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一學習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初一開學學習計劃一初一是初中的第一個臺階,如果想要邁出扎實的第一步,就要把一切精力全部都用在學習上,但是一定要快樂學習。所以,可以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個適合自己的計劃,此計劃一定要適合自己,才能達到目標。
最大目標:無論哪次考試,都要保持在班級1-10-20-30名之間。
學習目標:
1、上課認真聽講、不走神,做好筆記,如有不懂的及時問老師,做到當天的知識當天弄懂。
2、作業(yè)認真完成,不馬虎,如有不對的題,看看自己是不認真還是不會,如果是不認真,要汲取教訓,如果是不會,就得及時問家長。
3、每天及時復習當天學完的知識,寫完作業(yè)再預習第二天要學的。
4、每周休息日,在完成作業(yè)的情況下,要把一周學習的知識,全部總結一遍,再鞏固一遍,并寫出自己一周的學習心得。
5、每天要聽30分鐘英語,訓練自己的聽力。
6、數(shù)學、語文、英語這樣的主課,課上一定要仔細傾聽老師的解析,每天都要做幾道練習題,提高做題水平,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該背的內容要及時背熟,直到全部都會為止。
7、每次測驗完老師講卷子要認真聽,找到自己出錯的原因,及時改正,必須是真的明白、真的會了才行。
8、利用課余時間,看一些有用的課外書,開闊眼界。
行為習慣目標:
1、開始重視學習,認真改正犯懶習慣,每次考試都要盡自己最大努力考出最好成績。
2、上學不遲到,不早退。
3、和其他同學搞好關系,與別人友好相處,有事沒事都常聯(lián)系一下。
4、積極參加學校和班集體組織的各種活動,不做性格孤僻的孩子。
5、體諒父母,尊敬老師,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6、及時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不叫他們?yōu)樽约簱摹?/p>
以上內容就是我的計劃,我要積極按照計劃堅持下去,爭取有新的改變!
初一開學學習計劃二新的學期即將到來,為了使下學期的學習成績進步、各科成績優(yōu)異、不偏科,在此做新學期的打算,如下:
一、做好預習。預習是學好各科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預習應做到:
1、粗讀教材,找出這節(jié)與哪些舊知識有聯(lián)系,并復習這些知識;
2、列寫出這節(jié)的內容提要;
3、找出這節(jié)的重點與難點;
4、找出課堂上應解決的重點問題。
二、聽課。學習每門功課,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要聽好課,聽課應做到:
1、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2、聽課要特別注重“理解”。
三、做課堂筆記。做筆記對復習、作業(yè)有好處,做課堂筆記應:
1、筆記要簡明扼要;
2、課堂上做好筆記后,還要學會課后及時整理筆記。
四、 做作業(yè)。
1、做作業(yè)之前,必須對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復習,理解其確切涵義,明確起適用條件,弄清運用其解題的步驟;
2、認真審題,弄清題設條件和做題要求;
3、明確解題思路,確定解題方法步驟;
4、認真仔細做題,不可馬虎從事,做完后還要認真檢查;
5、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積累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 力;
6、遇到不會做的題,不要急于問老師,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yè),要在復習功課的基礎上,要通過層層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聯(lián)系,理出頭緒,要下決心獨立完 成作業(yè);
7、像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這些需要背的科目,要先背再做。
五、課后復習。
1、及時復習;
2、計劃復習;
初一年級,是初中階段打基礎的一年,為了學好語文,做個合格的中學生,特制訂以下計劃。
一、預習
1.在講新課以前,先朗讀一遍課文,找出生字、生詞,查字典給生字注音,解釋生詞。通過看書上注解或查閱參考書了解文章的作者、寫作年代、歷史背景等。
2.精讀一遍課文,仔細品味課文中每一個詞、句,理解它們的含義。實在不明白的提出來記在筆記本上或在書上注明。
3.速讀課文。自己劃分段落,歸納大意,總結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把這些簡要的記在預習作業(yè)本上。
二、上課聽講
1.上課一定要專心聽講,決不三心二意,當堂掌握老師課上講的內容,并且認真做語文筆記。
2.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克服“愛面子”的缺點。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不論有沒有把握,只要有想法,就要大膽回答,即使因理解不對,答錯了也不怕丟面子。關鍵是弄清錯在哪兒,為什么會出現(xiàn)錯誤。課上如有沒聽懂或有疑問的地方,要及時提出。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如果老師沒講到,要及時提出,向老師和同學求教。
3.別人發(fā)言時要認真聽,做到取長補短,別人答的與自己想的一樣,要認真聽,決不沽沾自喜;如果別人答錯了,也要認真聽,要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如果別人答得比自己答得好,要問個為什么:他為什么能想那么深?我為什么不行呢?他是怎么想的呢?因此還要虛心向人家學習。
三、課下復習和作業(yè)
