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名人故事演講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關于復述材料。
有的演講者認為:既然主持人在宣布講題時已把材料宣讀過了,演講者在演講時便沒有復述的必要了。這種看法是不恰當的。因為演講本身應是一個獨立完整的藝術品,它不能依賴主持人的主持辭。倘若你不復述材料,而演講中又對材料進行分析評判,那么單獨欣賞你的演講時,就會使人感到突兀和莫明其妙,因為你的演講是殘缺不全的。至于材料的復述位置則可以自由處理,可以用材料前置法將材料放在演講的開頭,也可以用材料后出法,先闡述演講主題或引說事例,然后在適當的時候把材料復述出來。能夠準確詳盡一字不差地復述材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你沒有這種特強的聽記復述能力時,適當使用模糊法也未嘗不可。例如,當無關大體時,“7950斤”可以說成“近8000斤”;長長的一串外國人名沒有記清也不要緊,用“一位名人”“一位思想家”或是別的什么稱呼代替一下也可以。
二、關于防止跑題。
特定材料雖不給出具體的演講標題,但主題還是有的。所以謹防跑題是演講者應當重視的首要的問題。要想防止跑題,必須做到兩點:一要審準主題,二要選好事例。審準主題是防止跑題的關鍵。演講者應當明確,這類演講的主題依附于材料。因此在演講之前首先要考慮材料所包含的主題是什么。倘若主題審不準,其它方面做得再好也枉然。請看下面的特定材料:“尼采說:‘成熟就是重新培養(yǎng)兒時嬉戲的認真態(tài)度?!埦痛税l(fā)表演講?!边@是一個名人名言的材料題。稍加分析可以看出:第一,這則材料談的是什么是成熟;第二,這則材料將成熟與認真態(tài)度聯系在一起,離開了認真態(tài)度,就無所謂成熟。基于這種分析我們認為演講者在演講中不僅要把話題集中在什么是成熟這個范圍內,更重要的是要把成熟和認真態(tài)度二者聯系起來。如果演講者在演講中只談什么是成熟,自始至終未涉及到“認真態(tài)度”,那就很難說這位演講者對演講主題的把握是準確的。主題審準了,事例選不好也是不行的。事例是用來證明主題的,事例選不好,不僅不能證明主題,而且還會起到淡化主題、破壞主題表達的負作用。請看下面的特定材料:“游客來到一條鄉(xiāng)村馬路,見到一個路牌,上面寫著‘馬路封閉,不能前進’。他見前面沒什么障礙,自信旅游經驗豐富,便繼續(xù)前進。不久,他發(fā)現一座橋斷了,不得不回頭。當他來到剛才放置路牌的地方時,見到路牌背面寫著:‘歡迎你回來,傻瓜?!埦痛税l(fā)表演講?!蹦逞葜v者在演講時分析出游客由于不聽信路牌上的說明,盲目自信,才做出可笑的事來的。他擬定的演講主題是: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忠告。應該說,主題的確定沒有錯。然而他演講所引用的事例卻不夠貼切。他演講時說:“……實際上像游客那樣的人,在我國古代就有了。大家一定聽說過拔苗助長這個故事吧,其中那個農民自作聰明,違反植物生長規(guī)律,過分熱心地幫助禾苗生長,結果事與愿違,遭到了自然規(guī)律的懲罰……”說這個事例不夠貼切,是因為材料中的游客在行為之前有他人的奉告——路牌,而拔苗助長的故事里卻沒有,這一點與演講主題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忠告不符。假如這個學生用曲突徙薪這個故事就切題了。《漢書·霍光傳》記載,有一戶人家,灶上裝了個直直的煙囪,灶旁堆滿了柴火。有人勸他把煙囪改彎,把柴堆搬開,免得發(fā)生火災。這一家不聽,后來果然失火。
一、恰當的準備技巧
1、知識素養(yǎng)準備:
