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以淚為話題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人們都要去祭拜祖先,緬懷故去的親人。2021年以清明節(jié)為話題的作文素材有哪些?一起來看看以清明節(jié)為話題的作文素材,歡迎查閱!
以清明節(jié)為話題的作文素材一
嚴冬已被春風趕跑,不知不覺到了清明——一個悼念祖先、緬懷先烈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我們戴著紅領巾,排著整齊的隊伍,前往烈士陵園掃墓。一路上,鮮艷的少先隊隊旗隨風飄動。
一到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面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在悲壯的樂曲聲中,宣誓儀式開始了。我們先默哀三分鐘,向烈士們表達我沉痛而崇敬的心情。然后,學校大隊委員和學生代表站到紀念碑前宣誓:“革命烈士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的幸福而戰(zhàn)斗,我們長大后,一定要報答他們。”聽了這番話,我在心里暗想:長大后,我也要做一個像烈士們一樣對國家有用的人。
接著,我們就到了革命烈士館,大家把親手做的小白花獻給了烈士們,這白花是這樣的純潔,象征著革命烈士崇高的精神。在烈士館里,我看見烈士們的遺物,有烈士們在戰(zhàn)場上穿的衣服、烈士們寫過的書信……看著這些,聽著老師的講解,我似乎回到了那個戰(zhàn)火連天的年代,在危難面前,視死如歸、堅強挺立的身影,看到了他們臉上從容而鎮(zhèn)定的笑容,聽到了他們?yōu)榱烁锩鼊倮?,甘愿獻出生命的豪言壯語。是??!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生命的延續(xù);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生活的安寧。
掃墓活動結(jié)束了,我心情無比沉重,思緒萬千。抬頭望望天空,它昏暗而陰沉,也在訴說著內(nèi)心的悲哀?;赝沂苛陥@,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它顯得格外莊嚴肅穆。我在心里默默地對先烈們說:你們的鮮血是不會白流的,我們一定會實現(xiàn)你們的遺愿,讓愛國樂章延續(xù),直到永遠……
以清明節(jié)為話題的作文素材二
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掃墓了。清明節(jié)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jīng)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當然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該去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會有我們的美好未來。我們用這種方式寄托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習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更好地為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故有“清明前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農(nóng)民伯伯在清明前后種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會有好收成。人們也會紛紛栽下了一株株小樹苗,美化自己的家園,使神州大地變得更加郁郁蔥蔥。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春天把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萬物復蘇,萬紫千紅。我們趁著這美好時光,帶著相機,去山上,田野踏青,尋找春天的足跡。
清明時節(jié),風箏也耐不住寂寞,凌空而飛,翩翩起舞,綻放于藍天,如魚得水,俯仰漫游。小朋友們手里拿著風箏,一個個歡呼雀躍,放飛了童心,放飛了快樂,放飛了希望。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我們用掃墓、踏青,放風箏等各種活動來度過這個美好的節(jié)日!
