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有码亚洲专区|国产探花在线播放|亚洲色图双飞成人|不卡 二区 视频|东京热av网一区|玖玖视频在线播放|AV人人爽人人片|安全无毒成人网站|久久高清免费视频|人人人人人超碰在线

首頁 > 文章中心 > 籃球運動員

籃球運動員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籃球運動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籃球運動員

籃球運動員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籃球運動科學選材運動員選材

1.籃球運動員選材概念

在青少年兒童中選擇先天條件優(yōu)越熱愛籃球,適合從事籃球運動的優(yōu)秀苗子進行科學系統(tǒng)有目的培養(yǎng)和訓練.由于各國采用的訓練方法、手段的差異日趨縮小。因此,運動員個人先天條件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科學的選材方法就成為必然手段。

2.籃球運動員選材要求

當今籃球運動的特點和趨勢要求優(yōu)秀的運動員必須具有較高的身材,嫻熟的技術,良好的身體素質,頑強的作風,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對籃球事業(yè)有執(zhí)著追求精神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3.籃球運動員選材內容

3.1身體形態(tài)結構

運動員的身高形態(tài),決定了在賽場上的優(yōu)勢地位,籃球是綜合素質完美結合的運動,身高高體格健壯、身體素質好的的球員在進攻和防守端占據著巨大的優(yōu)勢。

3.11運動員形態(tài)要求

現代籃球運動員的形態(tài)應是身高速度、力量、體重的四位一體的結合,高大強壯的身軀、出類拔萃的身體條件是優(yōu)秀籃球運動員應具備的條件。應首選身高而細、四肢長、手較大且手指長、足弓較高、跟健長且清晰、臀部小、跟關節(jié)圍度較小的運動員.

3.12身高指標

常用的身高預測法有骨齡預測法、瓦爾克、預測法、哈佛利采克身高預測法等.但是應該注意到,身高根據籃球的不同位置是有所區(qū)別的.

3.2身體素質

要重視選速度快、靈敏性好、爆發(fā)力強的少年

3.21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或在最短時間完成某種運動的能力,速度對籃球比賽有著重要的意義.速度素質好,能加快攻守速度和節(jié)奏,有助于提高攻守的成功率,從攻、守數量上和質量上超過對手,掌握比賽的主動權.

3.22耐力素質

耐力是機體長時間活動并抵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素質的好壞與人體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肌肉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等機能水平直接相關.所以,對耐力素質的評定也代表著對其它相關素質的間接評定.

3.23彈跳素質

籃球運動員的彈跳能力是影響比賽中爭奪制空權的重要因素.彈跳素質與爆發(fā)力、無氧代謝能力及全身協(xié)調能力有關.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要完成大量的跳躍動作(搶籃板球,蓋帽,搶斷球,跳投,行進間投籃等),需要雄厚的彈跳素質為基礎.

3.24力量素質

力量是一切競技體育取勝的重要素質,也是籃球運動員的一項重要素質.一名籃球運動員不但要具備較強的下肢爆發(fā)力,還需要上肢的快速力量和腰背肌的爆發(fā)性力量完成比賽中大量的跑、跳、投、搶動作以及騰空的高難動作.

3.25靈敏素質

靈敏是人在各種復雜、突變的條件下快速、協(xié)調、準確、靈活地完成動作的能力,是各種素質運動技能在運動中的綜合表現.靈敏素質的發(fā)展有利于籃球運動員掌握各種復雜的技術、戰(zhàn)術和提高比賽中的應變能力。

3.3生理選材指標

神經系統(tǒng)選材的指標為神經類型與反應時.循環(huán)系統(tǒng)選材指標為心率、血壓、心指數與血紅蛋白.呼吸系統(tǒng)選材指標為呼吸頻率、呼吸商、肺活量與最大攝氧量.肌肉系統(tǒng)可按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特點與規(guī)律進行評價.

3.31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是指人體在進行有大量肌肉參加的長時間激烈運動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達到本人極限水平時單位時間內所能攝取的氧量.通常以每分鐘為計算單位.其數值能評價人體有氧工作的能

力,也是評價心肺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籃球運動員選材時應盡量選用那些最大吸氧量相對值比較大的運動員.

3.32心功指數指標

“心功指數”是指在定量負荷后測出心律與安靜狀態(tài)恢復的快慢來評價心臟功能的簡易方法.指數越小,表明恢復越快,心臟功能也就越好.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臟搏動的次數,是心血管系統(tǒng)最容易測定的評定指標.血液是維持生命與輸送運動能源之舟,輸送能力的大小影響著機體承擔運動負荷的高低和多少,決定輸送能力大小的是心輸出量(每分輸出量),心輸出量又與心率及每博輸出量有關.一般來說,心率越快,心輸出的血量越多.如超過170~180次/分時,由于心室充盈時間縮短,充盈量便減少,每搏輸出量也減少,此時盡管心率很高,但心輸出量卻降低了.所以通過心率的變化能了解運動員心血管的機能并推斷整體機體

能力的高低.

