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有码亚洲专区|国产探花在线播放|亚洲色图双飞成人|不卡 二区 视频|东京热av网一区|玖玖视频在线播放|AV人人爽人人片|安全无毒成人网站|久久高清免费视频|人人人人人超碰在线

首頁 > 文章中心 > 淺談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

淺談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淺談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淺談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

淺談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范文第1篇

關鍵詞:禁忌 餐桌 禮儀 中西方

一、引 言

中西文化餐桌禮儀禁忌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較為深,有不少課題對此進行過探究,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之上進行系統(tǒng)的概述與總結并探析背后的原因。我們調查后發(fā)現(xiàn)被調查者對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的禁忌了解程度一般,而相當一部分人對此不了解。大家對于極少數(shù)禁忌了解比較深,但是卻很少有幾個人了解到其中的文化淵源,對于其它中西文化餐桌禮儀禁忌的了解有限,有待加強。我們系統(tǒng)的分析中西文化餐桌禮儀并究其根源,使大家能夠加深了解。本文將主要從中西文化餐桌的入席離席這一方面對比并進行分析研究。

二、問卷的數(shù)據(jù)分析

通過對問卷進行發(fā)放,采訪被調查者,我們了解到大家對中西方餐桌禮儀禁忌的認識很局限,并且極少數(shù)人對其后的文化背景進行過探析,下面是我們分析問卷的詳細情況。下面是我們分析問卷的詳細情況,通過分析問卷,我們可以得出被調查者中大二的較多,占有效百分比為44.7%;大一占22.9%,大三占21.3%,而大四的最少,占有效百分比為11.2%。被調查者中英語類所占比例為52.4%,非英語類占47.6%,英語類和非英語類所占比例幾乎相當。但除此之外,大家對中西餐桌文化禁忌的了解途徑較多:有從課堂、書籍、社交等途徑獲得的,但是大家從網(wǎng)絡和娛樂生活獲得信息更多一些。被訪者多數(shù)認為我們的課題對平時的影響比較大,在某些場合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具體分析問卷得出,大家對于極少數(shù)禁忌了解比較深,但是卻很少有幾個人了解到其中的文化淵源,對于其它中西文化餐桌禮儀禁忌的了解有限,有待加強。因此,我們系統(tǒng)的分析中西文化餐桌禮儀并究其根源,這一方面使得大家對其了解能夠加深,另一方面豐富我們的課外生活。本文旨在介紹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禁忌的差異,主要從入席與離席這一方面來比較中西文方餐桌禮儀禁忌的差異,并剖析這些差異背景。

三、正 文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萬里不同食?!倍凇笆场敝杏忠浴白睘橄?,中西方座次安排存在著很大不同,那么它們所對應的座次禁忌也不同。

(1)入席

在中國,上菜時多以順時針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優(yōu)先受到照顧?!爸凶鶠樽?,面門為上,觀景為佳。”[1]

在西方, 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遠近而定。以主人的桌為基準,右高、左低,近高,遠低。就座次的高低而言,主要考慮以下幾點:首先,以主人的座位為中心,如果女主人參加時,則“以主人和女主人為基準,近高遠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2]。其次,通常要把主賓安排在最尊貴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賓夫人安排在女主人的右手位置。再次主人方面的陪客要盡可能與客人相互交叉,便于交談交流,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客人。如果碰上外賓,翻譯一般都安排在主賓右側。家宴的席次相對簡單,主人與女主人一般相對或者交叉而坐,主人一般背對廳壁。