以清明節(jié)為話題的作文素材三
天空下著綿綿小雨,我們還是踏著一條幽靜的小路去拜太公太婆。
來到山腳下,雨兒早已濕潤了泥土,風中帶著山上草兒`花兒的氣息一下子彌漫了整座山。我走在前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拿著一些用品一起上山了。山路十分難走,鋪滿了落葉和一些已枯萎的植物,旁邊的.雜草也有我一半高了。我小心翼翼地走著,生怕絆倒了。這讓我見識到爬山這么難。
終于到了目的地,我已累得氣喘吁吁。“安琪,把這里的落葉掃干凈。”媽媽說道。這么臟,讓我掃。唉,沒辦法,誰叫我要急著來。只能拿起掃帚掃了。雨仍然下著,一滴滴打在我的臉上,冰冰的、涼涼的。不時刮來一陣風,落葉開始調(diào)皮起來,在空中跳起舞來。我好不容易掃成一堆的落葉又鋪成了一條毯。“討厭的風,我恨你。”我再也忍受不住了。放下掃帚坐在一邊發(fā)呆,還嘟囔著“我不干了”。媽媽看見我這樣笑的合不攏嘴,沒有辦法,只好自己來掃。
一切終于準備就緒,開始拜太公、太婆了。我站在墳前,學著老一輩人的樣子“雙手合并,并說“太公、太婆,今天做清明,有客人自己帶來,吃后鈔票自己拿去”。然后再拜幾拜。
燒紙錢了,奶奶總是把紙錢分成三份,再點燃紙錢燒給太公、太婆。
放鞭炮了,我總是躲得遠遠的,怕打到我自己??蓩寢寘s說:“不要怕,沒事的。”我還是不相信,自己顧自己的。
掃墓結(jié)束了,我們匆匆下了山——因為雨越下越大了。
清明節(jié),一個悲哀的日子——連老天也流淚了。
以清明節(jié)為話題的作文素材四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4月5日這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這正吻合著詩里渲染的迷蒙、悲傷的氣氛。沒錯,這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
早上,我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到爺爺身旁:“爺爺,爺爺,我們好久出發(fā)去給祖先掃墓啊?”“別急,別急,待會兒就出發(fā)了。”
在車上,我的腦袋東搖搖,西望望,看到路兩邊地上花紅柳綠,大片的柑橘林已長出了新芽,油菜花開得正旺,白的耀眼,黃的染目。鳥兒在山澗、樹林發(fā)出清脆的叫聲,蒙蒙的細雨如煙似云,輕輕飄灑著,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家鄉(xiāng)石羊哨爺爺?shù)睦霞?,覺得回家的心情真好。走到祖先的墳地,看到已有五顏六色的紙花、大小不/的燈籠布滿了墳墓。我們第一個任務是拔去雜草,第二個任務是插花。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第三個任務是祭祖:我在墳前送上一束,深深一鞠躬;接著,敬上三支香,輕輕地磕了個頭,祝愿先祖?zhèn)冊陉庨g安心快樂,也祈禱他們保佑我們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取得好成績不辜負長輩對我們的期望,呵護我們?nèi)胰私〗】悼?、開開心心……
青山依舊,綠水長流,我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墓還是那個墓,人還是那個人,陰陽兩隔,逝去的終究是走了,生者的日子還是要好好珍惜的。記憶猶新仿佛昨日,剪不斷的還是絲絲縷縷的懷念。
掃完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拐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非常有意義,因為清明節(jié)讓我們對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幾分感恩、幾分懷想。
以清明節(jié)為話題的作文素材五
陽春三月已經(jīng)悄悄離我們而去,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四月,一年一度的清明腳步已離我們不遠了,只有一步之差。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的一首清明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開始,草長鶯飛,萬物復蘇,空氣里彌散著夏的氣息。清明一年復一年,飽含了中國人古樸的風俗,飽含了生者至以死者的一份想念,飽含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希望和祝福。每逢這個時節(jié),游子們心里就會涌起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思念,有的何嘗不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他們千里迢迢趕回家去,何嘗不是希望能在家鄉(xiāng)多待上幾天,和家人永不分離。清明節(jié)也正是游子回家探親的時候。
