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學習狀況調查分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筆者調查了所在大學的歷年課程考試不及格狀況及學籍處理狀況。從表1看出,大學生課程考核不及格現(xiàn)象比較普遍,至少1門課程不及格的學生超過了在校生數(shù)量的1/5。如此眾多的學生課程考試不及格,一方面學校需再次提供教學資源,幫助學生重修功課,致使本來緊張的教學資源更為緊張;另一方面重修考試管理困難,作弊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影響到教風學風建設。學校從2007年開始試行新的課程重修辦法后,雖然因學習成績而受到退學警告、成績警告的學生數(shù)量和比例顯著下降,如表2所示,但不及格的人數(shù)和比例沒有變化,教學質量仍令人堪憂。
二、地方院校大學生學習狀況分析
各級政府和地方院校自身雖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核心任務,但教學質量下滑趨勢仍舊存在。因此,認真分析大學生學習狀況,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1、大學生責任意識不強、自律能力不夠是造成教學質量下滑的關鍵因素。當今90后大學生,個性十足,自我意識過強,缺乏社會責任感,自律能力不足,導致了學習目的不明確。從主觀上分析,是因為學生個人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導致學習原動力喪失。從客觀上分析,是因為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甚大,使學生失去了奮斗目標和進取精神。
2、教師投入不夠、與學生溝通過少是造成教學質量下滑的重要原因。地方院校教師教學工作量較大,在備課、授課方法研究方面投入不夠,照本宣科現(xiàn)象普遍,致使學生聽課乏味,失去上課的欲望,教學效果很差。另外,任課教師答疑、輔導的時間很少,師生缺乏溝通、交流,導致任課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也不了解課程的基本要求和知識點,課程考試不及格現(xiàn)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
3、考核管理制度與方法滯后,不適應當今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需求。21世紀,知識、能力、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已為廣大教育界所接受,但缺乏貫徹這一教育理念的有效措施。以課程考核為例,仍以期末考試為主,考試命題也以知識的記憶為主,缺少對理論的理解、應用等主觀題目,既考不出能力,也考不出素質,考試流于形式,導致不良現(xiàn)象頻發(fā)。譬如,每當考試來臨,有的學生懇求任課教師圈內容、劃重點,也總是有些教師滿足學生的要求,學生考試成績好,教師也會得到好評。反之,對于不能滿足學生要求的教師來說,學生課程考核成績較差,學生對任課教師評價不高。這種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在地方院校比較普遍,既不利于教風學風建設,更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4、教學管理不嚴格,存在“嚴進寬出”的現(xiàn)象。嚴格教學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嚴格教學管理,一是規(guī)章制度要健全,用制度管理人,避免人管人現(xiàn)象;二是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要嚴格,做到有規(guī)必行,在教學過程中不打折扣;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弘揚正氣,嚴剎歪風,養(yǎng)成良好學風。目前,學校不是教學管理制度不健全問題,而是存在執(zhí)行不嚴問題。嚴格教學管理,不僅能夠樹立良好的教風、學風,而且減輕了師生的心理負擔,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
三、地方院校提高大學生培養(yǎng)質量的措施
應從內因、外因兩個層面探討提高大學生教育教學質量有效措施。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改變學習態(tài)度,是提高大學生教育質量的內因。加大教學投入,深化教學改革,嚴格教學管理是提高大學生教育質量的外因。將兩者有機結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1、加大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和自律能力培養(yǎng),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轉變學習態(tài)度是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最為關鍵、最為有效的方法。大學生責任意識不僅為大學期間成人成才產生積極的作用,而且還對大學生畢業(yè)之后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基礎。高校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大學生樹立全面的責任觀,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和責任感。對于個性化十足、叛逆心理較強的90后大學生,正面教育是必要的,但引導作用尤為重要。一般地講,反面引導比正面教育有效,鼓勵表揚比批評教育有效,專業(yè)教師引導比學生輔導員有效,校外人士的成功經(jīng)驗比校內人員紙上談兵有效,將心比心、坦誠交流比夸夸其談唱高調有效。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辨是非,明事理,樹正氣,幫助學生自覺改變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這也是學生培養(yǎng)自律能力、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2、適應大眾化教育和素質教育需要,完善考核標準和課程考核方法,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和發(fā)揮。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考試仍為地方院校評價大學生學業(yè)成績的主要方法,為了考試,學生不得不要求老師劃重點,考前突擊記憶,考試成績反映不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有失考試的目的和公允性。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傳統(tǒng)的考核管理模式已不適應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需要。考試制度和評價機制涉及很多問題,不可能通過簡單地制定相關文件、規(guī)定就能解決,但改革勢在必行。應當從考試形式、內容方面著手,加大平時考核內容和比重,逐步推進考核制度和評價體系改革。
3、嚴格教學管理,同時建立靈活多樣的課程重修與管理辦法,為不及格的學生提供更多的重修機會。嚴格執(zhí)行教學管理規(guī)范、規(guī)定等文件,一方面保證了教學過程的公平性、有序性和導向性,也體現(xiàn)了教學管理的嚴肅性。必須嚴肅考試過程、嚴格考核標準,充分體現(xiàn)考試的公平、公正、導向原則。對考試違規(guī)違紀行為,嚴懲不貸。對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也要嚴格按照大學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予以處理。只有如此,才能鼓勵、督促學生積極進取,成長成才。另外,針對大學生不及格現(xiàn)象較多的問題,學校應建立相應的靈活多樣的課程重修與管理辦法,讓不及格的學生能夠根據(jù)個人學習狀況自由選擇重修課程和重修時間,有利于學生在彈性學制年限內完成學業(yè)。
4、加強任課教師課外輔導,增加學生與任課教師的溝通交流機會,使之制度化、規(guī)范化。目前,大學生主動意識較差,而多數(shù)任課教師上課時來,下課時走,輔導時間很少,造成教師不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不能及時解決,勢必造成教與學脫節(jié)。加強任課教師課外輔導,不僅能夠及時解決學習問題,而且在交流過程中傳道授業(yè),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彌補地方院校輔導員不足、管理不到位的問題。
四、結論
地方院校因學生眾多、師資力量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導致不及格率較高,學習狀況令人擔憂,同時也影響了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針對造成學習狀況不理想的諸多因素,提高大學生培養(yǎng)質量的首要措施是加大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和自律能力培養(yǎng),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轉變學習態(tài)度,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應加大教學投入,加強與學生交流,學校應加強考試辦法改革,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嚴肅教學管理,共同形成良好的校風。
作者:劉敏君駱冬燕單位:山東科技大學經(jīng)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