3.33血乳酸指標

血乳酸是人體在較長時間的激烈運動時,為了保證機體能量的迅速增加,肌糖元或葡萄糖在無氧條件下分解,釋放出能量并在肌肉中生成代謝物乳酸,肌乳酸通過擴散,透過肌細胞膜進入血液,即稱為血乳酸.選材的目的正是要把那些具有糖酵解先天優(yōu)勢的人才選.血乳酸根據人體供能特點,應選用在1min至2min或者4min完成的運動距離來測試血乳酸,可以較全面地反映運動員的有氧和無氧代謝能力。

3.4心理選材指標

現代競技運動實踐表明,心理狀態(tài)對人的體力活動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心理選材的主要方法是借用實驗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及相鄰學科的某些方法,并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和所測試的心理指標特點進行設計的.綜合各方面研究,對心理素質主要有以下要求:

(1)熱愛籃球運動,渴望成為場上主力隊員;

(2)熱愛集體,富有責任心,能團結互助;

(3)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勇敢果斷,好勝不服輸,斗志頑強,上進心強;

(4)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精神飽滿,模仿和接受能力強,掌握動作快。

3.41智力素質

智力是指人合理運用大腦解決問題的能力.籃球比賽不僅是體力的較量,也是智力的較量.智力選材是按照籃球發(fā)立動的特點,以動作智能為主,它不只是運動員的學習成績和基本技術的熟練程度.其主要選材指標為:智商和籃球專項智力水平.如球感、模仿能力、接受能力、技術運用能力和戰(zhàn)術意識等.

3.42意志力

意志是主體為了實現預定的目的而自覺努力的一種心理過程。資料表明:在年齡、體能、技術水準、智力因素相差不大的條件下,非智力因素對運動成績的優(yōu)劣起著決定作用。在影響運動成績的非智力因素中,動機和自信力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和改變的,只有意志力受遺傳影響很大,其遺傳度為77%。意志力的測量可以擬訂測驗題進行問卷評定。

3.43敢為性

它是指運動員的“膽量”,即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敢做動作。近些年,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從多年實踐中逐漸領悟到,敢為性恰恰是技能性項目運動員應具備的特質。在大賽中,在高應激情境里,籃球運動員敢于持球、敢于突破、敢于投籃、敢于防守對手,就是這種敢為性的表現。敢為性的測量可以通過觀察比賽和擬訂測試題進行評定。

3.6遺傳因素

科學實驗證明世界上所有的種族延續(xù)都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甚至幾代后還會出現遺傳特征未來身高遺傳特征反應。因此,選材時要詳細地了解遺傳因素。

3.61身體形態(tài)遺傳

身體形態(tài)是選材的一個重要方面。遺傳因素約占70%-80%以上。如決定身體形態(tài)的一個重要指標―――身高與遺傳因素關系很大,其遺傳系數,男子為0.79、女子為0.92。所以選材應采用家譜調查等遺傳學研究方法。

3.62生理機能遺傳

生理機能也受遺傳影響,如決定人體呼吸機能的重要指標最大吸氧量的遺傳因素占93.6%;肌纖維的組成也基本由遺傳決定,遺傳因素對其它一些生理指標也有不同的影響,因此在選材時應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的要求,準確地把那些在生理機能方面有很大優(yōu)勢的兒童少年挑選出來。

3.63身體素質遺傳

通過研究證明,人的身體素質受很大的遺傳影響。速度素質包括:反應速度、單個動作速度、動作頻率;其遺傳因素分別為75%、50%、30%。力量素質包括肌肉絕對力量、肌肉相對力量;遺傳因素為35%、64.3%。耐力素質包括有氧代謝能力和無氧代謝能力,其遺傳因素分別為70%-75%和70%-99%。靈敏和柔韌素質無一不受遺傳的影響,在選材時應高度重視。

4.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在選材過程中,不僅要對運動員的身高、形態(tài)、心理、生理、智力等方面進行測試、預測,還要對其家族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現階段大多數基層學校的教師及教練員還在憑借帶隊經驗、運動員日常表現來綜合評價一個運動員的運動潛能,這樣一些潛在的籃球苗子往往被忽略,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浪費,建議大家重視科學選材,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選拔出優(yōu)秀的籃球運動員苗子,為我國籃球增加更多的后備資源。

參考文獻:

劉獻武.運動選材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

許鑫榮.從認知焦慮的身心特點看運動員選材[J].安徽體育科技, 2000, (4): 56-58.