生與死,迷與悟,雨紛紛,欲斷魂,是誰,把生死牽連,讓活著的人,想起逝去的魂?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聲笑語,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之所以要掃墓,是因為要緬懷先烈,祭奠先人。其習俗由來已久。
一
1.題材新穎,凸顯個性
我們?yōu)榭忌钴S的思維而喝彩,在閱卷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不少題材新穎的文章。
散文《2008!我的心事》,考生以即將在中國舉辦的奧運會為抒情線索,講述了“我”對2008年奧運圣火的企盼,文章充滿了真摯而強烈的愛國之情。
小說《你那扇心靈之窗》采用第二人稱的寫法,講述了一個有著“美妙的歌聲、清麗的文筆”卻家境貧寒、心事重重的女孩的故事。我們?yōu)樗淖员岸鴵鷳n,也為她最終擺脫煩惱,心靈自由飛翔而高興。
考生們的心事聯(lián)系到他們的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所以,作文涉及的題材十分廣泛:親情、友情、師生情等,內(nèi)容小至家事,大至國家之事,觸及到了不少熱點問題,如:代溝、環(huán)保、獨生子女教育、老年人婚姻、待業(yè)下崗、科教興國、戰(zhàn)爭與和平等,真可謂“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從這些題材各異的作文中,我們看到考生充分利用話題給予的廣闊空間,讓自己的思緒縱橫馳騁,從而展現(xiàn)了當代中學生五彩繽紛的內(nèi)心世界。
2.構(gòu)思巧妙,深刻揭示內(nèi)心世界
“文似看山不喜平”,許多考生力求使文章富有新意,從新穎獨特的構(gòu)思表現(xiàn)出“心事”是什么,“我”是如何解決或?qū)⒁ソ鉀Q的,從而引人深思。
文章《難道我真的幼稚嗎?》用“出國―――碰瓷兒―――考試”三個小標題布局成篇,小作者截取了三個生活片斷,記敘了自己的種種心事,真實地表現(xiàn)了心里解不開的疙瘩帶來的困惑。文章結(jié)尾處的反問表現(xiàn)了“我”在認識上的升華,感到自己并不幼稚。文章按這樣的方式行文,很好地突出了主題。
文章《風中的淚》設置了一個懸念:居委會的張大媽撕掉電線桿上的告示,可是轉(zhuǎn)天這個告示又出現(xiàn)在電線桿上,這是為什么?原來是小男孩貼告示找爸爸,這是小男孩的“心事”。文章構(gòu)思巧妙,內(nèi)容新穎,揭示了父子情深的主題,收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
3.語言生動,努力展示才華
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贝舜沃锌甲魑闹校簧傥恼驴梢苑Q得上是文質(zhì)兼美。如“告別城市的喧囂,就是想體驗大自然的輕松;放松心情,放下心事,駕著汽車,去體會鄉(xiāng)間小路上的清風細雨;讓那清風吹走你的心事,用那細雨洗去你的心事……”語言流暢,具有動態(tài)美。
文章《我的心事》中,考生恰當?shù)匾昧斯诺湓娢脑洌憾拍恋摹罢坳辽宠F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形象地表達了作者“懷古之旅”的“浪漫”。
二
當然,在閱卷中,我們也看到一些作文存在不足與缺憾,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材方面表現(xiàn)得低幼、虛假的問題
面對“心事”這個話題,許多考生文章的第一句話就是“那還是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有的甚至從幼兒園時寫起。此外,不少考生還寫爸爸、媽媽或其他親人傷殘或病故的故事。這里不可一概否認此類情況,但屢屢出現(xiàn)就顯得不真實了。
2.思想意識存在著庸俗、消極的現(xiàn)象
有的考生的心事涉及“早戀”問題,可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這個問題,文章中表現(xiàn)出作者纏綿多情,不能自拔。有的考生的心事涉及社會問題,他們卻不能正確看待社會問題,對此持消極悲觀的態(tài)度。
3. 語言表達能力差
