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有码亚洲专区|国产探花在线播放|亚洲色图双飞成人|不卡 二区 视频|东京热av网一区|玖玖视频在线播放|AV人人爽人人片|安全无毒成人网站|久久高清免费视频|人人人人人超碰在线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一年級學生學習計劃

一年級學生學習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一年級學生學習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年級學生學習計劃

一年級學生學習計劃范文第1篇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吉林大學醫(yī)學院2012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共發(fā)放問卷200份,有效回收問卷196份,有效率98.0%。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所選取的調查工具是“自主學習”調查問卷,美國心理學家Zimmerman[3]的自主學習研究的理論框架為本次的問卷設計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該問卷涉及5個相關問題: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習方法的運用、學習計劃的制定以及學習過程的自我監(jiān)控、學習環(huán)境的選擇以及與人溝通、自我效能感與歸因。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習興趣與動機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興趣與動機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調查結果顯示,62.9%的學生表示對化學學習很有興趣,這表明化學學科的自身特點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動機方面,提到學習化學的最為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的占47.2%,可見對于化學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動機是積極的、健康的。提到對化學學科感興趣、可以動手做實驗的學生分別占29.5%、15.7%,可見化學學科內容的實用性和重要性還是得到了一定的認可。而僅有7.6%的學生選擇是為了修完學分。調查表明,大部分的學生對化學學科感興趣,他們對于學科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科內容本身的實用價值。但不可忽視的是仍存在小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動機的側重點出現了偏差,一部分學生由于受到一些社會因素的影響,把大學教育看做是謀求好的工作崗位的敲門磚,更有一部分學生動機不明確,這些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并針對當前大學生這一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

2學習方法的運用

常規(guī)的學習方法通常包括四方面,即課前做好預習、課后整理復習、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積極的處理以及考試后進行深刻的反思。在調查中,73.6%的同學表示在課前會進行簡單的預習,而只有4.1%的同學在課前基本不預習,可見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并能做好預習工作。對于課后的整理與復習,70.0%的學生會將課堂上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認真的整理,并會在第一時間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復習以便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28%的學生則會在單元復習或者考試前進行知識的梳理。說明大部分學生都很重視課后的復習工作,使知識能夠條理化,網絡化。對于在學習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46.8%的學生的選擇是立刻向老師或其他同學請教,而40.2%的學生則會選擇先自己思考,在思考無結果的情況下會通過網絡、書籍等有關資料來尋找答案,可見大部分學生能夠及時處理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考試后,能夠對考試情況進行仔細分析,及時反思,總結經驗,并且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的學生僅占23.3%,這說明對于考試后的反饋與調節(jié)工作大部分學生做得并不是很好,是學習方法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

3學習計劃的制定以及學習過程的自我監(jiān)控

如表1,不會制定學習計劃的學生幾乎沒有,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擾而不能將自己的學習計劃執(zhí)行到底的學生卻占91.9%。

52.7%的學生能夠在沒有人督促的情況下做到自我監(jiān)督,順利地完成教師給予的學習任務,17.3 %的學生則只能夠勉強完成,并且有時會超出規(guī)定的時間。另外,除了教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教材內容以外,51.0%的學生會利用身邊的物質性資源去廣泛閱讀各種有益于學習和生活的資料,40.3 %的學生則僅僅看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而只有8.7%的學生課后不閱讀任何資料。這些表明,在學習活動中,大部分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已經基本具備,也基本上能夠完成教師給予的學習任務,但在執(zhí)行計劃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將是有待提高的一個方面。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順利進行,教師要鼓勵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在學習活動的全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監(jiān)控、反饋并調節(jié)。

4學習環(huán)境的選擇以及與人溝通

對于學習環(huán)境的選擇,69.0%的學生表示需要合適的地方才能更好地將學習活動進行下去,但是如果在有干擾的情況下,能夠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避開或消除干擾;在學習中,把教師當做權威的學生占82.3%,喜歡跟同學進行交流與討論的學生占81.7%。這表明,大部分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環(huán)境并能為自己的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氛圍,在學習活動的進行中也能夠尊重教師,并和身邊的同學進行良好的溝通,借鑒別人正確的學習方法。

5自我效能感與歸因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種任務,是個體的能力與自信心在某些活動中的具體表現[4]。86.7%的學生表示能夠做出充分的準備來應對考試,69.5%的同學相信自己的回報會與付出成正比,能夠取得應有的成績;另外,也有學生指出對于化學學習感到困難,其主要原因有:沒有掌握好的學習策略(52.3%)、教材內容深奧而不能很好地理解(34.5%)、教師在教學中講的不夠清楚或進度太快(23.4%)、自身基礎差(21.8%)等等。以上數據表明,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自我效能感良好,相信自己有學好化學的能力,教師應給予重視并繼續(xù)鼓勵。但是對于學習化學有困難的同學更是不可忽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化學學科的特點幫助學生,并給予正確的指導。