1.下課把老師課上所講的內容及時的系統(tǒng)的復習一遍,做到全部掌握。對老師課上所講的難點要回憶一下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逐步分析的,并且運用這種方法分析其它有關問題。
2.在復習的基礎上認真完成筆答作業(yè)??朔粡土暰妥鲎鳂I(yè)的習慣。
3對口頭作業(yè)(如復述課文)和筆答作業(yè)一樣重視。
四、小結
1.每學完一課書作一次課小結。內容是:生字注音,生詞解釋,作者的國籍、生活時代和對他的評價,劃分段落的方法,中心思想,寫作特點。
2.每學完一個單元作一次單元小結。重點是比較各課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點,寫出自己在思想、知識和能力方面的主要收獲。
一、堅定信念,鍛煉記憶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記憶的關鍵在于要有“我能記住”這種自信心。人的記憶力強弱,固然與先天因素有關,但更重要的是環(huán)境的影響和個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鍛煉越發(fā)達,人的記憶力也是如此。
學生的記憶效果與心理狀態(tài)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如有的學生說:“真糟糕,我的記憶力太差,看書總是記不住?!币灿械膶W生平時精神飽滿,但一讀書就“頭痛”起來。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對自己記憶力缺乏信心的一種心理反應。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身心健康,增進記憶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教師充分認識到神經系統(tǒng)是記憶機制的基礎,就會明白健康的精神對正常記憶的作用。”在記憶的艱苦勞動中,一定時間的休息好比是記憶的油,會加快儲存信息的進程;而疲勞則會減弱腦細胞的活動能力,使接受、理解、記憶的能力變得遲鈍。因此,教師應教育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注意勞逸結合。
保持樂觀鎮(zhèn)靜的情緒,也可以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因此,教師應告訴學生,焦慮不安、悲觀失望、憂郁惶惑,會降低人的智力活動水平,影響記憶;心胸開朗、愉快樂觀,則使人思維活躍。
三、理解融會,增強記憶
理解和揭示知識的本質聯(lián)系,要比死記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學而思,思則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著增加了信息冗長量,就能觸類旁通,歷久不忘。如對于氣體摩爾體積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氣體物質,在標準狀況下,一摩爾的體積才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記硬背。
四、適當復習,強化記憶
“記憶之母”是重復和復習。有一種錯覺,似乎復習是考試前的工作。其實,對于需要長時間保留在記憶中的信息,應該經常復習。通過反復溫習,記憶的信息會越來越強。根據(jù)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關于遺忘的曲線規(guī)律(即遺忘先快后慢),教師可教育學生:及時復習,使記憶基礎化;合理分配復習時間,使記憶經?;?;多次復習,使記憶深入化;因人而異,變換復習方法,使記憶具體化。
五、利用聯(lián)想,提高記憶
聯(lián)想可打開人們的記憶閘門,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時總會在頭腦中形成復雜的也是系統(tǒng)的暫時聯(lián)系,從而引發(fā)出對過去事物的回憶。
教學中,盡量揭示現(xiàn)實對象之間多種多樣的聯(lián)系和關系,形成多種聯(lián)想,就可大大提高記憶效果。例如,對于酸酐的記憶方法,若掌握規(guī)律“對于一種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該酸的酸酐,對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擴大該酸中各元素的倍數(shù),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該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記住多種酸的酸酐,只要聯(lián)想到關于“含氧酸失水”的規(guī)律,就會想起好多種酸的酸酐。
六、濃縮知識,擇要記憶
在知識總量成倍增加的情況下,刪繁就簡,篩沙淘金,提綱挈領,“濃縮”知識,就顯得很必要,這也是排除干擾、提高記憶效果、防止遺忘的一個重要條件。如講授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可概括為:“動”(化學平衡是動態(tài)平衡,正反應和逆反應仍在進行)、“等”(正反應速度和逆反應速度相等)、“定”(反應條件一定,各組分百分含量一 定)、“變”(當外界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化學平衡就被破壞了,此時正、逆反應速度不相等,各組分百分含量也發(fā)生變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條件不變時,又建立一個新平衡)。
七、語言用韻,利于記憶
韻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記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心理學角度看,凡用韻之處,可增加信息冗長量,利于記憶。如把硫酸的工業(yè)制法概括成“三階段、三方程、三設備、三凈化、三原理”就利于記憶。