因此,中西餐的座次安排一旦和上面所述有很大差距,那么就餐者就會觸犯禁忌。而這禁忌與其文化背景緊密相關。第一,中華民族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主要強調“仁、義、禮、智、信”;道家主張“順應自然”、“清凈無為”。荀子《修身篇》言:“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倍鞣絿抑鲝埫裰?、自由、平等,宣揚個人的力量,看重個人的價值,注重個人主義。第二,孔子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中國的宴會或多或少地缺乏對女性的尊重。但是在西方,影響最大、滲透面最廣的文化是基督文化?;浇陶J為基督耶穌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救世主,而瑪麗亞(Mary)作為唯一生育、養(yǎng)育上帝之子耶穌(Jesus)的人,有著高貴、貞節(jié)的形象和慈愛、謙卑的品格,理應受到極大尊敬,被稱為圣母。人們將基督教文化對圣母的虔誠、尊敬擴展和延伸,便產(chǎn)生了尊敬世間婦女的行為準則。“文藝復興時期提出的平等、博愛思想也使尊重婦女的社會風尚發(fā)揚光大?!盵3]第三,中國長期以來以農(nóng)為本,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主要依靠經(jīng)驗,人越老經(jīng)驗越豐富,因而認為年長者是家與國穩(wěn)定與繁榮的關鍵,很早便形成了“尚齒(年長)尊老”的社會風尚。中國人在社會交往中,在貴賤相等的前提下逐漸形成尊重老者,以老者為先的傳統(tǒng)。但由于西方許多國家的畜牧業(yè)、工業(yè)較發(fā)達,更需強壯、易動和勇于冒險特點,而人越老越喪失這些特點,于是難以形成尊老社會風尚。

(2)離席

常見一場宴會進行得正熱烈的時候,因為有人想離開,而引起眾人一哄而散的結果,使主辦人急得真跳腳?!坝苊膺@種煞風景的后果,當你要中途離開時,千萬別和談話圈里的每一個人一一告別,只要悄悄地和身邊的兩、三個人打個招呼,然后離去便可。”[4]西餐中途離開酒會現(xiàn)場,一定要向邀請你來的主人說明、致歉,不可一溜煙便不見了。

然而在中餐過程中,離席不是非常講究。一般可以選擇給主人說一聲,也可以選擇給身邊的人說一聲,讓他或她給主人說一下情況。造成這種離席禁忌很大差異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思考方式不同。

參考文獻:

[1]多曉萍.從飲食角度淺談中西文化[N].蘭州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5.

[2]卞浩宇.論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N].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背景:外語教學與研究社,1999.

[4]李明英.社會習俗與飲食文化[N].錦州師范學院學報,1997.

[5]蔡德貴,田辰山.三極世界文化差異(上)——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視角[J].東方論壇,2007(02).

[6]林美泳,吳曉芳,吳家銘.淺談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J].2009(16).

淺談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范文第2篇

關鍵詞:婚禮 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G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6-0109-02

“死生挈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c子偕老?!被橐?,是人倫之首,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自古以來,婚姻幾乎是所有人都必須經(jīng)歷的一件人生大事?;橐隽曀滓簿脱苌鰜?,成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婚禮作為一種男女雙方在確立婚姻關系時所舉行的宗教儀式或法律公證儀式,幾乎存在于每一種社會文化中。

一、中西方婚禮文化差異

1.中西方婚禮服飾對比

中國禮服較為喜慶,西方的則更浪漫莊重。中西方的傳統(tǒng)婚禮服飾都很好地展示出了獨具特色的東西方文化。

中國傳統(tǒng)婚禮上新郎新娘都要穿著紅色的禮服,以示喜慶,也是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冀,預示著未來的生活紅紅火火,幸福美滿?!疤一ê?,朱顏巧,鳳袍霞帔鴛鴦襖”從詩句中不難看出新娘禮服上通常都繡有圖案,新郎衣服上的暗花和刺繡要與新娘的服裝相搭配。中國神話中占重要地位的龍鳳圖案在傳統(tǒng)婚服上當然也必不可少,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龍象征男性,鳳象征女性,都預示著富貴吉祥。中國服裝文化在穿著上強調統(tǒng)一,習慣于不突出個性,不強調用服飾體現(xiàn)人體曲線,所以無論是女士婚服還是男士婚服都十分寬松。并且在婚禮當天,新娘還要以紅色蓋頭遮面,象征著小兩口從此鴻運當頭?;槎Y結束后蓋頭由新郎用秤桿挑去,取意“稱心如意”。