演講者的知識積累、興趣愛好、閱歷修養(yǎng)與演講的成功有著緊密的關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許多演講者感到演講的最大困難在于沒有演講材料。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做有心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廣泛地閱讀、收集、積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都要學習,同時加強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養(yǎng)。這是一個長期、瑣碎而復雜的工作。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多收集歷史資料,對那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的有關情況要熟記,并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
②多收集現實資料,對當今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的事件、人物的有關情況要了如指掌,進行思考;
③加強記憶,多記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古典詩詞、經典文學、寓言故事、時文政評等等。
練習:請分別以“珍惜時間”、“奉獻青春”、“珍愛生命”、“和平萬歲”為主題,收集名人名言、故事、古今中外的人物、典型事例。
請收集有關親情、愛情、友情的古今詩詞各5首并背誦。
2、臨場觀察準備:
演講者要盡快觀察、熟悉演講現場,及時收集捕捉現場的所見所聞,包括現場環(huán)境(時間、地點、場景布置)、聽眾、其他演講者的演講等,以確定自己的話題,增加演講的即興因素。
3、心理素質準備:
既然是有感而發(fā),就要有穩(wěn)定的情緒,有十足的信心,有必勝的信念,這樣才能保證思路通暢,言之有物,情緒飽滿,鎮(zhèn)定從容。
二、快速思維的技巧
臨場性決定了即興演講者必須具有較強的快速思維能力??焖偎季S即快速組織內部語言,實際上就是一個快速創(chuàng)作、打腹稿的過程。其技巧主要表現為:三定、四思、五借。
三“定”:定話題、定觀點、定框架
定話題——應選擇你想說的、觀眾想聽的、你能講的、社會生活需要的話題;
定觀點——應確立明確精練、正確深刻、為大家所能接受的、言之有理的觀點;
定框架——兩種模式:
開門見山式:也叫金字塔式。方法為:先亮出主題,然后對主題作較詳細地論證和分析說明。
曲徑通幽式:也稱為卡耐基的“魔術公式”。方法為:先舉例,再敘主旨要點,三說理由,進行論證分析。
四“思”:逆向思維、縱深思維、發(fā)散思維、綜合思維
逆向思維:是指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即一反傳統(tǒng)看法,提出與之相對或相反的觀點。這是一種反彈琵琶式的思維模式,它鮮明地表現為對傳統(tǒng)的批判精神,但要注意觀點必須持之有據,能夠自圓其說。
縱深思維:從一般人認為不值一談的小事,或無須作進一步探討的定論中,發(fā)現更深一層的被現象掩蓋著的事物本質。即“透過現象看本質”。
發(fā)散思維:是從同一問題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答案,在處理問題中尋找多種多樣的正確途徑。多端、靈活、精細、新穎是它的特點。
綜合思維訓練:是前面三種思維的綜合運用,事實上我們在思考問題時,一般情況都是將各種思維綜合在一起使用的。
五借:借題發(fā)揮、借人發(fā)揮、借物發(fā)揮、借事發(fā)揮、借景發(fā)揮。“借”的東西很多,“五借”是泛指。它要求演講者要善于觀察現場,獲取信息。
快速思維的線路圖:觀察——抓話題——定語點——擴展語點(組織語言)——語序的排列——表達。
練習:給出一些圖片,仔細觀察后做即興演講,認真體會快速思維的過程.