三結論與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醫(yī)學院大一新生在化學學習中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要想真正地融合到大學化學的學習模式中,僅僅憑借個人能力是不夠的,同時還會受到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在初高中已習慣于“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剛剛接觸大學自由松散的學習模式,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學習策略,不能夠很好地對學習資源進行檢索利用,因為高校的教育模式與高中學校畢竟存在很大差異。另外,近年來醫(yī)學院校連年擴招,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使部分學生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到社會交往、兼職賺錢等中,這些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造成了一定影響。

由此可見,此次調查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要徹底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引導者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5],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最后,環(huán)境對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要盡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使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有更好的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染,從而實現共同進步。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個重點來抓,從而也使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2][3]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

一年級學生學習計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獨立院校 藝術類低年級學生 職業(yè)規(guī)劃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3-0021-03

一 問題提出及調查目的

隨著近年來各高校的擴招,使得藝術類學生日益增多,在學校擴招的同時,相應畢業(yè)生的人數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就業(yè)壓力。尤其是在近年來的新聞報道中,不乏看到一些與藝術相關的專業(yè)被貼上“最難就業(yè)的標簽”。獨立院校的藝術類學生相比于專業(yè)藝術院校而言,在學校知名度和專業(yè)能力方面處于劣勢,因此,如何使得獨立院校的藝術類學生能夠在畢業(yè)后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展現出自身的價值和特色,則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是大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即將步入社會職場的大學生而言,良好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僅可以帶動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自主性,也可以切合實際地進行自我發(fā)展和完善,而大學低年級是生涯發(fā)展教育的關鍵期①。因此,本文設計相關調查問卷,了對獨立院校藝術類低年級大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現狀展開調查,并對呈現出的問題展開討論。

二 調查設計及對象

本調查問卷共設計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學生對自我認知的情況;第二部分了解學生對職業(yè)規(guī)劃知識認知的程度;第三部分則是了解學生目前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情況。調查對象為2015級藝術學院學生,共收回有效問卷232份。

三 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第一,學生對自我認知情況。(1)在對自身性格認知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有36.21%的人選擇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有60.34%的選擇比較了解,3.45%的人選擇不太了解,無人選擇不了解。(2)在對自己特長和能力方面的了解:有12.07%的人選擇非常了解,68.96%的人選擇比較了解,18.97%的人選擇不太了解,無人選擇不了解。

第二,學生對職業(yè)規(guī)劃知識認知程度。(1)是否了解什么是職業(yè)規(guī)劃:有6.43%的人選擇非常了解,62.53%的人不是很了解,聽說過的占28.45%,一點也不了解的占2.59%。(2)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對于大學學習是否重要:非常重要的占33.62%,重要的占42.24%,不太確定重不重要的占24.14%,認為不重要的無。(3)目前獲得相關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知識來源:31.03%是從學?;蛟合到M織的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老師或輔導員的一對一指導占4.31%;學長指點占8.62%,憑自己的經驗認知或從書籍網絡獲得的占52.59%,目前沒有任何獲得的占3.45%。(4)是否參加過職業(yè)測評:沒有參加過的占72.41%,參加過不完全測試的占19.83%,從網上搜索并簡單填寫過的占6.04%,參加過專業(yè)職業(yè)測評的占1.72%,這說明學生對職業(yè)測評的認識度較低。(5)是否參加過職業(yè)性格測試:21.55%的人選擇有,78.45%的人選擇沒有。鮮明的數據差別顯示出學生沒有從社會角度進行自我評價。

第三,了解學生目前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情況。(1)在選擇專業(yè)依據方面:根據本人興趣愛好選擇的占29.31%,認為專業(yè)就業(yè)前景好的占30.17%,家長或老師推薦的占23.28%,因高考成績所限或學校調劑的占17.24%。(2)在調查目前對大學生活和學習有無明確的目標時:有12.07%的同學選擇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有42.24%的人選擇有清晰但比較短的目標,有39.66%的人選擇目標模糊,有6.03%的人選擇無明確目標,這說明過半的學生在學習時帶有目標性。(3)是否制定了符合自己性格特征和能力的職業(yè)規(guī)劃:有25%的學生選擇有,有75%的學生選擇沒有。(4)對于未來從事的職業(yè):與本專業(yè)相關,并開始付出努力的占50.86%;考慮別的行業(yè),并開始付出努力的占26.72%;尚無任何想法的占6.9%;處于觀望狀態(tài),但職業(yè)意識還比較模糊的占15.52%。(5)是否清楚將來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職業(yè)能力:有43.97%的人選擇很清楚,有40.51%的人選擇不太清楚,有15.52%的人選擇不清楚。