主要表現(xiàn)在:有的考生語言唆,有的考生用詞不當,有的考生錯別字太多。
4.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過于形式化
主要表現(xiàn)在:有的考生雖采取分列小標題的形式,但小標題的題目多是“酸”、“甜”、“苦”、“辣”。有的考生雖采用了日記形式,但每篇日記寥寥幾筆,空洞無物,徒有形式。
三
作為中學生,該怎樣提高寫作能力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1.觀察生活
生活是寫作之源,要想寫好作文,必須有生活的積累。中學生要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對周圍的事物要用心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從表象中把握本質(zhì),從個別中認識規(guī)律。
2.開拓思維
寫作本身就是創(chuàng)造性勞動,不可千人一面,千人一腔。話題作文為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寫作空間,我們必須學會想像與聯(lián)想,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從而確定最佳的寫作角度。
3.抒寫真情
優(yōu)秀的作文離不開真摯的情感。同學們要善于從自己的生活視野和生活經(jīng)歷中反映個性化的體驗,要寫出真情實感,切不可無病,胡編亂造。
4.錘煉語言
作文的思想內(nèi)容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文學大師老舍曾講過:“語言像一大堆磚瓦,必須由我們細心的排列組織起來,才能成為一堵墻、或一間屋子,語言不可隨便抓來就用,需要經(jīng)過組織,使它與思想感情發(fā)生骨肉相連的關(guān)系。”這里講的“排列組織”,就是遣詞造句,綴句組段,連段謀篇,力求語言的形象、生動、得體,讓人讀起來具有美感。同學們應苦練語言基本功,在平時的寫作中要講究“煉字”、“煉句”。筆者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強化練習:一是在生活中學習語言,在課外閱讀中學習語言;二是堅持寫日記、周記、生活隨筆;三是注重修改自己的作文,尤其應注重語言的修改。
5.擬好文題
擬好文題,是寫好話題作文的關(guān)鍵。一些同學的文章寫不好,其中一個原因是文題擬不好。該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擬文題時,可以根據(jù)話題的比喻義或引申義去自擬文題,也可以在話題前加上修飾語和限制語,或在話題后加上適當?shù)脑~語,化大為小,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能。
一、組織學生軍訓
學校對高一新生入學前進行軍訓,這是語文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寫作的一個時機。炎炎烈日下,平日里生活優(yōu)越,嬌生慣養(yǎng)的學生接受緊張、嚴厲、正規(guī)化的軍事訓練,盡管汗水濕透衣背,又苦又累,但學生卻很堅強。學生在軍訓日記中寫自己離家后對父母的思念,寫軍訓生活的艱苦,寫軍訓的收獲,感慨軍訓不僅加強自身的組織紀律性,提高了思想認識,而且鍛煉了自己的意志,感慨幾天的成長勝過幾年,有的甚至因此愛上綠軍裝,萌生了今后報考軍校保衛(wèi)祖國的決心。
二、開展詩歌朗誦、演講、辯論等比賽
每學期,教師精心指導、組織安排學生參加詩歌朗誦、演講、辯論等比賽,賽后,布置學生抒寫內(nèi)心感受。我們班曾經(jīng)進行以“我為何而生”為話題的演講比賽,學生激情昂揚。選手們賽前準備充分,雖然許多都是首次參賽,但都鎮(zhèn)定沉著,贏得觀眾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學生在隨筆中或點評參賽選手的演講內(nèi)容、演講風格,或暢談自己對人生的認識、感悟,參賽選手也抒寫自己演講時的真切感受,或緊張驚慌,或沉著冷靜等。有學生在《我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一文中寫道:“我邁著輕松自信的步伐走上講臺,我覺得頭腦中一片空白,但嘴里卻講的很流暢……,我不知如何走下臺,只聽到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耳邊回響,我為自己喝彩,我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為何而生’的內(nèi)涵,不就是為了超越自我,打造自我,勇往直前嗎?”