呂永安.對青少年短跑運動員選材的研究【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

張文杰.淺撇卜勻L童運動員發(fā)育及選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1999(3):31一33.

籃球運動員范文第2篇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現代籃球運動對運動員體能的要求進行分析,試圖證明體能水平是籃球運動的技術基礎和戰(zhàn)術基礎,是球隊技術風格、戰(zhàn)斗作風、精神面貌的物質基礎。為我國籃球運動理論研究和實踐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籃球運動 男運動員體能 要求

一、世界籃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

(一)隊伍大型化,身高體重均衡,具有良好的素質機能,基本技術全面,位置模糊,能打兩個以上的位置。只有高度、力量、技巧都具備的高大隊員,才能適應現代籃球比賽的要求

(二)比賽速度加快,快攻是每支隊伍進攻的銳利武器,攻守轉換技術銜接快,節(jié)奏分明,更注重進攻效果。攻擊性、多變性防守運用更加普遍,貼身防守更加兇狠,加強整體協(xié)同防守的意識和配合。

(三)中鋒的活動范圍擴大,接球點多面廣,進攻能里能外,技術更加全面,貼身進攻技術是中鋒進攻手段,中鋒戰(zhàn)術配合意識強是進攻的樞紐。

(四)善于變化、技術戰(zhàn)術運用靈活多變,籃球比賽更具有觀賞性。

(五)全面與特長、集體與明星兼顧。

(六)投籃準確,特別是3分投手多,投距遠,投點多,在對抗的條件下,投籃出手點高,方式多,變化多,投速快,傳球準確,失誤減少。

(七)對抗性增強,是技術、戰(zhàn)術、身體、心理和智慧融為一體的高水平對抗?,F代籃球比賽大部分持球技術的運用都是在強對抗中完成的。

二、籃球運動發(fā)展趨勢對體能的要求

(一)對身體形態(tài)的要求

身高是籃球運動的基礎,制約著籃球運動的水平,身高與比賽成績正相關,世界范圍運動員身高持續(xù)增長,但受到人類生理限制和籃球運動的特殊要求(規(guī)則)目前男子世界強隊的平均身高在2米左右。在重視運動員自然身高增大的基礎上,普遍重視戰(zhàn)斗作風,強悍精神的培養(yǎng)和運動員制空能力的提高,強化力量和彈跳能力增長,以使攻守都具有制空優(yōu)勢。

(二)對速度素質的要求

速度是籃球運動的靈魂,是其生命活力所在,能否在高速度、高難度、強對抗下準確迅速地完成每一次進攻和防守是現代籃球比賽制勝的關鍵。在籃球運動中,跑動中有激烈的對抗,要突破防守,在快跑中還要視防守動作隨機應變,同時還要有高度的穩(wěn)定性(抗沖撞),所以籃球運動中的速度具有應變性、穩(wěn)定性、隱蔽性和突然性的專項特點。籃球運動員的專項速度主要體現在:1.位移速度;2.反應—起動速度;3.單個技術動作速度;4.進攻速度:5.防守速度;6.攻防轉換速度;7.防守反擊速度;8.運球速度;9.傳球速度;10.投籃速度等。其中,進攻速度是靈魂,防守速度是保障。加速度、加速跑的速度是籃球運動員的核心,而不是絕對速度。

(三)對力量素質的要求

力量素質是籃球運動員專項對抗能力、專項速度、專項技術掌握和完善的基礎和保障。在籃球比賽中進攻和防守的反應,跑動、加速與拼搶,以及防守與攻擊的有效性無不取決于力量素質?;@球運動不僅要求運動員跑得快,跑得巧,還要求在跑動過程中能夠迅速地制動急停。跑得快則需要足夠的腿部和足踝掌趾肌群力量,跑得巧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迅速改變方向的能力,這需要腰腹肌群的控制力及腳掌內外側肌力,以便蹬地和旋轉。跑動過程中的急停則需要膝跺關節(jié)肌群具有強大的退讓收縮能力。跳投、蓋帽、爭搶籃板等動作要求籃球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彈跳力,彈跳力的基礎是腿部力量和腰腹力量,投籃和傳球則需要臂和指腕力量。綜合上述,根據籃球運動的動作結構和用力特點,一名優(yōu)秀的籃球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彈跳力、軀干肌力和上肢力量。就力量性質而言,籃球運動主要具備爆發(fā)力和快速力量耐力。