三、表達技巧(四種技能、五個注重)
四種表達技能:
1、散點連綴:在即興演講前緊張的選材構思時,人的頭腦中會出現很多散亂的思維點,演講時要捕捉住這些思維點,從這些點的關系中確定一個中心,并用它連綴這些點,與主題無關的全部舍去,當表達網絡形成后,就可以開始講話了。
2、模式構思:用我們前面所講的兩種模式作框架,使自己的表達有條理。
3、擴句成篇:即開門見山的構思方法。但也要將思維的路線理清,注意邏輯明晰。
例如:句子“當前的形勢需要徐洪剛那樣的英雄人物”擴展后可以是這樣的:
當前的形勢需要徐洪剛那樣的英雄人物,需要大力提倡革命英雄主義。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è),有困難,有曲折,也有風險,沒有超人的勇氣是進行不下去的。同大自然的斗爭也不會一帆風順,在自然中有許多我們未知的東西,兇惡難料,有險阻、有困難,因而也就有流血、有犧牲。例如,外空探險,可能有去無回;海底探秘,可能葬身魚腹;開山放炮、地下采煤、高空作業(yè)、科學實驗、機械操作等,無不帶有一定的危險,沒有革命英雄主義,沒有勇于獻身的精神,是根本做不好的。更何況改革開放,難免會泥沙俱下,造成某些腐朽的東西有所抬頭,國內外邪惡勢力和敵對勢力正在虎視眈眈伺機而動,這樣就更需要我們像徐洪剛那樣敢于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隨時準備為保衛(wèi)改革開放的成果而英勇獻身。所以在改革開放形勢下,在向四化進軍的征程中,不是不需要革命英雄主義,不是不需要徐洪剛那樣的英雄人物,而是更加急需;不是沒有表現的機會,而是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關鍵詞:口頭作文;訓練;方法
小學口頭作文教學不受嚴格的時間或空間的限制,可單項訓練,可綜合訓練,可課上或課下,甚至可放在家庭來進行。
一、課前活動中進行口頭作文訓練
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是鍛煉學生口頭作文的有效方式。演講的內容不做限制,但要求不超時,表達要完整,用詞準確,語句連貫通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口頭作文訓練
小學口頭作文教學最有效的方法是靈活運用教材將口頭作文貫穿于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1.看圖說話
結合課本,讓學生借助課本上色彩鮮艷的插圖進行說話訓練,這是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看圖說話,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說話能力。
2.熟讀復述
通過讓學生復述課本中的內容,來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復述的內容可以是奇妙的童話、發(fā)人深省的寓言、名人故事等,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故事的一部分。
3.補白描述
在書面作文中有縮寫與擴寫,在口頭作文中也同樣有,這就是補白描述。補白就是對所給出材料進行擴展補白,使內容充實,陳述具體,形象鮮明。將內容不充實、描寫缺乏細致的材料充實化、具體化、細致化。
4.仿說、續(xù)說與改說
仿說是指學習課文寫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口頭作文。續(xù)說是指有些文章的結尾,言盡而意未盡,留有令人回味的余地,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把作者未盡的東西想象出來。而改寫則要求別出心裁,另辟蹊徑,對文章或故事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改編。
5.討論分析
討論分析是指教師說出某種觀點,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或辯論、陳述一件事情,讓學生搜集資料,分析情況,發(fā)表意見,加以評論,在分析討論中提高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6.專題口頭作文訓練
教師選擇一個貼近生活的話題,指導學生進行審題、分析、材料搜集、擬定提綱等準備工作,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口述,并要求學生做到條理清楚,有情感,有頭有尾。這樣的過程對鍛煉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三、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口頭作文訓練
一、恰當的準備技巧
1、知識素養(yǎng)準備:
演講者的知識積累、興趣愛好、閱歷修養(yǎng)與演講的成功有著緊密的關系?!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許多演講者感到演講的最大困難在于沒有演講材料。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做有心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廣泛地閱讀、收集、積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都要學習,同時加強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養(yǎng)。這是一個長期、瑣碎而復雜的工作。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多收集歷史資料,對那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的有關情況要熟記,并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
②多收集現實資料,對當今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的事件、人物的有關情況要了如指掌,進行思考;