三、組織家長與學生互通書信
教師召開家長會,要求每位家長給子女寫一封信,信中寫出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教育和勉勵。信交給教師。作文課上,教師當堂給每位學生一封家長來信,要求學生當堂拆閱,并根據(jù)信的內(nèi)容立即回信,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氛圍。家長信中有對孩子的殷切期望,還有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舐犢情深,還有家長的自責和對孩子的歉意。學生一邊讀信,一邊流下激動的淚水。含著熱淚,揮筆疾書,向父母傾訴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抒寫心志,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與關(guān)愛。也有學生在回信中勇于自我解剖,或直言批評父母一些不恰當?shù)慕逃椒?。一封封看似平常的信,消除了家長與子女間的誤會、代溝,溝通并加深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家長與子女相互理解,打動了父母的心,也強化了學生的自我認識和對人生的感悟。
四、組織學生觀看影視或編演課本劇
每學期,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經(jīng)典影片或其中的精彩片段,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作文。如《紅樓夢》、《阿Q正傳》、《家》、《雷雨》等。讓學生觀看后立即寫觀后感,或分析劇情,或評析劇中人物形象。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有理有據(jù),真切感人。另外,現(xiàn)行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學作品,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編演課本劇,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最后一片常春藤葉》、《鴻門宴》等。學生對此興趣很濃,搶著扮演劇中角色,當一回“演員”,過一把戲癮。這種活動可分幾組進行,并進行評比。演出完畢后,“演員”與“觀眾”同時創(chuàng)作,或評價“演員”的表演技巧的優(yōu)劣,或抒寫當“演員”的感受,由于“現(xiàn)演現(xiàn)寫”,寫出來的文章真實可信。
五、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diào)查、采訪、旅游等活動
學生寫作的材料不可能限于校園生活,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寫社會生活題材,都市生活題材,鄉(xiāng)村生活題材,自然風光題材等。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了解大千世界,讓時代的活水流進學生的心田。每逢節(jié)假日,筆者要求學生外出旅游,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領略祖國山河美好風光,了解各地的人文景觀、風土人情,讓學生觀察大自然,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直觀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愿望,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迎面而來,學生觸景生情,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閱歷,自然能寫出充滿激情的文章來。筆者還組織學生分組采訪先進人物,他們職業(yè)不同,有政府官員、醫(yī)生、企業(yè)家、教師,也有普通的工人、農(nóng)民。學生通過采訪,了解身邊先進人物在各自不同崗位的英雄業(yè)績,獲得人生啟迪,在作文之中抒寫出對人生的深刻認識和感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必S富的經(jīng)驗,淵博的知識,深刻的理解能力與不拘一格的思維習慣,是學生創(chuàng)新寫作能力的重要保證。泥濘大道旁被車輪碾的奄奄一息卻仍頑強生長的牛蒡花,在一般人的眼里可能引不起絲毫反應,但是作家托爾斯泰的心靈中卻由此掀起了滔天巨浪,創(chuàng)作的思路豁然開朗――中篇小說《哈澤?穆拉特》誕生了……我們老師要更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保護足下的“牛蒡花”。
案例一
在一堂“創(chuàng)新思維”故事會上,有幾個學生依次講了幾個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益智故事:曹沖稱象、烏鴉喝水……當有一個學生講到《司馬光砸缸》時,另一個同學突然發(fā)問:老師,司馬光砸的缸有多高?掉進去的孩子有多高?孩子是怎樣掉進去的?如果缸不高,司馬光有必要破壞公物嗎?……一連串的發(fā)問攪得一片嘩然。我能指責學生的質(zhì)疑嗎?我表揚了他,肯定了他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然后耐心的開導他這只是故事……創(chuàng)新的火花漸漸引燃。
創(chuàng)新寫作需要學生有多方面的素養(yǎng),但我們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培養(yǎng)語言創(chuàng)新的技巧
