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語文實訓總結(ji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此,作為本次培訓的指導老師,我首先要感謝Xx縣
2個報告:
《如何進行課例研究——課堂教學觀察與改進建議》
《回憶往昔,思辨現(xiàn)在,憧憬未來——一個骨干教師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2、小組互動研討
4次小組研討
確立小組觀摩視角和組內(nèi)分工
針對《孔子拜師》進行的調(diào)查分析及改進建議(3輪)
3次大組研討
劉國偉老師執(zhí)教的《孔子拜師》評課活動
交流各自小組的觀摩視角
匯報各組針對《孔子拜師》進行課例研究報告
3、崗位實踐鍛煉
6個小組
上課組(1組)上課組共計5人,其中3人承擔第二模塊的課堂教學任務;2人承擔第三模塊滬浙兩地同課異構(gòu)的課堂教學任務。培訓前就做好了備課、上課的準備。并在實際課堂教學前作15分鐘的說課
課例研究組(4組)課例研究組根據(jù)實際學員人數(shù),分成四個小組,分組選取一個觀察視角進行課例研究。
材料組(1組)材料組共2人,負責整個“課例研究”培訓活動階段的
這種方法就是課例研究。通過此次培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課例研究?課例研究的六個步驟;課例研究的選題;課例研究需要把握的尺度;課例研究研討的價值取向等等。
2、嘗試了一次研究
我們分四個小組,選取各自的觀察視角,對同一堂課進行不同專題的課例研究。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研究中嘗試研究。四個小組的選題分別是:(1)聚焦學段目標,細看目標落實;(2)期待生成的美麗——準確抓住課堂生成點,提高課堂增量;(3)吹盡黃沙“似”見金——語文課堂教學中“讀”的有效性研究;(4)圍繞目標,問題設計的有效性。
3、形成了一套經(jīng)驗
通過感性的操作,學員真正體會到一次完整的課例研究的全過程。尤其是四個小組的課例研究,分別從4個角度對一堂課進行診斷分析,提出改進建議。這些角度,恰恰就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癥結(jié)所在?,F(xiàn)在,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拿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經(jīng)驗,材料組的兩位老師,把這些個經(jīng)驗已經(jīng)匯編成冊,取名叫做:春江雁語。這本集子,是我們?nèi)w培訓班學員智慧的結(jié)晶,也希望大家把她帶回自己所在的學校,把我們的經(jīng)驗傳到Xx的每一所小學,每一個課堂。此外,我們還嘗試在新浪網(wǎng)建立的班級的博客:春江領(lǐng)雁。把我們研究的過程掛上了網(wǎng)。以便于更加便捷地傳遞我們的所有信息。
4、鍛煉了一支隊伍
我們這期“領(lǐng)雁工程”小學班的老師,他們勤學、善思,會合作。在這次六天的培訓中,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工作忙的重重困難,無論是上課組也好,研究組也好,還是材料組也好,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你們都是最棒的!
5、營造了一種文化
一、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
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尚存在諸多的問題。據(jù)調(diào)查,教師在實施該教學法時有兩個共同的難點:一個是學生不積極配合教學。由于任務型教學法是通過完成任務來做到吸收新知識的目的,因此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配合是實施任務型教學法不可缺少的基礎和前提要素。但是不少教師反映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時候,很難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二是教學效果難以保證效率。由于學生的不配合,教學效果當然難以保證。這反映出教師在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時控制能力方面的不足。令我們不解的是,據(jù)學生問卷調(diào)查的統(tǒng)計結(jié)果,74%的學生都認同課堂任務的作用和意義。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gòu)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法,主張授課教師把教學的內(nèi)容巧妙的隱含在通過信息技術(shù)完成的工作任務當中,以完成任務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程序當中掌握所學習到的知識與技巧;而學生在任務的驅(qū)動下,熱情主動的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提出問題并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捷徑等,學生通過對工作任務和學習資源的分析與探索,梳洗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程序和法則,培養(yǎng)了獲取信息、加工信息、表達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和開展協(xié)作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最終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而且,在完成一個一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獲得優(yōu)越感,從而轉(zhuǎn)變成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
1、任務前的課堂教學。
總之,“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培養(yǎng)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思維習慣和規(guī)范的操作意識、技能;養(yǎng)成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具有完美的協(xié)作和團隊精神;能綜合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獨立解決實訓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歸納能力和總結(jié)能力;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一定的自學信息、表達信息、獲取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
2、課堂任務和課外任務。
任務型教學法的互動性、真實性、過程性、學用結(jié)合、學習者的個人體驗和主動參與都是通過有目的的交際活動來實現(xiàn)的。教師布置的任務可細分為課堂任務和課外任務兩種。按照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學生剛?cè)腴T的時候教師應當多運用課堂任務法,而根據(jù)自然教學法理論,當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的時候就應當多運用課外任務法,否則具備一定語言能力的學生對幼稚的課堂任務就會感到反感甚至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