③加強記憶,多記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古典詩詞、經典文學、寓言故事、時文政評等等。
練習:請分別以“珍惜時間”、“奉獻青春”、“珍愛生命”、“和平萬歲”為主題,收集名人名言、故事、古今中外的人物、典型事例。
請收集有關親情、愛情、友情的古今詩詞各5首并背誦。
2、臨場觀察準備:
演講者要盡快觀察、熟悉演講現場,及時收集捕捉現場的所見所聞,包括現場環(huán)境(時間、地點、場景布置)、聽眾、其他演講者的演講等,以確定自己的話題,增加演講的即興因素。
3、心理素質準備:
既然是有感而發(fā),就要有穩(wěn)定的情緒,有十足的信心,有必勝的信念,這樣才能保證思路通暢,言之有物,情緒飽滿,鎮(zhèn)定從容。
二、快速思維的技巧
臨場性決定了即興演講者必須具有較強的快速思維能力??焖偎季S即快速組織內部語言,實際上就是一個快速創(chuàng)作、打腹稿的過程。其技巧主要表現為:三定、四思、五借。
三“定”:定話題、定觀點、定框架
定話題——應選擇你想說的、觀眾想聽的、你能講的、社會生活需要的話題;
定觀點——應確立明確精練、正確深刻、為大家所能接受的、言之有理的觀點;
定框架——兩種模式:
開門見山式:也叫金字塔式。方法為:先亮出主題,然后對主題作較詳細地論證和分析說明。
曲徑通幽式:也稱為卡耐基的“魔術公式”。方法為:先舉例,再敘主旨要點,三說理由,進行論證分析。
四“思”:逆向思維、縱深思維、發(fā)散思維、綜合思維
逆向思維:是指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即一反傳統(tǒng)看法,提出與之相對或相反的觀點。這是一種反彈琵琶式的思維模式,它鮮明地表現為對傳統(tǒng)的批判精神,但要注意觀點必須持之有據,能夠自圓其說。
縱深思維:從一般人認為不值一談的小事,或無須作進一步探討的定論中,發(fā)現更深一層的被現象掩蓋著的事物本質。即“透過現象看本質”。
發(fā)散思維:是從同一問題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答案,在處理問題中尋找多種多樣的正確途徑。多端、靈活、精細、新穎是它的特點。
綜合思維訓練:是前面三種思維的綜合運用,事實上我們在思考問題時,一般情況都是將各種思維綜合在一起使用的。
五借:借題發(fā)揮、借人發(fā)揮、借物發(fā)揮、借事發(fā)揮、借景發(fā)揮?!敖琛钡臇|西很多,“五借”是泛指。它要求演講者要善于觀察現場,獲取信息。
快速思維的線路圖:觀察——抓話題——定語點——擴展語點(組織語言)——語序的排列——表達。
練習:給出一些圖片,仔細觀察后做即興演講,認真體會快速思維的過程.
三、表達技巧(四種技能、五個注重)
四種表達技能:
1、散點連綴:在即興演講前緊張的選材構思時,人的頭腦中會出現很多散亂的思維點,演講時要捕捉住這些思維點,從這些點的關系中確定一個中心,并用它連綴這些點,與主題無關的全部舍去,當表達網絡形成后,就可以開始講話了。
2、模式構思:用我們前面所講的兩種模式作框架,使自己的表達有條理。
3、擴句成篇:即開門見山的構思方法。但也要將思維的路線理清,注意邏輯明晰。
例如:句子“當前的形勢需要徐洪剛那樣的英雄人物”擴展后可以是這樣的:
當前的形勢需要徐洪剛那樣的英雄人物,需要大力提倡革命英雄主義。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è),有困難,有曲折,也有風險,沒有超人的勇氣是進行不下去的。同大自然的斗爭也不會一帆風順,在自然中有許多我們未知的東西,兇惡難料,有險阻、有困難,因而也就有流血、有犧牲。例如,外空探險,可能有去無回;海底探秘,可能葬身魚腹;開山放炮、地下采煤、高空作業(yè)、科學實驗、機械操作等,無不帶有一定的危險,沒有革命英雄主義,沒有勇于獻身的精神,是根本做不好的。更何況改革開放,難免會泥沙俱下,造成某些腐朽的東西有所抬頭,國內外邪惡勢力和敵對勢力正在虎視眈眈伺機而動,這樣就更需要我們像徐洪剛那樣敢于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隨時準備為保衛(wèi)改革開放的成果而英勇獻身。所以在改革開放形勢下,在向四化進軍的征程中,不是不需要革命英雄主義,不是不需要徐洪剛那樣的英雄人物,而是更加急需;不是沒有表現的機會,而是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練習:請以“人生處處是考場”為題擴句進行演講。
4、借Ⅹ發(fā)揮。即前面講的“五借”?!敖琛绷酥笠獢U充成句成篇。
附錄像:《即興發(fā)言的技巧——講吧,只有講,才會講》(中國韜奮基金會,《交際與口才》編輯部)
五注重:
1、注重開頭,引人入勝;注重結尾,耐人尋味;
2、注重內容,言之有物,機敏幽默,蘊含深刻;
3、注重語言形式,以口語短句為主,巧用比喻、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復等修辭手法;注意過渡詞、句、段的使用,加強銜接;防止語言陋習,不用粗話、碎屑語和方言。
關鍵詞:激發(fā);學生;興趣;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5-0045
學習是一種積極思維活動,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入門的向導。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材料。”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保持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根本秘訣。所謂“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教師運用描繪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種情形、狀態(tài)或景象表現出來,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這就需要通過課內外長期的,有意識的誘導和反復的加強。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精心設計,趣味誘導