在西方傳統(tǒng)的婚禮服飾中,白色是最常用的顏色。除婚紗外,新娘的服裝配飾還包括頭紗、手套和捧花。白色婚紗強調浪漫純潔而有個性。自羅馬時代開始,白色就象征著快樂、喜慶,后來亦成為了財富地位的象征。直到上世紀初,白色婚紗又演繹成圣潔、忠貞、高雅的象征。以致再婚的女士不可以再穿白婚紗,需穿其他顏色的婚紗以示與初婚的區(qū)別,從而奠定了純白婚紗的崇高地位。傳統(tǒng)的西式婚禮上新娘還需準備一些“舊、新、借、藍”的東西?!芭f”是指新娘頭上的白紗必須是母親用過的舊紗;“新”指新娘的白色禮服必須是新的;“借”是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須是從女朋友那借來的;“藍”是指新娘身上披的緞帶必須是藍色的。與新娘的婚紗相配的則是新郎筆挺的西裝。同時,西方的婚禮服飾以展現(xiàn)人的形體為美,在服裝造型上通常貼身修形,彰顯個性。

2.中西方婚禮色調和氛圍對比

中國婚禮的主色調是紅色。紅色在中國人心目中代表著吉祥喜氣。過年過節(jié)要張貼大紅對聯(lián),送賀禮要用紅紙包裹,婚禮上紅色也是無處不在,紅色的花轎,紅色的鳳冠霞帔,紅色的繡鞋,紅色的蓋頭,到處張貼著紅色的喜字,一切都顯得熱鬧紅火。雖說現(xiàn)在有些婚禮形式逐漸西式化,但中式婚禮熱鬧的氣氛并沒有因此改變。結婚越熱鬧越好,通常都是從浩浩蕩蕩的迎親開始就已經(jīng)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在西方,白色是婚禮上獨一無二的主色調,象征著純潔,神圣。白色的婚紗,頭紗,手套,白色的布置,白色的蛋糕。在西方文化里人們對白色的正面理解主要來自對很多美好白色事物的直觀認知,如新出生的小羊羔,新飄下的白雪等。通常來說西方婚禮的氛圍較為安靜低調,所有賓客安靜地坐在椅子上注視著在神父面前完成結婚步驟的新人,整個婚禮過程安靜而簡單卻有著讓人不可褻瀆的神圣與莊嚴。

3.中西方婚禮地點和婚宴對比

中國人喜歡熱鬧的氣氛,婚禮地點通常選在能熱鬧起來的地方。在古代,人們會選在空間開闊的自家場院里,而現(xiàn)代人們逐漸將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作為首選。在中國,婚禮地點一般與婚宴場所在一處,在舉行完“三跪九拜”的禮節(jié)后,賓客們圍桌進餐,暢飲熱聊,熱鬧非凡,體現(xiàn)出中國特色的“人前婚禮”。在婚禮上新郎新娘要分別向每個酒桌上的每位來賓敬酒以表感謝和歡迎。中國人講究“排場”,因此婚宴顯得有些鋪張浪費。至于婚宴的費用,一般由男方出錢,但賓客所給的禮金也足以支付男方的婚宴,并略有盈余。

西式婚禮講究神圣、簡單,是“神前婚禮”。他們認為在神的見證下的婚姻才是最完美和有效的,因而西方的婚禮大多會選擇在教堂或其他較為安靜的地方舉行,在牧師的主持下,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進行發(fā)誓: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till death do us part.” 從今往后,不論境遇好壞,家境貧富,生病與否,誓言相親相愛,至死不分離。誓詞后新娘新郎將放在《圣經(jīng)》上的兩枚婚戒互為對方戴上。整場婚禮簡單安靜且浪漫。少有中式婚禮的熱鬧。婚禮儀式過后, 經(jīng)常會舉行招待酒會,采用自助餐形式, 賓客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 吃多少取多少, 不會造成浪費。食物的種類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傳統(tǒng)以及新娘家的喜好和經(jīng)濟狀況來決定, 因為在西方經(jīng)常是由新娘的家庭來支付婚宴費用。