(四)對耐力素質的要求

耐力是指機體堅持長時間運動的能力,我們一般將與專項運動成績關系密切的耐力稱為專項耐力?;@球比賽場地小,強度大,對抗性強,為了保持戰(zhàn)斗力雙方換人頻繁,這些特點要求籃球運動員首先具備良好的無氧耐力,尤其是保持高強度,爆發(fā)式運動的能力,也就是長時間反復進行短距離的高強度運動的能力?;@球運動專項耐力主要體現在保持反復進行的短距離、高強度間歇運動的能力。

(五)籃球運動對靈敏素質的要求

籃球運動對運動員靈敏素質的要求主要在于快速、協(xié)調、準確。只有具備這些素質,才能與籃球運動所要求的反應迅速,應變能力強的專項特點緊密結合,從而促進運動員技術、戰(zhàn)術水平的發(fā)揮。

(六)籃球運動對柔韌素質有要求

柔韌素質在籃球運動中的意義主要是要求運動員關節(jié)韌帶,特別是腰、胯、肩、腿、踝關節(jié)韌帶的韌性強,對運動員加大實踐技術動作強度、幅度,減少運動員機體受傷具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小結

現代籃球的比賽是在高、快、準、狠的基礎上進行高強度的對抗下完成技術運動和戰(zhàn)術配合,如果身體的體能不如對手,那么在整場的比賽就無法合理地運用技術去完成整體的戰(zhàn)術配合,很難發(fā)揮出自己的技術特長。運動員的身體體能是籃球技戰(zhàn)術發(fā)展的基礎,現代籃球運動發(fā)展趨勢表明,只具備了一定的身體體能才能完成相應的某項技戰(zhàn)術。

加強體能科學化訓練,特別是力量、速度和柔韌素質的訓練,進快跟上籃球運動發(fā)展趨勢對運動員體能的要求。特別加強青少年體能訓練,提高對抗能力,特別是在對抗下完成技戰(zhàn)術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體育學院普修通用教材.籃球運動教程(第一版)[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1.

[2] 劉玉林.現代籃球運動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2.

籃球運動員范文第3篇

【關鍵詞】培養(yǎng);提高;籃球運動員;籃板球意識

現代籃球運動正沿著主體空間和高難度技戰(zhàn)術方向發(fā)展,比賽雙方進行高水平的全面對抗,比賽過程復雜多變,特別是勢均力敵的比賽,控制籃板球成為極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贏得了籃板球便贏得了比賽,可見籃板球在比賽中的重要性。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必須遵循“循序漸進、同步進行、共同提高”的原則,為更好地提高籃球運動員的籃板球意識,爭搶更多的籃板球、創(chuàng)造更好的進攻機會,保證比賽的勝利的基礎。

1對拼搶籃板球意識的認識

1.1 拼搶籃板球的重要性

在籃球運動中,對籃板球的控制能力是衡量一個球隊實力的標志之一,籃板球是獲得球權的重要來源。進攻籃板球則更是籃板球爭奪的焦點。如果進攻籃板球占優(yōu)勢,則直接為本隊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進攻機會,也能增加本隊隊員的投籃或攻擊的信心,也易造成對方在籃圈周圍的犯規(guī),給對手有力的攻擊,從而掌握比賽的主動權,起到控制比賽的作用。

1.2 身體素質的重要性

強壯的體魄是爭搶籃板球的基礎,籃球運動身體接觸頻繁而激烈,在爭搶籃板球方面就更加兇猛了,沒有良好的體能,沒有超人的彈跳力和反應速度等,就搶不到有利的位置,就不能和對手抗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定要對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主要進行力量(爆發(fā)力、彈跳力)、反應速度、靈敏性、耐力和柔韌性的訓練。

1.3 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保證籃板球的關鍵因素,心理素質是運動員在比賽中通過感知、認識、思維和判斷,及時反饋到實際行動中來的一種表現,在比賽中,運動員不僅進行技戰(zhàn)術、身體素質的較量,也進行心理素質的較量。

2對籃板球意識培養(yǎng)的分析

2.1 養(yǎng)成勇猛頑強的思想作風

籃板球是靠拼搶而得來的,守株待兔是不行的,運動員必須養(yǎng)成敢于去拼去搶的良好作風,做好每投必搶(包括自投自搶)的思想意識及行動準備,及時準確的卡好位,為最后的拼搶做好準備,相反,等到不中再去搶,已經比對方慢了半拍了,失去有利的位置和時機。