四 存在的問題

1.缺乏全面的自我認知

正確的自我認識是良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起點,它有利于大學生角色的轉換,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職業(yè)期望。②調查結果顯示,作為個性突出的藝術類學生,大部分人對自身性格和特長都選擇了較為肯定的答案,這一點值得肯定。遺憾的是,在隨后的調查題目中,職業(yè)性格測試和職業(yè)測評的結果卻顯示出大部分同學并沒有參與過相關的測試,這說明學生的自我認知帶有片面性。學生們沒有注意到“社會我”③的重要性。作為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除了對自己的性格特征與自身特長了解外,還應該注意在社會方面的自我認知,將自己置身于社會背景下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判,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

2.缺乏對職業(yè)規(guī)劃知識的學習和規(guī)劃能力

學生在進入學校學習一年后,對于相應的職業(yè)規(guī)劃信息接收滯后,只有少數學生已經了解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在低年級時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第一點歸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在擺脫高中的學習模式后,大部分學生不能很快進入到自主學習的模式,主動性低。而主動性低帶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缺乏主動性的學生在學習中的規(guī)劃意識薄弱,常常漫無目的地度過低年級的學習階段,這也最終導致了高年級擇業(yè)前的茫然和準備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主動性的學生往往缺乏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技能,導致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能力低。④正如調查結果中,大部分學生有目標,但利用相關的職業(yè)規(guī)劃信息來制定符合自身發(fā)展計劃的同學卻很少。這種認知度的不清晰必然會導致盲目地跟從現象,不能客觀地從自身的能力與特征出發(fā),阻礙正確的發(fā)展方向。第二點則是與藝術類學生的學習特殊性有關,藝術類學生過于執(zhí)著自身的專業(yè),尤其強調藝術性和專業(yè)技能,而忽視了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相比對專業(yè)學習的熱情,學生對職業(yè)規(guī)劃的學習卻不夠積極。

3.缺乏樹立正確的職業(yè)生涯目標

“機會常常留給有準備的人”,對于職業(yè)發(fā)展而言,合理的規(guī)劃和充分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而樹立一個正確的職業(yè)生涯目標則是重中之重。但針對目前藝術類學生的擴招形式而言,門檻低、分數低成為大家選擇藝術類專業(yè)的最大原因。很多成績中等的孩子為了踏入一所名牌大學,選擇了自己可能不喜歡的藝術類專業(yè),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批批藝術類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陷入了迷茫和恐懼⑤。尤其在獨立院校,在專業(yè)分數和文化課分數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屬于“被動地”選擇了專業(yè)。只有29.31%的學生選擇專業(yè)是因為興趣,而更多的是服從于社會認為有利的一面。但是在進入大學之后,迎來自由和廣闊的學習機會時,就應當重新審視專業(yè)是否符合自身的發(fā)展。確立目標除了客觀地進行自我剖析外,更重要的是對想要從事職業(yè)的了解,從而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

對未來從事的職業(yè)不了解,對于從事職業(yè)所具備的能力不清晰,學生盲目地擇業(yè)方向必然會導致就業(yè)時的迷茫。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被動地選擇了不喜歡、也可能不適合的專業(yè)進行學習,同時,在大學期間,又沒有充分地審視自身的能力和缺陷,只是服從式地將所學專業(yè)作為以后的職業(yè)目標,無疑這種學習帶有痛苦性,也帶有盲目性,這或許會成為日后職業(yè)發(fā)展的絆腳石。

五 相應措施

1.引導學生全面認知自我

自我認知其主旨就是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自己⑥。從職業(yè)發(fā)展角度來講,學生需要從自身興趣、能力、個性心理特征等不同的方面進行進一步的認知,切實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和學業(yè)規(guī)劃,真正認清自己。因此,學校作為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重要的引導者,應在學生入校后,對低年級學生灌輸全方面自我認知的教育觀點,相應地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發(fā)揮輔導員老師的影響力,鼓勵新入學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組織,鼓勵新生積極拓展人際關系,多與老師、學生溝通交流。通過參與活動,可以使得學生從中體會自身的能力和缺點;通過交流,可以從別人的評價中找到自身的缺點,不斷完善自我;(2)以學校開設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為平臺,系統(tǒng)地向學生介紹有關自我認知的知識和重要性,同時組織學生參與相關的職業(yè)測評。(3)發(fā)揮學生就業(yè)團隊的功能,組織一些關于自我認知的體驗活動。

2.加強學生自我培養(yǎng)意識,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良好的素質和基礎是成功的第一步,對于藝術類學生而言,過窄的知識面并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在平時除了對專業(yè)課進行學習外,還應該引導學生在大學期間借助大學的豐富資源進行更為廣泛的知識學習。前文指出,藝術類學生過于專注本專業(yè)的學習,也往往忽視了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進入大學學習后,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構建全面的知識結構,對相應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都應當有所了解,以提高競爭力。尤其對于那些選擇從事非本專業(yè)和尚無任何想法的學生而言,就應當拓寬知識面,加強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