二、中西方婚禮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

自春秋戰(zhàn)國起,儒家思想就對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產(chǎn)生深刻而又巨大的影響,它早已融入了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叭市ⅰ彼枷胧侨寮宜枷氲暮诵模钌畹赜绊懼袊膫鹘y(tǒng)婚禮習俗。《孝經(jīng)》中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作為諸德之本要求:聽從父母安排教誨;心懷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承擔血脈傳承的責任和義務。古代人在結婚時一直遵從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在今天中國,“父母之命”仍然在年輕人的婚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婚姻擇偶上往往會有父母、長輩的參與,這種思想在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的《禮記》中便有直接體現(xiàn)。在《禮記?昏義》中有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及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婚姻觀中,結婚不單單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更是關系到兩個家庭,兩個家族之間的事情?;槎Y過程中的三拜九叩,“拜天地”“拜高堂”“拜家祠”等婚禮習俗都體現(xiàn)著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懷。儒家思想中一直有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說法,所以在傳統(tǒng)婚姻觀中子嗣的延續(xù)和血脈的傳承,成為中國傳統(tǒng)婚姻選擇的重要目的。西漢“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三綱”之說,強調“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確立了父權、夫權的牢固性,實際也規(guī)定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卑下而屈從的地位。

在西方,人們的很明確,濃厚的宗教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他們的婚禮是按照信仰的宗教來舉辦?;浇淌菍ξ鞣饺擞绊懼辽畹淖诮?,在基督教中,婚姻是神賜予人類的禮物,同時,婚姻象征著神的愛護和祝福,是人們感受神的恩賜的重要方式,是神圣而又美好的。正因如此,人們通常會選擇教堂作為婚禮地點,希望在上帝的見證下完成婚禮。在《創(chuàng)世紀》的第二章十八至二十四節(jié)有著這樣的啟示語:“耶和華神說:那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相稱的助手……因此人應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在基督教的思想里,男女雙方的婚姻應該獨立于其原有的家庭而存在。也正是由于這樣的思想才產(chǎn)生了新娘由父親引導,交給新郎這樣的婚禮習俗。而白色在西方是一種極具宗教色彩的顏色,白色的天使代表正義,白色的百合代表純潔與高貴,而很多白色的動物也常被選作獻給神的祭品。因此在西方傳統(tǒng)婚禮上人們會選擇白色作為主色調,象征著虔誠圣潔,新娘也會身穿白色的婚紗。并且與中國傳統(tǒng)婚姻觀相比,西方的傳統(tǒng)婚姻觀更加開放、自由。它更加重視個人的自由意志。因此對于西方人來說,婚姻中沒有父母、家庭過多的干涉與參與,父母對兒女的婚姻也沒有決定權。

三、結語

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中西方的文化思想也在不斷地碰撞融合,現(xiàn)在大部分中國年輕人在結婚時以西式婚紗替代了鳳冠霞帔。在現(xiàn)代這個多元文化的時代里,學習到更多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席曉.淺談中西方婚禮文化異同[J].科教文匯,2008(8).

[2]劉麗萍.淺談中西方婚禮文化差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5).

[3]廉莊妍.――中西文化差別的根源[J].科教文匯,2009(3):223-223.

[4]潘曉梅.婚俗簡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淺談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范文第3篇

【關鍵詞】禁忌語 跨文化交際 漢英語言比較

I.引言

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禁忌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體現(xiàn)出來,其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從個人到整個社會生活,禁忌現(xiàn)象無處不在。禁忌語作為一種語言變體也有著自己的民族性,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歷史、風俗習慣、傳統(tǒng)觀念、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和社會心理特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分析英漢禁忌語的文化差異,有助于我們更正確、更自由地使用語言進行文化交流。掌握這些差異,不僅幫助我們提高我們的語言交際能力,也有助于我們理解國家的社會心理和文化的做法,使跨文化交際更成功。

本文擬對中英禁忌語進行對比研究。本文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寫禁忌語的定義,并從飲食,顏色,數(shù)字等方面來分析中英禁忌語之間的差異。第二部分主要是討論了中英文化之間的差異是跨文化交際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著重論述了如何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使用禁忌語,使讀者能對英語和漢語禁忌語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并能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Ⅱ.禁忌語的定義與分類