在教學中,采用“任務驅(qū)動――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際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課程單元內(nèi)容以課程任務為開端、以展開理論與實際教學為內(nèi)容。學生分5~6人為一個學習小組,至少兩名教師授課、指導并全程參與,完全摒棄教師滿堂灌輸?shù)睦鲜絺鹘y(tǒng)的教學方式。通過單元任務驅(qū)動,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教師講述與學生講述相結(jié)合,教師全程指導,重點、難點師生共同探討等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專業(yè)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全程指導與監(jiān)督,有效的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度和積極度,使之課堂教學更有效的進行、學生素養(yǎng)更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黎.小學語文教學需求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3)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53-01
筆者認為,要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就必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語言的訓練,重視學生言語的積累和發(fā)展,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所在。在從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就學生在課堂上語言習得的方面進行了一些實踐,感受頗深。
一、利用時機,形成慣例,豐富、積累語言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豐富學生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小學畢業(yè)會背誦古詩詞70首,課外閱讀量達145萬字。這些要求對于小學生來說,不管是從生理發(fā)展還是學習需求上,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隨著電腦的普及和動畫電視的“泛濫”,孩子們很少能靜下心來讀書。尤其是農(nóng)村學校,很多家長沒有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視了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有的孩子到了三年級,甚至連一本完整的課外書都沒有讀過。因此,這些任務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老師的肩上。可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相當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呢?筆者做了如下實踐:
1、課前積累。每次上課前花一分鐘時間背一背古詩或講一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做一次詞語接龍游戲或情境說話訓練。
2、課中應用。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靈活應用學生課外積累的知識。可以出現(xiàn)在教師的評價語中,可以應用在某個教學情境中,還可以作為一種拓展訓練,使學生有機會常常去近距離接觸它們,認識到這些積累并不是孤立的、沒有意義的。
3、課后鞏固?!皽毓识隆?。學生對課前所背、講的東西往往印象不深,容易忘記,因此必須進行及時的復習鞏固,才能達到真正的積累。每次放學前,利用學生排隊的間隙或排路隊回家的途中,對課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深化,使之牢記心中。
這樣長此以往,積少成多,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積累,還培養(yǎng)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了表達能力。
二、課堂中抓住訓練時機,關(guān)注課堂生成
課堂上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出現(xiàn)了精彩的發(fā)言或發(fā)言中暴露出語言缺陷,這些都是訓練的良好時機,也是寶貴的課程資源。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問:“山上的積雪融化了”為什么不用“溶化”?我利用這個提問進行了一系列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首先讓學生查詞典,查出了三個讀音為rónghuà的詞語:“溶化”、“融化”、“熔化”。 然后,師生引導學生弄明白三個詞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都有“化開”的意思,但化開的條件不同,分別是在液體中化開,受熱化開,在火中化開。學生又問: “溶”和“熔”有“三點水”和“火字旁”表示與水、火有關(guān),“融”字哪一部分表示與“熱”有關(guān)呢?教師告訴學生:“融”是形聲字,“鬲”(lì)是形旁,“蟲”是聲旁,表示近似讀音。鬲是新古代煮食物的器具,有三個粗大的腿,便于受熱,因此以“鬲”為形旁的“融”字具有“熱”和“溫暖”的意思,其他包含“融”字的詞語如融和、融匯、消融、融洽、其樂融融等都與溫暖有些關(guān)系。
這樣的詞語訓練,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匯積累,而且潛移默化地滲透了語素、詞義和漢字知識的教學。
三、在朗讀品味中探究語言
朗讀既是理解,又是表達。朗讀可以內(nèi)化語言,可以培養(yǎng)人的語感,重要的閱讀教學在于朗讀。在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走“讀通、讀順、讀懂、感悟”的路線,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學語文,讓我們看到了一堂扎扎實實的本色語文課。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中,我讓學生慢慢地讀,邊讀邊欣賞,讀到好的句子,就停下來細細品,就能讀出“味道”,讀出語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訓練中,學生用自己的朗讀逐步感受到文中母親對兒子慈愛和父親對孩子嚴愛。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快樂,在思考中體會作者的心境。這樣,進行扎實訓練語言文字同時,人文性也得到了體現(xiàn)。
我還通過刪減詞語進行句子的比較,引導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感悟重點詞語的內(nèi)涵。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學到“我聽見父親的批評,我的反映時”,我讓第一組學生讀句子:“我再也受不了,我沖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苯又?,我讓第二組學生在讀本班學生修改后的句子:“我再也受不住了,我跑出飯廳,走進自己的房間,躺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睂W生通過對比,不但體會作者小時候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傷心極了。而且體會到用詞準確的重要性。
四、在作文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語言訓練
寫作是一個言語運用和輸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鍛煉的是語感的遣詞造句功能和語感的敏捷性與邏輯性的特點。在語文知識的學習積累過程中,語感的訓練與培養(yǎng)是循序漸進地進行的,而在作文教學中,習作訓練既是一種語感能力的形成過程也是運用過程??梢詸z驗學生語感水平的高低,從中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而進行有側(cè)重的培養(yǎng)和鍛煉。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 有效教學 策略