3.加強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知識的宣傳,有效促進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發(fā)展

目前學生已有的職業(yè)規(guī)劃知識更多是從從書籍和網絡上獲得,這一比例占52.59%,這一龐大的數字也表明在傳達相關職業(yè)規(guī)劃信息的同時,除了利用學校開設的課程外,應注意多元化的教學。作為“90后”的大學生,利用網絡搜索相關知識是非常普遍的,也習慣于從網上了解相關的信息。本人認為,學校在開設相關課程的同時,應注重網絡宣傳,利用大學生常用的QQ、微信、人人網等社交平臺,相關的職業(yè)規(guī)劃信息。例如目前流行的微信就是一種很好的宣傳平臺,網絡手段不可忽視。

注 釋

①②④胡靜、徐迅.低年級大學生生涯發(fā)展教育原則初探[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3(4):60~63

③社會我:一個人對自己所處的職業(yè)社會環(huán)境,以及與自己職業(yè)發(fā)展、職業(yè)選擇相關的社會資源的認識。

一年級學生學習計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職學生;學習倦??;調查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0-0021-03

美國心理學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倦?。╞urnout)”這一概念,用于描述消極壓力這一極端現象,即因過度緊張而使個人出現疲憊、焦慮、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現象等。隨著研究深入,倦怠研究涉及護士、醫(yī)生、警察等職業(yè)群體。后來,有學者提出,學生在求學期間也會產生倦怠,從而開始了學習倦怠的研究。

國外對學習倦怠概念的研究基本沿用Maslach關于倦怠的概念:由于過度學習需求而使學生產生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落。連榕認為,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或缺乏動力卻又不得不為之時就會感到厭倦、疲乏、沮喪和挫折,從而產生一系列不適當的逃避學習的行為,這種狀態(tài)稱為學習倦怠。我們認為,學習倦怠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學習壓力而產生的情緒、行為、自我認知等一系列消極反應。具體表現為:(1)有疲憊感、缺乏興趣、厭倦學習、焦慮、抑郁等消極心理;(2)存在遲到、缺課、打瞌睡、低學習效率等行為表現;(3)對自我效能、專業(yè)發(fā)展、將來的成就評價較低等。

近幾年,高等教育蓬勃發(fā)展,大學招生規(guī)模也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同時,外界誘惑、專業(yè)壓力、就業(yè)困惑、個人成就感低等使學習倦怠問題凸顯出來。研究學習倦怠現象、學習倦怠背后的原因、學習倦怠相關因素及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成為最近教育學、心理學及教育改革等領域的熱點問題。本研究以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yè)學院為例,調查高職學生的學習倦怠狀況,剖析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特點,為高職教師更多地了解學生的特點,促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整體抽樣的方式,選取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yè)學院(三年制)800名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厥沼行柧?17份,問卷有效率為89.13%。其中男生347人,女生366人;一年級227人,二年級226人,三年級260人;文科生347人,理科生175人,數字藝術生191人;農村183人,城鎮(zhèn)254人,縣市276人。

測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連榕教授等參照Maslach的量表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此問卷共有20個項目,分為3個因子:情緒低落(8個項目)、行為不當(6個項目)、成就感低(6個項目)。問卷為5級計分,從“完全不符合”(計1分)、“比較不符合”(計2分)到“完全符合”(計5分)。分數越高,倦怠程度越嚴重,問卷中有8道題為反向計分??偭勘淼腃ronbach α系數為0.865,分半信度為0.880。每個項目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在0.408~0.762之間(p

施測程序 采用集體施測,用同一指導語指導學生匿名填寫問卷。

數據的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11.0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主要方法有描述性統(tǒng)計、差異顯著性分析與方差分析。

調查結果和討論

(一)高職學生總體學習倦怠情況

對問卷進行描述統(tǒng)計,得到表1中的結果。從表1可以看出學習倦怠每題的平均得分為2.83,屬于中等范圍;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各因子的得分在量表中值3以下,接近3(分別為2.70、2.99、2.83)。

對學習倦怠每兩個因子的均分做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學習倦怠各因子之間的差異顯著,學習倦怠的各個表現中,行為不當最為嚴重;其次是成就感低;第三是情緒低落。結果見表2。

在總倦怠及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各因子中,被試選擇“比較符合”與“完全符合”的比率分別為31.1%、29.61%、37.56%、26.67%,表明約有30%的高職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學習倦怠。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學習倦怠在各個維度中的表現,我們統(tǒng)計了各題目中學生選擇“比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

在情緒低落因子中,選擇“比較符合”或“完全符合”比率比較高的題目是:“我想學習,但學習很枯燥”,“考試總是讓我厭煩”,“很難對學習保持長久的熱情”,比率分別為48%、47%、40%;對題目“我對學習感到厭倦”,選擇“比較符合”和“完全符合”比率較低,只占17%。