在以前的時代,由于人的知識和認知能力有限,人們對自然現(xiàn)象的認識會產(chǎn)生偏差和錯誤,這也可以解釋某些程度的禁忌的起源。在古代,人們不明白火山、地震、閃電風暴、月全食發(fā)生等其他自然規(guī)律和自然現(xiàn)象,而這些逐漸成為一些迷信的人恐懼但卻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為了緩解和避免這種恐懼,他們用自己有限的經(jīng)驗和想象創(chuàng)造神。人們把自己的未來和希望像上帝禱告,因此人們無限尊重上帝,人們需要定時的崇拜和敬仰。而那些與神的關系越來越少的人,就被列為禁忌文化的一部分。

其實禁忌一詞源于湯加語。湯加語是位于南太平洋湯加群島上的居民使用的語言。禁忌指的是神圣的、被禁止的或者需要特別注意的人、事物或者活動。禁忌現(xiàn)象不止存在于湯加群島,而是廣泛地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被禁忌的人、事物或者活動不允許被提到,或者只能以委婉的方式提及。與社會禁忌相關的詞語和表達方式被稱為禁忌語。禁忌語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種反映特定文化的價值觀和信仰的文化現(xiàn)象。

如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頻繁。然而,由于文化之間存在的很多不同,跨文化交際變得極具挑戰(zhàn)性。禁忌語是這些不同之處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可能對于特定語境中什么應該禁忌什么不該禁忌有著不同的看法。對禁忌的認識不足或誤用,會導致誤解甚至沖突,結果是交際失敗。

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禁忌種類有些是共同的,有些則是有差異的,有關禁忌的分類方法并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在這里,根據(jù)禁忌的不同性質,禁忌語分為語言禁忌和文化禁忌兩類。其中根據(jù)不同的對象,語言禁忌分類為生活語言禁忌、禁忌語、禁忌話題和社會語言禁忌。文化禁忌分類為宗教禁忌、色彩禁忌、飲食禁忌、動植物禁忌、禮儀禁忌與禁忌。在西方交流的過程中,一個人很大一部分的交際失敗是由語言和文化中的禁忌文化差異造成的。本論文從飲食禁忌,顏色禁忌,數(shù)字禁忌,日常交際禁忌方面的比較,深化對禁忌文化的理解,雙方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和誤解的溝通和互動,從而提高文化交流,達到溝通的目的。

2.1 飲食禁忌

飲食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國家或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但飲食禁忌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禁忌包括飲食的內容或飲食行為或方式。我們都知道,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印度教不吃牛肉,佛教徒不吃各種肉類。此外,我們也知道有各種規(guī)則。西方人吃飯用刀叉,并且西方人吃飯避免刀和叉碰撞發(fā)出聲音,而東方人用筷子也有各種各樣的禁忌,如中國也避免使用筷子打板或碗。在飲食方式上,西方人在餐館吃東西不能發(fā)出任何聲音,吃飯時,他們也要注意吃的慢,不要狼吞虎咽。在自助餐廳,不要留下太多的食物在自己的盤子里,這樣是對其他人不禮貌。而在中國,晚餐座位的安排是非常講究的,只能是長輩或身份尊貴人坐在主位,在吃飯的時候,筷子不能直接插在米飯碗里,因為死者的祭品是這樣放置的,這在中國是極其不吉利的表現(xiàn)。