2.2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籃板球是靠拼搶而得來的,運動員必須養(yǎng)成敢于去拼去搶的良好作風,做好每投必搶(包括自投自搶)的思想意識及行動準備,及時準確的卡好位,為最后的拼搶做好準備。

2.3 克服緊張的心理

搶籃板球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拼搶每一個籃板球必須抱著“我要去搶、我一定能搶到”的心理,就算失敗了也要去嘗試,沒有失敗那來成功呢,搶籃板球必須敢搶、多搶,只有去拼去搶,才能創(chuàng)造有利的時機和機會,才能搶到更多的籃板球。

3籃板球技術

3.1 培養(yǎng)正確、積極拼搶籃板球的意識

在籃球比賽中,如果搶籃板球占優(yōu)勢,可以增加進攻次數和“籃下得分”的機會,可以增強外線中投的信心和減少對方發(fā)動快攻的機會。一個球隊搶籃板球技術掌握得好與壞,對比賽的主動與被動、勝利與失敗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3.2 籃板球反彈的基本規(guī)律,加強落點判斷訓練

善于觀察判斷投籃未中時球反彈的基本規(guī)律,做出準確判斷,是及早搶占有利位置獲得籃板球的有力保證。籃板球反彈的方向通常與投籃的距離、角度、弧度、力量、落點等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一般來說,投籃的距離與反彈的距離成正比,即投籃距離遠,反彈的距離就遠;投籃近,反彈的距離就近。投籃的弧度不同,球反彈的落點就不同。

3.3 強調“擋”和“沖”的意識,搶占有利位置

所謂“搶位”,就是搶占進攻籃板球的有利位置,它是進攻隊員在投籃后根據球的反彈點和防守隊員所在位置,利用“晃”、“繞”、“沖”等動作,快速突然搶到對手身前或體側,利用身體和手臂占據地面和空間面積,并較好地完成起跳、搶球、落地一系列動作。

3.4 起跳時,充分伸展,擴大控制范圍

在平時訓練中,教練員應把起跳時機的把握作為訓練的重點。搶到有利的位置后,要注意保持正確的起跳準備姿勢,及時起跳,才能在最高點搶到籃板球。運動員在起跳前,要占據有利位置,將對手擋在身后,雙膝屈至135度左右,兩臂微張下垂擴大控制面積,眼睛注視球、進一步判斷反彈的方向、高度和落點。起跳時雙腿用力蹬地的同時,兩臂用力上舉,上、下肢協(xié)調用力,盡力跳至最高點去拼搶籃板球。在與對手平行站位或處于不利位置時,兩臂微張開,舉至肩上,擴大空間控制面積,迫使對方的手臂難以舉過頭,阻擾對手的起跳與空中動作。

3.5 搶球要牢固,落地要保護好球

在起跳搶球過程中,拼搶異常激烈,搶到球后必須把球握牢,否則極容易得而復失。因此,起跳騰空后要用肩、背擋住對方,手臂和身體充分伸直、用雙手、單手或點撥搶球。單手搶籃板球時,指尖觸球后,腰腹用力,屈指屈腕、回收手臂,拉球于腹前。另一手要及時扶住球。雙手搶籃板球時,當身體和手至最高點時,雙手將球握住,腰腹用力,迅速收臂將球置于胸前。點撥球時,運用指端將球點撥給同伴或挑撥到便于自己獲球的位置,搶球后都應屈膝、心,兩肘稍外展,護球于胸腹間;上體前傾,保持身體平衡。

3.6 加強觀察判斷力的訓練

準確的判斷力是比賽取得勝利的核心因素,在比賽中,運動員必須通過視覺準確地觀察空間、方位和距離,再經過大腦思維,準確、迅速地判斷場上隊員的站位和跑動路線、球的弧線、高度、落點和反彈點,然后進行跑動、擋位、轉身或者跑底線沖搶籃板球。當對方、同伴或自己投籃出手后,迅速觀察場上隊員的動靜,然后采取有效的行動,擋住對方的移動路線或溜底線,搶占有利位置,爭搶籃板球或點撥給同伴組織第二次進攻或組織快攻。當投籃出手后,通過觀察球的高度、力度、弧線、落點和反彈空間,果斷作出判斷,抓住時間差,迅速跑到球的反彈區(qū)域,搶站有利的位置,爭搶籃板球,進行補籃或組織第二次進攻,以及反守為攻組織快攻。

4加強戰(zhàn)術配合的訓練

4.1內擋外搶的配合練習

通過內線隊員的擋位,以便達到減弱對方高大隊員搶籃板球的實力,為本隊外線隊員沖搶籃板球創(chuàng)造機會,外線隊員迅速沖到籃底下,搶占有利位置,爭搶進攻或防守籃板球。