八、注意集中,容易記憶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習時注意力集中,大腦細胞興奮點強烈,對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記憶。心理學家實驗證明,集中注意力看兩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閱讀十次的記憶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要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有意注意,如課前布置預習提綱或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預先思考,以便使學生通過思考,在上課時有意注意教師的講解。根據(jù)化學學科的特點,教師還可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或運用多種直觀教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九、不斷運用,鞏固記憶
一、基礎知識系統(tǒng)復習的新穎化、
表格化、網(wǎng)絡化安排
掌握系統(tǒng)的初中化學基礎知識,是化學學科后續(xù)學習的基礎.在進行基礎知識系統(tǒng)復習過程中,應重視基礎知識與實際應用間的靈活結合,以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和信心,不能一味強調復習進度和復習內容多少,也不能一味追求成績而采用機械重復的“題海戰(zhàn)術”等,這樣很容易引起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的減弱,學生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很難達到初中化學應用的啟發(fā)、引導教學目的.在進行化學基礎知識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對每章節(jié)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歸納總結,注重知識點間的貫穿性和連貫性,使主干知識呈現(xiàn)出新穎化、表格化、網(wǎng)絡化,并合理引導學生對相關基本概念、反應原理、化學術語、化學現(xiàn)象的梳理和理解,以便學生能夠嫻熟掌握和應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相關化學問題.在進行相關基礎知識系統(tǒng)合理復習后,應配備相應的練習題進行實踐應用檢測,查缺補漏,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系統(tǒng)梳理和掌握,逐漸形成完善、清晰、系統(tǒng)的化學基礎知識結構,達到增加化學學習興趣、信心和溫故知新的目的.
二、以情境貫穿知識,有效激發(fā)學
生的學習興趣
在化學復習課中合理創(chuàng)設的“情境”,既可以是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也可以是以時事背景來自創(chuàng)的學習情境.通過合理探索情境和解釋化學現(xiàn)象,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同時還可以以“情境”模式增加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能力,從而達到當堂復習當堂訓練當堂牢固掌握的高效復習教學目的.
例如,在復習“金屬材料;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時,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較為熟悉且時事效應較強的“鳥巢體育館”作為情境,按照下述設計進行相關知識點復習:
知識點引入:可以在幻燈片上以鳥巢整體金屬結構畫面來構筑教學情境.
知識點提問1:鳥巢體育館主要采用何種材料制成?
知識點提問2: 為什么不選用鋼或純鐵?
通過上述情境設置,激發(fā)學生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探討興趣,讓學生對于金屬材料的種類和物理化學性質進行系統(tǒng)梳理.讓學生充分了解合金、金屬、非金屬間的特性,如合金強度和硬度通常要比其純金屬大很多,這樣才能實現(xiàn)大跨距、復雜結構的強度硬度需求.另外,合金其具有較強抗腐蝕性能,能夠抵御金屬結構風吹、日曬、雨淋的破壞作用.
三、改變常規(guī)復習灌輸知識理念,
增強學生在復習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 信息技術;化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8-0064-02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wǎng)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日益走進化學課堂,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xiàn)形式,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成為傳統(tǒng)教學的繼承和必要補充。但任何事情都有二重性,信息技術的應用也不例外,在人們的認識和實踐中,仍存在一些誤區(qū):對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意義認識不清;用計算機多媒體取代教師教學;忽視常規(guī)教學媒體;濫用教學媒體;用電腦展示屏幕替代黑板;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課堂教學。
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進行有機整合呢?