2.2 顏色禁忌

自然界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所以顏色在不同民族的心靈上有著特殊的意義。而中西方在一些顏色的意義上區(qū)別還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紅色是中國最善于使用的顏色,也是中國國旗的主要顏色。所以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人對紅色有著特別的依戀。當婚禮等重大事件,幾乎總是紅色,紅色的背景、紅色的衣服,中國也通過各種方式傳播了國家尊重紅色文化心理。但紅色不僅僅只代表這些,在某些場合也是一種禁忌,比如說中國人在葬禮上穿紅色衣服是禁忌,表示不尊重死者,是不禮貌的。還有在日??荚囍胁荒苡眉t色書寫答題。有時,紅色是用來標記不能或被禁止的東西,這些都是紅色的禁忌表現(xiàn)。在西方,紅色代表幸福,但也有許多西方國家不尊重中國人如此紅。他們認為,紅色是危險的象征。西方人對紅有輕微的反感,因為紅色會讓人聯(lián)想起臉上的憤怒,或是新鮮的顏色,它代表的是生命的威脅、不祥的含義。與中國人不同,西方人在婚禮上用白色的婚禮。在英語“白”的意思是“干凈”、“純”,婚禮選擇白色代表純潔的愛,這些含義都是贊美的。中西方在葬禮上的色彩選擇,也有很大的差異。中國是白色的,而西方是最常用的黑色。這主要是由社會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和不同的決定。

2.3 數(shù)字禁忌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往往更喜歡特定的數(shù)字和日期中的數(shù)字,雖然這是一種迷信,但對一些數(shù)字和日期的信任和禁忌仍然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在中國文化中,“4”這個數(shù)字諧音類似于“死”,被認為是不幸的數(shù)字。所以在一些醫(yī)院為了滿足病人的心理禁忌,一般沒有第四號樓或第四號房間;一些地方的公交也沒有4路。在西方最神秘和迷信忌諱的數(shù)字是“13”,據(jù)說它源于宗教典故:出賣耶穌的猶大是耶穌的第十三個弟子,于是人們對“13”心生厭惡。又由于耶穌受難在星期五,因此西方人在既是13號又是星期五的那一天一般不舉行活動。甚至門牌號、旅館房號、層號、宴會桌號都要避開“13”這個數(shù)字。英國劇院中找不到13排13號的座位,美國的劇院即使有13號也以半價出售。人們做任何重要的事情都不愿意滿足十三,有些航空公司則沒有第十三航班,酒店沒有第十三號房間。然而,非基督教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并不特別忌諱十三。

Ⅲ.文化差異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的原因

在日常交際過程中由于交際對象對文化禁忌知識掌握不足造成交際失誤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文化間所存在的極大差異必然表現(xiàn)在交際對象對文化禁忌的理解不足上。如果交際雙方對交際對象所在國家或民族文化知識掌握得不夠全面甚至是一無所知時,就很容易造成交際失誤,引起對方的誤解甚至不滿。例如在日常交往過程中拜訪就是一個值得深入了解的禁忌文化。在中國,拜訪之前是不需要告知對方,可以直接登門拜訪。但在西方這一點是十分需要注意的。西方文化中對家和隱私的定義就意味著在登門拜訪或做客之前一定要事先預約,將拜訪的行程提前告知對方以征得同意,在時間上也應根據(jù)國家和地區(qū)的不同適當控制。

Ⅳ.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語

無論在什么場合觸犯別人的忌諱,都會讓人覺得缺乏素養(yǎng)、令人討厭,影響人際關系。禁忌語作為語言的一部分,它與民族、歷史文化等關系密切。我們在與外國人交談時,通常對于他們在語法、語音等方面的錯誤不甚在意,但是如果出現(xiàn)了禁忌語,我們則認為是對我們的不尊重。通過深入學習、認真分析漢英禁忌語的差異,以適當?shù)谋磉_方式來解決交際中的困難,才能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交流中我們可以使用相應的委婉語來代替禁忌語。委婉語是運用委婉曲折的方法烘托或暗示給讀者的一種修辭手法,是語言使用中人們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人類語言中的一種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委婉語主要指將新的字詞使用在原本有負面意涵、無法大聲張揚、具有攻擊性或在社會脈絡中有禁忌的地方。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總是希望人們的語言交際語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意思,了解自己的意圖,進行溝通并建立起交際雙方的良好人際關系。

委婉語的使用是相當普遍的,我們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都能找到它們的影子。我們在說上廁所這一事件時,中國人一般使用“去洗手間”,英語中經(jīng)常用 “powder her nose 、wash one’s hand”等委婉語來代替。日常生活中人們談及懷孕這一現(xiàn)象,通常不會太直白地表達出來,一般會說“我妻子有喜了”、“她快要當媽媽了”等等;英語中表達懷孕的委婉語更為豐富,如 to be in the family way,to be mother 等等。