4.2 外擋內搶的配合練習

外線隊員擋住對方外線隊員的沖搶,為本隊內線隊員創(chuàng)造搶籃板球的機會,特別是當在對方外線隊員沖搶籃板球能力很強時,內線隊員先擋位、再轉身起跳,爭搶籃板球。

4.3 內打外搶的配合練習

當本隊內線隊員搶籃板球的實力遜于對方或處于不利位置時,內線隊員在爭奪籃板球時,有目的地將球點撥給同伴,外線隊員應及時快速去搶球。這就需要內外線隊員的默契配合,外線隊員養(yǎng)成沖搶的意識,保證爭搶到同伴的點撥球。

4.4 左擋右搶,右擋左搶的配合練習

根據籃板球的方向,擋住對方左邊隊員,為本隊右邊隊員創(chuàng)造得球機會。同樣,擋住對方右邊隊員,為本隊左邊隊員創(chuàng)造得球機會。防止對方隊員的切入或溜底線,本隊隊員迅速搶占籃底有利位置,積極爭搶籃板球。

籃球運動員范文第4篇

關鍵詞:大學生 籃球運動員 意識 培養(yǎng)

所謂籃球意識,可以理解為運動員在學習老運動員應付復雜情況的應變經驗,在比賽中全面觀察場上情況的基礎上,自覺地有目的地運用控制、支配認識與行動的能力。它是運動員在長期的籃球學習、訓練和比賽中逐漸培養(yǎng)和提高的,被認為是籃球運動員最寶貴的精髓。

籃球意識越強的運動員,其應變能力越強?;@球意識說來是抽象的,但它具體表現在技術戰(zhàn)術的運用和變化之中,如現美國NBA職業(yè)籃球隊金州勇士隊員――博伊金斯,身材矮?。ú蛔?米70),卻能在巨人叢中進退自如,正是因為他具有很強的專項意識。在場上,他能根據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結合自己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技術。以斷球快攻為例,他斷球后知道對手必全力追防,故利用變速(加速─減速─加速)和變向控制防守者。由于他的意識強,并充分利用超人的起動速度擺脫防守,防止籃下封蓋,故能屢屢漂亮地搶斷快攻得分。

一、當前大學生籃球運動員籃球意識的現狀

筆者長期擔任高?;@球運動隊的訓練工作,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發(fā)現絕大部分學生運動員存在籃球意識薄弱的問題,在課余的籃球活動和一些校內比賽中,往往會出現帶球、持球人急脫手,無球人場上直追球,到處亂哄哄的現象。偶有個別意識較強的學生,在場上猶如鶴立雞群,運動起來行云流水,兩極分化嚴重。當前大學生籃球意識的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攻守轉化慢,經常背向對手,視線完全脫離對手;2、漏人后不立即全速追防,防守重心過高;3、協(xié)防缺乏補防意識,看球不看人;4、快攻快下應人球相連,但往往出現等球的意識,貽誤戰(zhàn)機;5、陣地配合盲目亂動,缺乏配合意識;6、缺乏控制比賽節(jié)奏的能力,往往一味求快;7、搶籃板球缺乏沖搶意識、搶位意識等等。這些問題嚴重束縛了大學生籃球運動水平的發(fā)展。

對于集體性球類運動項目來說,技術是制勝基礎,戰(zhàn)術是手段,整體力量以及素質為保障?;@球運動也不例外,籃球意識的培養(yǎng)與訓練應注重三個方面:正確應用各項基本技術的意識;戰(zhàn)術配合意識;參加整個籃球運動的思想意識。正確應用技術意識,就是努力掌握各項運動技術,使之形成運動技巧,比賽時準確、及時、熟練地應用。戰(zhàn)術配合意識即比賽時自覺積極地貫徹戰(zhàn)術意圖,能與同伴密切配合,使全隊形成一個戰(zhàn)術集體。整體意識就是對參加籃球運動有明確的目的性,有高度的責任感、高昂的斗志和集體榮譽感。

二、基本技術運用意識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籃球技術意識的過程,也就是形成動作技巧的過程。因為運動技巧就是有意識活動的結果,熟練而準確地運用技術,必須通過長期的訓練和實踐。