1 整合中可采取“三大策略”
1.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思維
在化學學習中要研究一些化工生產,如接觸法制硫酸、合成氨工業(yè)、氯堿工業(yè)等,由于條件所限,學生不能一一去參觀、了解,教師也只能紙上談兵。但現(xiàn)在可以通過計算機的視頻功能和模擬功能,把一個個化工廠請進的化學課堂,使學生耳聞目睹,身臨其境。下面是筆者教學硫酸工業(yè)的片斷。
1)創(chuàng)設情境。
①播放錄像:硫酸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②電腦展示資料:我國硫酸工業(yè)的發(fā)展情況。
③電腦顯示圖片:江西銅業(yè)公司貴溪冶煉廠硫酸車間。
2)提出問題。
①寫出生產硫酸的反應方程式。
②生產硫酸的原料可用硫磺,也可用黃鐵礦。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采用哪一種更合適?(多媒體展示我國硫酸工業(yè)中原料的利用資料)
③硫酸生產中第一階段是什么?設備是什么?如何使黃鐵礦充分燃燒?(電腦展示并模擬沸騰爐工作)
④硫酸生產中第二階段是什么?設備是什么?熱交換器的作用是什么?(電腦模擬熱交換器的工作原理)
⑤硫酸生產中第三階段是什么?設備是什么?(展示吸收塔模型)
3)自主探索,讓學生帶著問題,結合課本和分析多媒體資料,自己去獲取相關信息,并進行加工。
4)人機對話。討論、交流,并總結歸納成表格。
1.2 降解教學難點,促進學生探究新知
計算機應用于課堂教學,有著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別的手段無法實現(xiàn)的功能。如對圖形處理能力極強,利用這一功能可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這樣可降低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探究新知識。
在化學學習中要涉及微觀世界的一些知識,學生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普遍感到很抽象,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于是筆者將這些內容利用Flash制成動畫,或從網(wǎng)上下載,使難點化解為可視的圖像、圖形,變微觀為宏觀。如在學習物質結構時,筆者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電子云的形成、化學鍵、晶體結構、有機物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等,變抽象為直觀,有助于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立體模型概念。
1.3 借助網(wǎng)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由于網(wǎng)絡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打破了封閉的學習模式,而且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因此借助網(wǎng)絡,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1)學習內容的開放。在網(wǎng)絡資源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學生可以不再被那僅有的信息源(教師或教材)牽著走,他們可以從網(wǎng)絡廣泛的信息源中獲取他們所需的知識。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上網(wǎng)檢索有關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等環(huán)境問題的內容、前沿科技的最新進展、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化學……或提供一些網(wǎng)址,讓學生根據(jù)網(wǎng)址自己學習。
2)學習形式的開放。網(wǎng)絡教學可以采用“師—生”“生—生”等多種學習、交流的形式,學生還可以與校外人員就學習上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學習信息的交流是全開放的。比如,在復習實驗儀器時,筆者圍繞“常用儀器—洗氣瓶”,讓學生分析出其組成(廣口瓶、雙孔塞、長短導管等),然后讓學生利用筆者編制的軟件,通過鼠標拖動屏幕上的儀器來改變它的構造,并說出其他不同用途。
3)學習方法的開放。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實驗室中難以完成的實驗,模擬一些有害的、昂貴的、耗時長的實驗,學生在自主的模擬實踐中,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化學現(xiàn)象,找到規(guī)律。筆者還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上的有關自測題進行訓練,并對自己做出評價和進行反思。
2 整合中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2.1 主與輔的關系
在教學中,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為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使用的一種手段,它僅僅是起輔助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如果盲目地依賴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而把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全部使用多媒體手段再現(xiàn)出來,那么學生、教師會成為多媒體的奴隸。
2.2 人機對話與人際對話的關系
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學生知識認知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課堂上,教師的一句贊許的話、一個細微的動作、一種細膩的情感、一個贊賞的眼神,甚至是一個微笑,都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鼓起他們學習的勇氣和信心,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并享受學習的樂趣。以上這些,信息技術卻難以做到。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人機對話,也要重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教學活動處于一個雙向的信息系統(tǒng),那么教與學才會相得益彰。
2.3 模擬實驗與實際實驗的關系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提倡學生動手做實驗。在學生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是失敗,但學生可從實驗中引發(fā)的問題、失敗的結果去反思,這個過程是信息技術所無法替代的。因此,模擬實驗只能是常規(guī)實驗的補充,主要適用于危險性大、污染重、耗時太長或太短的實驗……
3 整合中要達到“三種境界”
3.1 同步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應用目標上必須與整個教學過程保持統(tǒng)一,或者說與學生的學習行為相統(tǒng)一。宏觀上著眼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微觀上著眼于學生的和諧發(fā)展,做到“引其觀、誘其思、導其向、排其難、解其疑、探其源、激其情、審其美、養(yǎng)其性”。
3.2 和諧
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因此,多媒體課件要用得適時和適量。適時,就是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用在該用的時機,尋找最佳切入點。比如,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點時切入;由直觀到抽象、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中切入;由易到難時,階梯化時切入;由難化易時,形象化時切入。適量,就是不能忽視課程的要求而過度地使用,其使用不在多而在于精,能不用就不用,不能濫用。如“原電池”一節(jié)中,要讓學生理解原電池為什么產生電流,其原理是什么,只要播放課件《銅—鋅—稀硫酸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即可。如果不顧教學實際,整堂課全部使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這樣就會造成“人灌+機灌”的局面,反而會弄巧成拙。
3.3 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