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體在圖形題與應用題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素質(zhì)教育不斷推進,多媒體課件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普及。如何根據(jù)數(shù)學的學科特點,有效利用多媒體設備,設計出內(nèi)容翔實、圖文并茂、吸引學生的課件,以使之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內(nèi)容已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領(lǐng)域。小學數(shù)學題中尤以立體幾何圖形題及應用題難度較大,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運用多媒體設備講解這兩類題型。
一、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尚未形成,尤其是在學習初期,還不能在頭腦中形成空間觀念,對立體圖形缺乏想象力。但小學生對具象的事物接受較快,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題目描述的幾何圖形轉(zhuǎn)化成具象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也可以在用課件展示圖形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畫出簡易的立體幾何圖形。
如:例1:用一條長48厘米的鐵絲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要求做成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之比是3∶2∶1,那么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接頭忽略不計)解這道題時,很多學生都沒有將圖畫出來,而是憑空想象,或是即便畫出圖,也容易將長或?qū)挳敵芍挥?條。因此,我在講評這道題時在課件上展示出了一個長方體,并且將長全部標成紅色,將寬全部標成黃色,將高全部標成藍色,這樣一個長方體有幾條長、寬、高就一目了然并且不易漏掉了。接下來,圖形自動變換,長方體的邊自動伸展,變成了四條一樣長的線段(分別由一條長、寬、高組成),由于長、寬、高的顏色不變,因此學生很容易理解每條線段代表的含義。求出一條線段的長為48÷4=12,又因為長、寬、高的長度之比是3∶2∶1,所以圖形再次變換,一條線段中的長分成了3等份,寬分成了2等份,所以每一小份就是12÷(3+2+1)=2,所以長是2×3=6(cm),寬是2×2=4(cm),高是2cm。通過圖形變換及顏色標注,學生就能很好地將抽象的文字敘述轉(zhuǎn)化為具體的形象了。必須注意的是,在用多媒體講評這類習題時,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行繪圖的能力,將一個長方體繪出來并不困難,但是數(shù)長、寬、高的條數(shù)時很容易遺漏遮擋在后面的一組,并且線段多了也容易混亂。學生做作業(yè)不能用彩筆標記,但是老師可以教學生用簡易的圖形標注。
二、化繁為簡,將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題
解應用題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題目的含義,而恰是這一步就難住了不少學生。在講評習題時,老師常??嘤谌绾蜗?qū)W生講解抽象的數(shù)學題目內(nèi)容,而有了多媒體設備后,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應用題考查的是實際問題,但是我們要教會學生如何將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題來求解。
如:例2:一個圓形花壇,直徑為6米,沿花壇的周圍修1米寬的小路。這條小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道題實際上考查的是求環(huán)形的面積,但是在解題時許多學生并不是很理解沿花壇周圍修路是什么意思,因為在不少學生的認知中小路就應當是直的。即便理解了小路是如何環(huán)繞花壇,也有學生在求面積時將花壇本身的面積也算進去了,有學生已經(jīng)意識到是求環(huán)形面積,但是在算大圓面積時,將大圓直徑表示為6+1cm,而忽略了大圓實際包括了2個小路的寬度。在講解這道題時,我先在課件上展示了一個真的圍有一圈小路的花壇的圖片,學生們對題目的含義就有了直觀的認識。接著我將花壇和小路變幻成數(shù)學的平面圖形,學生們自然就能看出實際上花壇就是一個小圓,小路的外圍就是一個大圓。我再在圓上標出直徑,讓學生意識到大圓實際包括了2個小路的寬度。解這道題的關(guān)鍵在于了解題目想考查的知識點,以及如何將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通過多媒體可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際事物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圖形的過程。
例3:已知甲乙兩船的船速分別是24千米/小時和20千米/小時,兩船先后從漢口港出發(fā),乙比甲早出發(fā)1小時,兩船同時到達目的地A,問兩地距離。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追及問題是比較困難的。但若將兩條船運動的情形制作成動畫短片即Flash,可使問題更具體形象,使學生對速度、路程和時間三者間的關(guān)系有直觀的感受。制作時,先顯示乙船先出發(fā)的動畫,再顯示甲船快速行駛的動畫,甲船以較快速度追上乙船。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白,一方先出發(fā),同向行駛和最終追上的概念。然后將路程分小時演示,并讓學生觀察每經(jīng)過一個小時,甲乙兩船分別行了多遠,到達A地分別用了多長時間。這樣電腦邊演示,老師邊提問,學生邊回答。讓學生明白船的速度與時間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兩船行駛路程間的關(guān)系,即兩者到達A地時所走路程是相等的,也就是乙船先行的路程+乙船后行的路程=甲船的路程,從而解出本題。動畫比口述甚至畫圖都更為直觀、形象地把兩條船的快慢、走追及追上的過程全部展示出來給學生看,幫助學生從制高點觀察問題,并從中感知,通過感知而對這類題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筆者認為不管是何種形式的課件,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其好壞與否的評判標準應以能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知識容易接受,而不是在于課件本身是否制作精美,或是為了方便老師教學授課。因此,要想設計出巧妙的課件,要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
多媒體學習理論 多媒體技術(shù) 多媒體交互技術(shù)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課堂教學 多媒體 多媒體論文 多媒體網(wǎng)絡教育 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 多媒體演示教學法 紀律教育問題 新時代教育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