1.籃球基本技術的訓練要符合比賽時對技術運用的要求,這方面應做到精講多練。如手指手腕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在單一技術訓練中不能拉得過長,要根據比賽規(guī)律逐步過渡到與其他技術動作相結合。訓練時要多假設情況,不斷地提出問題,設置障礙,使之形成條件反射。對一些技術難度較大的動作要結合隊員實際情況如基本技術、接受能力和身體素質等,有針對性地訓練。在隊員對整個動作有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再進行分解與綜合練習,并多次重復練習,以達到動作的準確性和熟練性。如單手肩上投籃的技術練習,要求隊員了解投籃技術要點,掌握持球、抬肘、伸臂、壓腕、撥球等正確投籃動作,把握投籃運用的時機。

2.加強高校運動員視野觀察能力訓練,培養(yǎng)提高隊員的判斷、反應速度以及處理技術動作的能力。(1)應利用物體、手勢、信號和標志等來培養(yǎng)隊員的開闊視野和眼睛余光觀察能力;(2)在技術動作訓練時,要考慮擴大隊員視野(包括角度、時間、空間)的練習。例如,運球技術動作的練習,要求隊員重點觀察場上情況,眼睛不看球,憑手的感覺支配球。

3.加強速度反應能力的訓練。這方面要求運動員針對技術動作的變化作出較快的反應,教練員在訓練中通過各種信號、動作手勢來提高運動員的反應能力。

4.有意識地發(fā)展和培養(yǎng)運動員的技術特長。在全面培養(yǎng)隊員籃球技術運用能力的基礎上,根據隊員各自的特點,引導他們練出一手或多手“絕招”,如“神投手”、“控球能手”、“快攻突擊手”等。

三、戰(zhàn)術配合意識的培養(yǎng)

籃球運動是一個成隊比賽的項目,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必須通過一定的戰(zhàn)術,發(fā)揮全隊的優(yōu)勢,不然全隊水平很難提高。除結合整體意識和正確運用技術的訓練外,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運動員參加比賽,是培養(yǎng)戰(zhàn)術意識的最主要手段。通過比賽可使隊員對復雜的比賽情況有正確的分析能力,能識破對方的意圖,加強本隊隊員之間的默契,以使已掌握的動作技巧和戰(zhàn)術意識能根據場上變化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運用起來。

不論在訓練和比賽中,戰(zhàn)術的運用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任務,使隊員不僅能按照預定戰(zhàn)術行動,而且要使隊員理解為什么這樣做,要結合實際講解籃球比賽的規(guī)律和理論知識,指導和啟發(fā)隊員善于觀察判斷,提高其獨立思考的能力??旃ァ岸蛞弧睍r,應根據實際情況迅速做出判斷采取行動;當防守者封蓋能力強時,應用運球吸引防守者,再傳球給空檔處同伴上籃得分;當防守者防守能力較差或已多次犯規(guī),可強攻上籃,造成對方犯規(guī);對方聯(lián)防陣嚴整時,不應冒然進攻,應借鑒同志的“運動戰(zhàn)”、“游擊戰(zhàn)”戰(zhàn)略思想,頻頻倒手,結合內部穿插,打亂其陣形,尋其空檔攻擊,而大多數籃球戰(zhàn)術都同《孫子兵法》有相似之處,如“空切”、“傳切”、“突分”、“快攻”等與“暗渡陳倉”、“聲東擊西”、“兵貴神速”、“避實就虛”等戰(zhàn)略思想相似。如果結合進行講解與分析,能大大提高隊員對戰(zhàn)術意圖的理解和興趣。

在教育和訓練中要多進行二、三個人的配合套路,增加配合意識。教練在訓練和比賽中應有重點地分期、分批對運動員進行技術反應的專門性統(tǒng)計,看有多少是恰當的,有多少是不合理的,錯在哪里?為什么?根據總結出來的問題,再反饋給隊員重點訓練,通過不斷反復實踐,一步步提高戰(zhàn)術意識。

四、整體意識的培養(yǎng)

一個好的球隊和籃球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整體意識。作為一個隊來講就是要有統(tǒng)一的思想和行動,以及統(tǒng)一的奮斗目標;作為一個隊員就是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自我要求。

1.統(tǒng)一思想,嚴格要求。高校籃球運動員比較活潑,身體素質好,喜歡表現自己,興趣廣泛,愛學習。但由于受社會、球星等人物的影響,往往存在脫離實際、自覺性差、目的性不明確、訓練中不刻苦、惰性強、缺乏吃苦拼搏的精神等問題。因此,教練員在訓練工作中必須嚴格要求、科學訓練,引導和啟發(fā)隊員,培養(yǎng)隊員對籃球運動的濃厚興趣,使隊員樹立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籃球事業(yè),遵守紀律,能吃苦,有拼勁、勇于勝利的觀念。

