燈機、錄放像機、電視等),另外要大力推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與學校有關部門協(xié)調(diào)購置相關的掛圖、模型、投影片、光碟,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地自行制作簡便實用的教具,有條件學校的教師要注意制作和儲備電腦課件,即通過優(yōu)化教學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4.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各校應增加資金投入,保障實驗的正常開設。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希望各校生物教師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變學生實驗為演示實驗,充分利用本校的實驗資源且努力開發(fā)新實驗資源(尋求替代品),盡可能地讓學生嘗試實驗環(huán)境,思考實驗中的問題,提高實驗能力。
隨著2006年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即將到來,對生物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希望生物教師多學、多思、多想、多問、多實踐、多總結,從而使自身的理論和業(yè)務水平不斷提高,逐漸向?qū)<倚徒處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