在行為不當因子中,對題目“我課后很少學習”、“在學習上我覺得耐性不夠”、“我很少計劃安排自己的時間”,選擇“比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較高,分別占44%、55%、38%。對題目“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有欠缺,并不能完全付諸實踐”,選擇“比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最低,但也達到了20%。

在成就感低因子中,對題目“我能勝任大學的課程”、“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對我來說很容易”,選擇“完全不符合”或“比較不符合”的比率分別為55%、25%。

(二)人口學變量對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研究

分別以性別、年級、專業(yè)等人口學變量對被試分組,對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三個維度及總分等變量進行t檢驗或方差分析。

不同性別高職學生學習倦怠情況 表3結果顯示,在總體倦怠及情緒低落、成就感低因子上,高職男女生并無差異;在行為不當因子上,男女生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在行為不當方面,倦怠程度比男生還要高。

不同年級高職學生學習倦怠情況 表4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學生在總倦怠及情緒低落與成就感低因子上,年級差異顯著;而在行為不當因子上不存在年級差異。進一步多重比較顯示,一年級學生的總倦怠、情緒低落、成就感低的倦怠分數顯著低于二年級、三年級,二三年級沒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

不同專業(yè)高職學生學習倦怠情況 表5結果顯示,在總倦怠及情緒低落與行為不當因子上,專業(yè)差異顯著;進一步的多重比較顯示,數字藝術專業(yè)的倦怠程度要顯著低于文科及理科專業(yè),文科及理科專業(yè)無顯著差異;而在成就感低因子上,無顯著的專業(yè)差異。

不同生源地高職學生學習倦怠情況 下頁表6結果顯示,在總倦怠及三個因子方面,高職學生無生源地的顯著差異。

結果討論

(一)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yè)學院學生學習倦怠的總體情況

從總倦怠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見表1)與已有的大學生及高職生學習倦怠研究結果相比,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yè)學院學生在學習倦怠總得分及各因子項目平均得分居中。統(tǒng)計分析顯示,約30%的學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學習倦怠現象。這表明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yè)學院學生的學體情況是正面的、積極的,但不容樂觀。其中,行為不當較為嚴重,其次是成就感低與情緒低落。這些結果與王翠榮、連榕、龔蕓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但與任怡的研究結果不同。行為不當反映了學生學習計劃、學習方法比較欠缺,學習耐性不夠,時間管理能力也需加強等諸多問題。

(二)人口學變量對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

相比已有研究結果,性別對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并不一致。郭彩琴的研究表明,男生在各個維度上倦怠得分均顯著高于女生;鄭榮奕、邢強的研究表明,高職學生在總倦怠及各因子倦怠得分上,高職女生的倦怠程度更高;黃李娜對中職學生的研究表明,中職女生學習倦怠程度強于男生,尤其是情緒低落及行為不當方面。本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成就感低與情緒低落因子上無顯著差異;在行為不當因子上,女生的學習倦怠程度顯著高于男生。這說明在學習行為表現上男生要比女生略積極一些??赡艿脑蚴牵阂环矫?,男生的社會壓力更大一些,可能更多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學習動機比較強;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更多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女生出勤、完成作業(yè)情況較好,但在操作、實踐、實習環(huán)節(jié)可能比較薄弱。性別對學習倦怠的影響可能跟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關,性別對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仍需更多的研究支持。

不同年級高職學生的學習倦怠程度不同。一年級學生表現出比較好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情緒比較飽滿,對專業(yè)的認同感較高,成就感也較好。二年級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動力、成就感顯著低于一年級學生,此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三年級。一年級新生剛進校,面對著新環(huán)境、新同學、新老師,對一切感到新鮮,能夠認真對待學習。進入二年級后,可能面對更多的挑戰(zhàn)和選擇,如社會活動、兼職、社團等等,相對于學習,可能對社會實踐更有興趣和成就感。表4表明,二三年級學生學習倦怠更多地表現為情緒低落及成就感低。因此,教師應注重提高二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狀態(tài),同時,加強學生對專業(yè)的認同和熱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數字藝術學科學生的學習倦怠水平低于文、理科學生。主要體現在行為及情緒表現上,數字藝術學科及文、理科學生在成就感方面差異不大,與連榕等的研究一致。與偏重于理論知識傳授的文、理科相比,數字藝術學科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密切,更注重形成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專業(yè)能力。因此,在高職院校,專業(yè)規(guī)范水平是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重要因素。文科、理科專業(yè)除了重視理論講授外,還要進一步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加強知識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文、理科專業(yè)的學科建設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或者實踐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農村、城鎮(zhèn)、縣市學生在學習倦怠方面并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高職學生生源地并不是影響學生學習倦怠的重要變量,與郭彩琴等對大學生的學習倦怠研究結果一致。

結論

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yè)學院學生學習倦怠情況總體是正向的。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三因子中,行為不當倦怠程度最高;學生在學習計劃、學習方法、時間管理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強。

性別、年級、學科等影響學生的學習倦怠情況。女生的行為不當比男生表現還要嚴峻;與一年級新生相比,二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倦怠更嚴重,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與成就感低。因此,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專業(yè)的熱愛度等。數字藝術學科的學生學習倦怠程度明顯低于文科及理科學生,這給文理課學科建設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Maslach C,Leiter M P. The Truth about Burnout[J].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189-193.