2.提高運動員籃球理論素養(yǎng)。某種意識的形成都是以相應的知識作為基礎的。學習籃球理論知識可以培養(yǎng)和啟發(fā)籃球運動員的再創(chuàng)思維,使隊員在訓練和比賽中自覺地、主動地、熟練地運用技術,使隊員了解籃球運動技戰(zhàn)術發(fā)展的趨勢和特點?;@球理論知識的學習,必須貫穿于訓練和比賽的實踐中進行。通過訓練和比賽,提高隊員對籃球理論的理解水平。

3.把整體意識的培養(yǎng)同訓練計劃結合起來。整體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應結合本隊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有重點地列入訓練計劃。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具體要求。例如建隊時或訓練初期著重培養(yǎng)熱愛打球、熱愛集體、遵守紀律、團結互助的思想意識;比賽時期著重培養(yǎng)崇高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敢于拼搏、善于勝利的思想意識。

總之,籃球意識屬于運動心理學范疇,但它的培養(yǎng)與提高,必須與技術、戰(zhàn)術、素質、智力多方面結合起來才行。在訓練中要充分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既要動手,又要動腦,大力發(fā)展觀察力和思考力;訓練時要狠抓基本技術,結合實踐,加強對抗性訓練,在復雜、困難的條件下鍛煉運動員的意識、意志和實戰(zhàn)能力。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籃球運動員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畢務萍.籃球意識的培養(yǎng)[J].山東體育科技,1993,(3).

[2]高鶚.籃球運動員的戰(zhàn)術意識培養(yǎng)與訓練[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籃球運動員范文第5篇

焦慮是一種對未來事物的莫名的壓抑感和恐懼感,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其中包含憂慮、焦急、緊張、懼怕、煩躁等情緒體驗。競賽焦慮則是指運動員在比賽前或比賽中產生的一種運動焦慮。馬啟偉先生主編的《體育心理學》中對運動焦慮心理的解釋是“運動焦慮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對當前的或預計到對自尊心有潛在威脅的情境具有的擔憂傾向。”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

2.1.1文獻法:查閱大量有關青少年競賽焦慮心理的相關文獻資料。2.1.2問卷調查法:運用季瀏主編的《體育心理學測量與評價》中的競賽狀態(tài)焦慮問卷,對研

究對象進行問卷測試。測試問卷發(fā)放采用當場發(fā)放,即填即收方式進行,發(fā)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0份,其中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為90%。

2.1.3數理統(tǒng)計法:對所采集的所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2.1.4訪談法:與部分青少年籃球教練員和運動員進行交流、訪談。

3結果與分析:

3.1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競賽焦慮現狀的調查分析

3.1.1不同性別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競賽焦慮水平

由表2可見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競賽焦慮水平存在性別差異,男籃運動員競賽焦慮的相關系數均要低于女籃運動員,就是說,具有相同競賽焦慮水平的女籃運動員的競賽焦慮水平比男運動員容易升高。所以教練員在安排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時,應充分考慮運動員的性別差異,選擇針對性強的練習手段。

3.1.2不同訓練年限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競賽焦慮水平

由表3可見,不同訓練年限的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競賽焦慮水平存在顯著差異。運動訓練年限較長的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競賽焦慮水平相對較低,運動訓練年限低的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競賽焦慮水平高。這種情況與運動員是否經常參加比賽和比賽經驗等有關,同時也證明長時間的運動訓練和比賽能降低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競賽焦慮水平。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在青少年籃球運動員中,存在較為普遍的競賽焦慮現象,并體現出不同性別、訓練年限、運動水平的焦慮差異。

4.1.2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競賽焦慮存在性別差異,女運動員的競賽焦慮水平高于男運動員。

4.1.3替補隊員與主力隊員的焦慮水平不同,替補隊的焦慮水平明顯高于主力隊員的焦慮水平。

4.2建議

影響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競賽焦慮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練員應該善于了解和把握運動員產生焦慮的原因和焦慮的特點,從而有針對性的通過訓練進行控制。

在日常訓練中我們可以利用教練員的權威性,對運動員進行說明、指導和鼓勵,以消除他們對比賽的焦慮恐懼。教練員要有意識的使運動員在心理上淡化對比賽后果的過分關注,不要過分強調比賽的重要意義,以形成不恰當的緊張氣氛,加大運動員的心理壓力,使其背上沉重的包袱,導致賽前的過度緊張,教練員要有意識的給運動員進行減壓。要認真分析運動員產生心理沖突的主要原因,幫助運動員重建比賽情境的一種新的思維。

參考文獻:

[1]李微.體育心理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劉知音.青少年兒童運動訓練.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98。

[3]馬啟偉.體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學研究進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毛迪.論散手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安徽體育科技2004,25,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