生動而又新穎的語言是學生寫作的的第一要素。語言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在長期運用中它具有確定性、規(guī)范性,又有多義性、不規(guī)范性等多種屬性。要以確定性的詞語去表現(xiàn)不規(guī)范的情感感受,以多義性的詞語去表現(xiàn)確定性的思想認識,這對于學生來說,肯定會有相當?shù)睦щy。辭不達意的現(xiàn)象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所以,古人說:“富于萬篇,貧于一字”。古人很講究“練字”,“百練成字,千練成句”,在這方面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句和事跡。杜甫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云:“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辟Z島的“推敲”,王安石的改詩等典故。我們從中都可以看到他們?yōu)榱艘赞o達意而不斷求覓所陷入的深深的語言的痛苦。這些都應是學生創(chuàng)新寫作的時遣詞造句的楷模。事實上,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會發(fā)現(xiàn)學生常?!傲巳挥谛摹倍荒堋傲巳挥诳凇被颉傲巳挥谑帧钡那闆r,常苦于沒有恰切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廣泛閱讀美文佳作,提高語言修養(yǎng),出語驚人是創(chuàng)新寫作的第一要務。
二、利用文體特征,巧妙創(chuàng)新
古人講“文章以體制為先,精工次之,失其體制,不可謂之文矣”(宋?倪思語)各種文體的文章由于其反應的對象不同,寫作目的不同,形成了相對穩(wěn)固的文體特點,這種相對穩(wěn)固特點又影響著讀者的閱讀心理,也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樣一則材料,可以寫成記敘文,或者小說或詩歌,其表達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寫戰(zhàn)爭話題的文章時,有學生就以書信體給奧巴馬寫了一封信,這對維護世界各平的主題就起到了獨特的作用,可見文體上的標新立異是何等重要。
三、結(jié)構(gòu)安排,巧奪天工
其實,學生寫作練習中,最困難的就是怎樣在文章中組織安排材料。 “謀篇布局,是一段最大功夫”。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是一個極艱苦又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過程。結(jié)構(gòu)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大有文章可作。波瀾變化不可僵滯,層次段落,開頭結(jié)尾,過渡照應都應仔細推敲,諳熟其中的原則,掌握技巧,推陳出新。
案例二: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 比較法 運用
什么是比較法?新課程教學論這樣說:“教師提供相應的目標和比較對象,讓學生自己去比較,通過比較使學生自己明確不同課文思想內(nèi)容與寫作方法等的區(qū)別?!保?]所以在此所講的比較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已擁有的學習資料為基礎,篩選與原資料有關(guān)的其他資料讀物,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比較、區(qū)別,從而拓展閱覽面、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下面,我針對如何在教學上運用好“比較法”去談談個人的見解。
一、“比較法”教學的事前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語文科用來作為比較的資料篇幅一般都較大,如果事前不準備充分,課堂上要用時就會顯得手忙腳亂,且臨時手抄又浪費時間,使課堂教學目標不能按時實現(xiàn),所以事前準備是搞好“比較法”教學的關(guān)鍵,而怎樣做好準備工作又與各校的教學條件是分不開的。
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具做準備,是最好的辦法。比如,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可以用電腦下載相關(guān)的音頻視頻,以備比較朗讀或欣賞意境時用;在進行各種文段的教學時,可以鏈接或下載你需要的資料以備用,屆時將原來的資料顯示在屏幕上讓學生進行比較;或其他需要學生抄錄的東西,都可以在電腦中儲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具備多媒體的教學條件,所以,在進行準備時,可以用手工油印的文稿,而內(nèi)容較少的資料,可以事先抄在小黑板上,或者用毛筆抄在白紙上(字號大小視學生視力狀況而定,成本不大,還可反復使用);當然,如果用來比較的內(nèi)容較少,那就不用專門的工具準備,只需要以教師平時的知識積累做準備即可。有了這樣的準備,上起課來需要學生進行比較時,就能“有備無患”了。
二、“比較法”教學的范圍和內(nèi)容
比較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可根據(jù)不同地區(qū)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去安排。
(一)在字詞教學上,如學習“輟”、“馨”、“湍”、“懾”這類字時,為了預防學生因字形相近而寫錯別字,可分別用“輟―綴―啜―掇”,“馨―磬―罄―謦”,“湍―惴―揣―喘―踹”,“懾―葺―揖―輯”等字來進行比較,通過這樣一比較,學生寫錯字的概率會大為減少。
(二)在詩歌的教學中,理解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思想是教學的一項基本內(nèi)容,但有時單純一首詩歌,學習起來未免顯得單調(diào)和抽象。這時,“比較法”教學可就能幫上大忙。如學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我們可把它與夏完淳的《別云間》(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和革命先輩的《梅嶺三章》之〈一〉(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來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教師加以適當?shù)狞c撥,既可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所抒發(fā)的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的大無畏精神,又可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其知識貯備。