[2]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的專業(yè)承諾、學習倦怠的關系與量表編制[J].心理學報,2005,37(5):632-636.

[3]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專業(yè)承諾、學習倦怠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科學,2006,29(1):47-51.

[4]王翠榮.高職學生學習倦怠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7):743-744.

[5]龔蕓.影響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個體因素與對策[J].職業(yè)與健康,2010,26(20):2286-2289.

[6]任怡.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在高職院校的試測[J].理論與現代化,2007(3):120-122.

[7]董銀銀,姬會會.大學生學習倦怠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24(1):8-9.

[8]郭彩琴,肖海燕,馬存根.大學生學習倦怠與人格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9):1062-1064.

[9]鄭榮奕,邢強.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心理特點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7):172-174.

[10]黃李娜.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0.

作者簡介:

一年級學生學習計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職生;英語學習;一年級現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5-0160-03

一、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和方法。研究對象是本校55名高職一年級學生,來自省內不同的農村或城市學校,背景各異,英語成績高中低水平都有。研究初期,采用調查表的形式,了解學生入學時所具有的英語基礎知識、實際應用能力和學習心態(tài),目的在于從個體差異中找出普遍現象,先解決普遍問題,再個個擊破。研究中期,針對學生對教師引導內容的領悟能力而自然形成的各種英語學習氛圍進行比例分析,目的在于找出一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況、自主努力程度和教師影響力度。研究后期,采用比較法,對學生的一學年的英語學習成果進行分類分析,并且探究英語學習對一年級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2.調查結果分析。(1)研究初期發(fā)現,由于職校生自身的特殊性,一年級學生通常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例如:82%的學生認為英語只是職業(yè)教育的配角,缺乏英語學習動力;93%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以前沒學好,現在只是混及格,等畢業(yè);44%的學生認為英語的學習目標和壓力消失,一年級可以放松學習,不需要明確的英語學習目標;35%的學生不愿意嘗試新的學習方法;46%的學生有學好英語的傾向,但沒有明確的學習計劃。(2)研究中期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分三類。A類,36%的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主動性增強;B類,34%的學生勉強按部就班,學習動力一般;C類,30%的學生放松學習,延續(xù)原來的不良學習習慣。(3)研究后期發(fā)現以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為例,A類學生中有70%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剩余的30%雖未通過,但是分數都超過400分;B類學生有17%通過;C類學生只有6%的學生通過考試。在實際應用能力方面:A類學生中有85%愿意參加英語各項比賽和課外活動,并且積極主動回答課堂問題;B類和C類學生總共只有2%的學生愿意主動回答問題和接觸課堂以外的英語活動。綜合素質方面:A類學生對其他學科的關注程度比B類和C類高27%。A類學生的社會實踐次數比B類和C類多32%。

從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在職業(yè)教育快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高職生英語學習的問題層出不窮。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年為英語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已經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高職一年級學生具備一定英語基礎,并且可塑性很強,但是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方面較薄弱,如果加以積極引導,還有很大的改變和進步的空間,但是如果不及時疏導解決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整個在校英語學習的效果和能力、學生的學習的自信心及就業(yè)選擇和能力。

二、結論和建議

1.存在問題。(1)學習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英語學習心理的不適應。高考的失落感和選擇職業(yè)教育的被動性,給高職生帶來自卑感和浮躁心理,同時又有強烈的叛逆心理,在剛入學的一年級期間存在心理上的落差。大多數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往往會選擇消極懈怠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并且錯誤地認為認真學習為時過早,要先在一年級放縱一下自己,求得心理上的消極平衡。(2)失去理想目標,缺乏英語學習動力。高職生經過高中時期低效的英語學習,進入職業(yè)教育以后,理想目標更加模糊,英語學習的動力愈加缺乏,或者對專業(yè)知識的關注力高過英語課程,對英語的學習只是得過且過,導致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yè)不認真,課后不愿意主動參加自習,甚至考試作弊現象增多,不良學風影響到整個班級。(3)英語學習內容和方法的變化所帶來的不適應。職校各專業(yè)的英語課程分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兩部分,學生對一年級的基礎課眼高手低,并且仍然以為學習以教師講授內容為主,沒意識到職業(yè)教育中英語學習也具有自主性、選擇性、多元性和探究性。對英語學習的內容和方法沒有觀念性的改變,仍然沿用原有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在忽視英語學習的同時也忽略了母語修養(yǎng)和綜合文化素質的提高,使得知識面狹窄,理解能力缺乏靈活性。