課改專家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蹦敲矗鯓拥慕虒W才是有效的呢?有效的語文課堂應追求什么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積極地學習理論,虛心地請教有經(jīng)驗的老師,走進他們的課堂,在實踐中深化認識,總結(jié)經(jīng)驗,以下便是我對有效課堂的幾點認識:
一、優(yōu)化目標,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
教學目標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前提和關(guān)鍵,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梢哉f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但是,由于每位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和教學經(jīng)驗存在差異,在目標的定位上也有所偏失,存在盲目性、隨意性、機械照搬等問題。教師如果缺乏明確的目標意識,那所組織的教學活動必然難以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我認為要想構(gòu)筑有效的課堂教學,就要從優(yōu)化教學目標開始。
1、目標要善于取舍。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應當選擇最具有價值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要學會依“標”扣“本”,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篩選取舍,“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善于取舍,這是一種智慧。假如課文特別適合語言的學習,我們就踏踏實實地讓學生咬文嚼字,假如文本宣揚崇高道德,我們就和學生一起感受崇高……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找準訓練點,做到一課一得,循序漸進,以點帶面。
2、目標要明確具體。教材中知、情、能訓練點的準確提煉,為敲定課時目標作出了框架安排,但具體課時目標的設立,還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既做到難易適度,有可行性,又要做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目標的表述不僅要明確具體,而且要便于檢測。在目標具體表述時,我們應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做到有的放矢。
3、目標要凸顯語文味。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教學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學活動多了起來,那些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起來,從而擠掉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誦讀、理解、揣摩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運用。因而,有人指出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簡簡單單的語文教學應立足“字詞句篇”母語工具,提升“聽說讀寫”交際能力,凸顯出“語文味”。
二、優(yōu)化設計,追求課堂教學的簡約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曾幾何時,新的語文課堂教學“變臉”層出不窮:沸沸揚揚的對話討論,雖熱熱鬧鬧,但不著邊際;鋪天蓋地的多媒體“轟炸”,雖五花八門,但分散思維……針對“語文課堂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的現(xiàn)象,語文教學應當豎起“簡約”的大旗,刪繁就簡,返璞歸真。當把教材讀深、讀透之后,在教學時“要深入,更需要淺出”,要揚棄一些“關(guān)于語文”的東西,把深刻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以凝練簡約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真正做到“語文姓語”。
簡約不是簡單,是在教學中盡量排除一些形式的、無休止的、不必要的、閑散的東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負荊請罪》一文時,我就以讀讀、感悟、表演來達到教學目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弄清劇本的基本要素,然后引導學生抓住人物表現(xiàn)的提示語反復閱讀課文,感悟藺相如的寬容大度、顧全大局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zhì),然后又引導學生通過演一演的方式來體會語言文字的精煉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從而讓學生受到美好人文精神的教育,最后,又設計結(jié)合課文的寫話訓練,讓學生想象再現(xiàn)藺相如、廉頗促膝相談決心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的情景……盡管媒體設計非常簡約,但簡約中訓練了語言文字,簡約中體會了語感,充滿著厚重的人文。
三、扎實訓練,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
所謂訓練扎實,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語言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課堂上應該多一些學生之間的自由表達與合作學習,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有展示自我、個性表達的機會,盡可能在課堂上增加一些討論甚至爭辯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積累語言,在據(jù)理力爭中思維碰撞,激發(fā)靈感。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不在于教師的“教”,更多的在于學生的多讀,多寫,多練。
四、關(guān)注生成,展示語文教學的智慧。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變化的,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不是在預設中按部就班地進行,它應當根據(jù)學生學習中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心理的、情感的、求知的需要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例如有位教師在教《江畔獨步尋花》時,預設的程序是:讀詩題,了解背景;讀詩句,弄清內(nèi)容;想詩境,體會感情;誦詩篇,賞析特色??蓜偵险n教師便發(fā)現(xiàn)學生已會背這首詩,而且基本理解了內(nèi)容,他馬上意識到按預設的教案上將無趣又無效。于是做出抉擇,讓學生根據(jù)多元智慧,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空間智慧強的學生選擇為詩配畫,語言智慧突出的學生選擇改寫,肢體――動覺智慧發(fā)達的學生選擇收集資料、到花園觀察和表演,音樂智慧強的學生還配上自己熟悉的旋律,唱起古詩……最后。學生不僅深刻體會了詩歌內(nèi)容,還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的學習個性,找到展示自我的機會,豐富了對詩歌的感受和體驗。教師只有敏銳地捕捉即時生成的教學機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資源,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才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共同創(chuàng)造的舞臺。