(三)在進行文段教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原文的理解,用比較法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教學《岳陽樓記》一文時,抽取原文:“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與《醉翁亭記》的選段“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眮磉M行比較,并設計如下習題進行訓練“1.兩段文字在寫法上有相同的特點:①都抓住_________特征和_________來寫。②都能把_________和_________結(jié)合起來,而且各節(jié)都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2.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不同特點主要有兩個:①_________不同,《岳》文段寫景_________,《醉》文段寫景概括簡練。②同是寫情_________不同。《岳》段寫的是_________的思想感情,《醉》文段寫的是作者_________的心情。3.《岳》文中與《醉》文‘野芳發(fā)而幽香’和‘樂亦無窮也’兩句意思基本相同的語句分別是_________和_________。4.下列各句相同的修辭手法是_________,不同的修辭手法依次是_________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①日星隱曜,山岳潛形;②沙鷗翔集,錦鱗游泳;③浮光躍金,靜影沉璧;④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保?]這樣一比較學習,既可以達到鞏固對原文知識的掌握,又可達成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對教學質(zhì)量是大有裨益的。
(四)在作文教學中,使用比較法同樣能取得好效果。如我在輔導學生寫作“以‘信任’為話題”的作文時,在完成了必要的鋪墊后,我找出幾篇同類作文的開頭進行比較:(1)信任,是一股吹散你煩悶之氣的春風,是一股滋潤你情感干旱之地的甘露,是你在孤單無助時一聲帶著暖意的問候[3]。(2)你被別人誤解過嗎?你誤解過別人嗎?你能說出不被信任的感覺嗎?(3)我曾因不良行為而被同學疏遠,并由它而導致心理的自卑和封閉,但上星期班主任把班會費交由我管理時那番充滿信任的談話,使我撥去了心頭的陰霾,讓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學生把自己的寫作思路與之進行比較,很快就安排好了自己的習作開頭。有了好的開頭,就成功了一半。
三、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進行比較法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有人提出疑問:在教學中,教師過多地列舉資料讓學生進行比較,是否會讓學生遷就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果真如此,教師就違背了教學的規(guī)律。所以“比較法”不能作舍本求末的比較,而應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領悟能力做力所能及的拓展訓練。“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在語文教學中,離開教師高質(zhì)量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保?]所以,在學習訓練中對學生進行點撥,避免學生做沒有方向地主動,既注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
另外,在進行“比較法”教學時,教師應熟諳和遵循遺忘規(guī)律中的前攝抑制及倒攝抑制的原理?!跋葘W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稱前攝抑制。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稱倒攝抑制。”[5]所以,在進行比較時不能只強調(diào)對原有材料對象的注意而減少對比較對象的注意,從而導致徒勞無功的比較;也不能過分強調(diào)對比較對象的分析而干擾了對原有材料的識記,從而導致喧賓奪主的結(jié)果。
四、“比較法”教學的效果
我曾經(jīng)對所教班級做過專項調(diào)查,比如在教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時,未做比較,雖也有所強調(diào),但要求學生說出豪放派和婉約派的風格區(qū)別時,只有5%的學生能做針對性的回答,而當把它和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作了比較后,這個比例提高到90%。另據(jù)問卷調(diào)查反映,100%的學生都認為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比較法能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有一定的針對性,而比較法在語文教學中如果運用得當,將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挖掘?qū)W生的思想深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科成績。
參考文獻:
[1]周立群,龐車養(yǎng).與新課程同行:語文新課程教學論[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1:169.
[2]符大舜.語文閱讀感悟和積累運用[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200.
[3]李肇基.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復習指導?語文.[M].珠海:球海出版社,2010.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