2.教學建議。成功的應對策略必須具有啟迪性、展示性和交互性。既能使學生“學會求知”,充分滿足學生在人生的新起點、新轉折點上所需要的新知識,得到英語學習的新啟示;同時,要在英語教學方面多角度展示教師的英語教學方法和目標,學校的學科建設成果,英語教研成果和高年級學生取得的英語學習成果。并且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促進師生交流,了解新生在英語學習上的所想、所惑、所缺、所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策略如下:(1)加強新生英語學習心理疏導。首先,做好家庭和學校的聯合疏導,提醒家長不能因為孩子的學習性質,而對孩子放手不管,應該及時轉變和調整教育方法,注重對孩子的引導,言傳身教。也要向家長明確英語學習是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家長和學校保持密切的聯系,以便教師時刻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的動態(tài),在進行勸導和教育時可以有的放矢。同時,在班級安排一名心理聯絡員,隨時向任課老師提供學生的最新心理狀況和學習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從而分階段解決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消極懈怠的心理狀況,提升班級的學習氣氛,避免個別學生的厭學心理和行為影響更多的學生。在學習心理上,針對缺乏英語學習信心的學生,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從建立學生學習信心的角度出發(fā),選擇“熟能生巧”的基本方法,從簡單的模仿開始,分階段設立一些簡單的學習目標,如30字以內的英文繞口令、單詞接龍游戲等方法,順應學生由簡入難的心理狀態(tài),逐漸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2)積極推進師生座談會,促進學習交流。①開展老生和新生之間的英語學習座談,交流經驗。學生之間的座談對于新生來說是最有說服力的,挑選座談的老生時,應該不拘泥于學習成績的高低,不管是優(yōu)等生還是學困生,都可以作為交流的對象,高年級學生可以從英語考級體驗、英語課外活動、英語競賽的經驗、英語學習的收獲和失敗等方面以實例的形式向新生介紹學習經驗和教訓,言傳身教,引導新生踴躍發(fā)言,互相暢談對英語課程的看法,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意見,提高各種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的建議,有效利用英語自主學習為中心的途徑,輔導教師做好信息和實例的收集整理。②開學初,學校應該定期安排先進教師講座,幫助一年級學生盡快明確授課者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計劃,不同的英語教師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建議,既全面又權威,進行講座的同時,必須設置學生反饋的環(huán)節(jié),以了解新生的實際狀況和想法,對英語教師的日常教學和輔導具有更明確的導向性。(3)設置英語實踐體驗項目,體現英語在就業(yè)方面的優(yōu)勢,與職業(yè)規(guī)劃相結合。職業(yè)院校與其他的普通教育學校相比較而言,更具有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的特點,因此,學校應該設置對學生有吸引力的英語實踐活動,例如:英語角,英語社團,英語話劇團,商務英語模擬實訓,模擬英文招聘會等等。一年級學生在參加課外活動方面,有較強的參與興趣。學校應該積極利用實踐體驗的項目,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引導新生積極參與的意識,用實踐來證明英語學習在職業(yè)規(guī)劃中的重要作用,幫助一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有個積極向上的開端和未雨綢繆的規(guī)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轉變原有的英語技能結構,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力。英語應用能力的本質提高,需要寬厚的知識為基礎,應及時轉變原有的英語技能結構,傾向于閱讀和聽力的技能培訓,一年級學生必須多角度閱讀中英文書籍和報刊,收看收聽國內外新聞電視廣播,從母語或英語的內容中獲得知識的提高,在語言技巧方面強化模仿和記憶的能力,在理解和領悟能力方面,提高綜合邏輯能力,從宏觀上豐富學生的學習價值觀。

總之,為了提高高職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提高其在校英語學習的質量,提升高職生就業(yè)籌碼,教師必須協助新生主動克服“一年級現象”,不斷完善英語教學體系,采取積極的措施和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對全面提升高職生綜合素質、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蔣海彬.大學新生的不適應及應對措施[J].吉林教育院學報,2009,(2).

[2]張振松.淺談如何引導大一新生積極適應大學生活[J].現代企業(yè)教育,2006,(9).

[3]梁悅.淺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商務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4).

[4]朱維芳,曹文.大學新生英語營實踐報告——新生入學心理調整及學習技巧強化訓練[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2).

[5]楊楠.如何增強大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積極性[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2).

[6]黃國芬.師生關系與英語學困生學習積極性的關系探討[J].教育與職業(yè),2010,(29).