總之,追求有效,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我們老師要熟練地運用有效性策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來,從中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關(guān)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還有很多,這就需要廣大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小學語文教學會蒸蒸日上,課堂教學形式會越來越豐富,學生也會在教育工作者精心澆灌下,在語文的殿堂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高慎英 劉良華《有效教學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關(guān)鍵詞】學困生 成因 對策 反思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中具體體現(xiàn)在: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情感。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會遇到基礎相對薄弱、素質(zhì)較差的學生,這樣的學生認為學習的知識太抽象、太難學,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對學習的積極性,并逐步發(fā)展成為學習困難的學生,從而導致學業(yè)的“暫時性”落伍,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在個性活潑的支配下,他們往往紀律散漫,調(diào)皮搗蛋,厭學,精神上變得壓抑?!敖毯妹恳粋€學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應當努力追求的,因而研究學困生的成因及其轉(zhuǎn)化策略顯得更為迫切。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在持續(xù)將近一年的學困生課題研究中,通過對10名學生進行跟蹤調(diào)查、統(tǒng)計、觀察、訪談,找出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內(nèi)部和外部原因。
(一)內(nèi)部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
2.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內(nèi)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導致對學好語文缺乏自信心。
3.學習方法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后完成作業(yè)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4.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yè)依賴同學,把語文學習的希望寄托在老師和同學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學習基礎差,跟不上班。
2.教材的原因。語文教材內(nèi)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yè),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語文課的學習。
3.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由于游戲、網(wǎng)絡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4.突發(fā)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fā)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chuàng)。
二、小學語文學困生的對策研究
通過研究、了解,如何讓學困生愛學語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fā)興趣,掌握方法
1.激發(fā)興趣,掌握學習方法
創(chuàng)設新奇的環(huán)境,讓學生有一個新奇感,喚起學習的動力;創(chuàng)設趣味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情景,驅(qū)使學生積極參與認知的活動。幫助學生在分析自己的學習、確定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制訂學習計劃;幫助學生在計劃執(zhí)行一個階段或結(jié)束后評價學習效果,總結(jié)學習經(jīng)驗。
2.展示個性、體驗成功
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特別是學困生的個性特長,因勢利導,在揚長中克服缺點、弱點,走向成才,走向成功之路。學生如一個百花園,不管成績是哪個層面的學生,不管表面上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他們都希望校園里處處有自己的“夢想劇場”——個性展示臺,從而在個性展示臺上體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樂。個性展示讓學生更自立,個性展示讓學生更自強,以此推進素質(zhì)教育,以此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成功,特別是讓學困生體驗到成功。校園里隨時隨處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個性展示臺,學困生可以通過展示臺捕捉自己的“閃光點”,發(fā)掘自己的潛力,促進自我覺醒、自我輔導、自我發(fā)展,體驗成功的喜悅,學會賞識自己。
(二)在教學上時時想到學困生的具體做法
1.備課要想到學困生。要備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情況,要明確學困生學習教材的難點是什么,學困生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什么?教師備課保證教學質(zhì)量和轉(zhuǎn)化后進生同時并進。
2.上課要想到學困生。一是課堂提問教師要把較難較大較深的問題分解成較小較易較淺的問題,讓學困生也有回答的機會,而不是將他們放在角落里無人問津;二是操作時要想到后進生,要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貴在參與,不準再將他們擱置起來,置之不理。
3.布置作業(yè)時,要想到學困生,要讓學困生“吃小灶”。一是從數(shù)量上照顧,只求準確度,不求數(shù)量多,他們的作業(yè)可減半:二是從難易程度上來照顧,學困生只需做基礎題,對難度大的題目可以不做。
4.批改作業(yè)時,要想到學困生。后進生的作業(yè)要優(yōu)先批改,要當面批改,要精批細改,不能簡單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錯誤處打上記號,還要幫助后進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
(三)正確評價學生,多表揚少批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能因?qū)W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視學生,甚至認為他已經(jīng)“無可救藥”?!耙枚喟殉咦印痹u價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多發(fā)現(xiàn)他們閃光點,多激勵、多表揚,少批評。
(四)對學困生進行個案輔導
課堂緊盯和落實訓練是對所有學困生都應該實施的方針。由于學困生具體情況千差萬別,還必須實行“個案化”教育,即針對學困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相應的個別輔導。有的學困生基礎太差,就應該有計劃、系統(tǒng)地補習基礎知識;有的學困生學習方法不當,就應該傳授學習方法。
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