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學目標的設置已經發(fā)生了變化,變單一知識目標為多元目標,語文教學不應單純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而應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同時,給學生以豐富的內心體驗和個人感悟,變統(tǒng)一目標為多層目標,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因此,上課伊始,教師要實施導學,將學生散放的心吸引到課堂學習目標上來。成功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盡快進入愉悅外情緒狀態(tài),把學生帶入思維和興奮之中,為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最佳的時機。
1. 名言警句導入法:引用名人名言、俗語等導入新課可以產生群情振奮的效果,為教學過程的展開創(chuàng)造了最佳的情知開端和背景。例如,教《孔乙己》時,從大散文家金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說:“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闭憬∥幕墙B興是我國現代偉大文學家魯迅的故鄉(xiāng)。今天紹興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個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來客,招徠四方錢財”。大家知道這人是誰嗎?他就是魯迅筆下的文學人物孔乙己。今天我們就去看看20世紀20年代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聽聽他的傷心故事吧!教《端午的鴨蛋》從俗語“屈原投江”導入。教《吆喝》從街頭攤點的“瞧一瞧,看一看啊”導入。
2. 故事導入法:在學習新課之前,先講述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導入新課會產生一唱三嘆的效果。例如,教《馬說》前,講述千里馬遇知音的故事。教《云南的歌會》時由劉三姐的故事導入。
3. 歌曲導入法:利用影視歌曲導入新課,可以叩擊學生的心扉,點燃學生的激情,一下子進入文章的情境。例如,教《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放唱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風風火火闖九州》。教師引導:“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句歌詞在哪個人物身上體現得最鮮明?依學生的回答導入新課。教《孤獨之旅》時由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導入。教《明月幾時有》時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導入。
4. 詩詞導入法:講授新課之前,朗誦或播放或吟唱與課文有關的詩詞,從而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例如,教《有的人》由魯迅的《自嘲》詩導入。教《飲酒(其五)》由陶淵明的《歸國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情,但使愿無違。”)導入。
二、形式靈活多樣,開拓知識面,激發(fā)求知欲
心理學上講:“興趣與需要有密切的聯系。興趣的發(fā)生以一定的需要為基礎。當一個人有某種需要時,他必然會對有的事物優(yōu)先地給予注意,并且對它有向往的心情?!边@就是說:只有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學的知識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學習起來才會興趣盎然。因此,教師要挖掘教材、活化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性學習,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塑造學生創(chuàng)新性人格。教師要設身處地地關心、呵護、尊重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自主學習和探究,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1. 利用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名人偉人的生日、重大事件的紀念日進行教育
在使用臺歷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臺歷中對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偉人的生日和重大紀念日都有提示。這些特殊的日子,都有各自特別的意義,很有教育作用。于是,筆者在這些特殊的日子里,配上很有教育意義的演講詞,在課前富有激情地演講一番。如端午節(jié)講屈原,中秋節(jié)講團圓,“七一”紀念日講黨史,元旦節(jié)日進行新年獻詞……
2. 唱一支或一段振作“士氣”的歌曲
一首好的歌曲就是振奮人心的號角?!敖M歌”、“延安大生產的勞動號子”、“大刀進行曲”等,曾經激勵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課前唱上一段歌曲,尤其是一些能激發(fā)學生熱情的曲子,可以振作學生的“士氣”。下午第一節(jié)課,學生的睡意未消退,唱一曲“昏睡百年………”或“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不僅驅散了學生的睡意,還調侃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趣地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