一年級學生學習計劃范文第5篇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以有著10多年辦學歷史,學生達2000多人的藝術類高職院校——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隨機抽查2010、2011兩個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通過問卷調查和小型座談會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及最關心的事等問題進行深入而廣泛的調查研究,以便為英語教學提供針對性的建議和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一定的指導,也為藝術類學生的教學管理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本次調查于2010年底開始到2011年底結束,共發(fā)放問卷440份,收回440份,其中有效問卷412份,有效率94%。對得到的參數進行比較與分析,并進行跟蹤與訪談,結合文獻資料演繹推理等研究方法。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習動機與學習分析。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們進行學習活動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激勵人們學習的內部動力。

①“為就業(yè)做準備”是高職學生學習的最強動力。在問卷中,我們用“上大學以來你追求的人生目標”、“你最關心的問題”等指標來測查學生在這方面的心里意向,幾個指標的結果可以互相印證,見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高職學生比較務實。有43%的學生上大學以來,現實追求的人生目標是“為就業(yè)做準備”,而選擇“專升本”和“提高活動能力”的,從根本上來講,也無非是為了將來有一個好工作。把這三項加起來,比例高達87.87%。在大學階段55.83%的學生認為提高自己的能力最重要??梢哉f高職生一進來就擺正自己的位置,把培養(yǎng)自己成為一名動手能力強的設計者而獲得良好的就業(yè)機會、追求自身的發(fā)展視為自己學習的持久動力。

②對學習英語的信心不足,基礎較弱,是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最大心理障礙。對英語學習是否有興趣以及學習思想是否穩(wěn)固是高職學生學習與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英語對他們的專業(yè)發(fā)展有幫助,但短時間內產生不了很明顯的影響,因此高職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在表2、表3和表4中我們可以發(fā)現這一現象。

我們的樣本是來自一、二年級的學生,從統(tǒng)計數據時發(fā)現一年級學生對學好英語抱有一定的理想,而二年級學生對學習英語的信心比一年級的要差,隨之而來的是興趣也在減弱。

2.學習方式與學習風格。學習方式是指學習者通過認知、閱讀、聽講、研究、實踐等活動獲取知識或技能的方式方法。學習風格則是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時持續(xù)一貫的帶有其鮮明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和學習風格涉及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因素,制約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率,對學習者的學習偏好、學習效果都產生較大影響。

①注重被動接受學習,忽視主動探究學習。從調查的情況來看,藝術類高職生大多數學生都認同英語學習與他們的專業(yè)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也希望通過努力能借助工具書拓展有關知識。由此可見,藝術類高職學生有一部分雖然入學時英語成績并不太理想,但他們依然求上進。

但是,藝術類高職學生在學習方面自律能力較差,在學習風格與方式上,非常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能力。學習主要是被動地吸收知識,高度依賴教師和學習資料,把考試作為學習的動力,將自己變成考試的機器。在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時間、學習結果方面多數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技巧,這成為影響他們英語學習成績與效率的根本因素。

高職學生在學習上的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探究精神的方法,還體現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上。在課堂教學中,能經常與教師互動的不到5%,在學生座談會上了解到有高達50%以上的學生認為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里固然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關,但更與學生自己缺乏主動探索的精神和方法密不可分。

②注重感性認知,缺乏理性思維。與其他類型學校的學生不同,藝術類高職學校的學生個性化、風格化尤為突出,一切以感悟、喜好為出發(fā)點。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個體性格之間差異較大,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性格開朗,喜歡交際,具有很強的表現意識;一些人則不善言辭,顯得孤傲、特立獨行或很“另類”;還有少數學生在學習中常表現出情緒化或矛盾心理的狀態(tài),甚至出現心理障礙等問題。他們雖然思想活躍,但缺乏對問題的深度思考,思維具有跳躍性,缺乏邏輯思維能力。在調查中發(fā)現,藝術類高職學生在學習風格和方式上受到他們性格的影響極大。他們傾向于感知信息,注重感性認識,不擅長理性分析和思考,注重培養(yǎng)激情點,而忽略信息存儲。這些情況可以從他們上課的態(tài)度、獲得的成績和業(yè)余時間所看的書籍中反應出來。

在做課外作業(yè)時,學生往往能找到大量的資料,但他們并不善于分析、整理和利用這些資料,從而變成自己的東西,他們只能轉載別人的文章。

③自主學習:意愿強,行動弱。

大學的學習更強調自主性學習,因此大學為學生安排了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但藝術類高職學生有強烈的自主學習欲望和決心,但缺乏實際行動和恒心。他們經常不清楚自習課應該做些什么。怎樣處理好上網學習和上網娛樂的關系。下面的表8就反映出了這些情況。

表8:課外主要從事什么活動

我們在學生座談會上了解到高達80%的學生沒有學習計劃,也沒想過要制定學習計劃。在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方面也有高達70%的學生表示只有在老師的要求下才會去預習和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