V.結論

本文通過飲食禁忌、顏色禁忌、數(shù)字禁忌等幾個方面的對比分析,使讀者能夠對漢英兩種語言跨文化交際中的差異有更深的了解,明白豐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想避免使用禁忌語,你應該盡量使用委婉語來避免尷尬。而對于其他語言和文化現(xiàn)象,我們應該有一個客觀的、包容的態(tài)度,以避免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錯誤??傊?,禁忌是民族思維方式、價值觀、歷史發(fā)展和社會背景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隨著社會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深化,我們還應分析禁忌語在未來發(fā)展中的趨勢,促進跨文化對話的發(fā)展。

【Bibliography】

[1] Elizabeth,Gage. Taboo[M]. London: Corgi Books, 1993.

[2] Freud, Sigmund. Totem and Taboo[M ] Routledge, 2001.

[3]Macdonald, James. Dictionary of Obscenity, Taboo and Euphemism[Z].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4] Philip, Thody. Don’t Do It: A Dictionary of the Forbidden[M]. London: The Athlon

Press, 1997.

[5] Thomas, J. Applied Linguistics [M]. London: Macmillan, 1983.

[6]李瑋.中西方禁忌語比較.[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02,(5):141-143.

[7]吳亞曼.從中英禁忌語中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J]. 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5):114-115.

[8]許愛兵.從英漢禁忌語透視中西文化的異同[J].今日南國, 2009,(11):106-108.

淺談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范文第4篇

服務外包正在成為世界商業(yè)發(fā)展的趨勢,經(jīng)濟全球化面臨的一個重大障礙就是語言交流的障礙。外包人才既要有專業(yè)知識,又要懂得如何用外語進行交流與溝通,而外語教學的滯后已成了制約優(yōu)秀服務外包人才培養(yǎng)的瓶頸?!澳芰楸尽笔怯⒄Z教學的一大特色。本研究針對商務洽談實際工作過程進行教學改革,利用職場化模擬,突出高職學生技能培養(yǎng)。

【關鍵詞】

服務外包英語;商務洽談過程;教學改革;微課程

服務外包產(chǎn)業(yè)是適應我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國情的黃金產(chǎn)業(yè)。服務外包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既與我國發(fā)展政策相關,同時,也取決于培養(yǎng)的人才的質量。隨著經(jīng)濟轉型升級的逐步展開,高職英語教育也在深入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模式,以便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由于英語在中國是外語,有效地進行英語教學并非易事?!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里面就提到了要進行教育改革,把就業(yè)作為外語教學的一個標桿,努力提高人才的質量。本文嘗試從建構主義方法作為指導,以商務的基本洽談過程為主線,利用“微課程”,采用虛擬項目驅動型教學法進行高職的服務外包英語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1.高職服務外包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服務外包英語按工作流程主要分為ITO英語和BPO英語,它包括商業(yè)流程外包(BPO)、信息技術外包(IT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在廣東泛珠三角經(jīng)濟圈,對高職服務外包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崗位定位在中偏低的層次,學生只需要在通過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后,在專業(yè)英語的教學階段,側重點放在商務語境下英語的基本運用能力,包括掌握專業(yè)的相關重要詞匯和短語,運用英語與不同國家的客戶進行日常交流,處理普通的業(yè)務范圍所涉及的技術文字材料,例如:項目計劃的起草和相關細節(jié)的具體實施等。因此,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教育背景,主要針對的是前兩種。需求分析,最初用于外語教學中的“專門用途英語”。但現(xiàn)在它是衡量我們教學效果的首要條件。由于目前的外包市場上,歐美業(yè)務是我國外包服務業(yè)務的主要來源,因此,服務外包業(yè)務對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需求非常大,要求從業(yè)者能實現(xiàn)“零障礙”的日常交流。盡管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在逐漸提高,但是在口頭表達上還是參差不齊。教學中忽視了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講解,忽略了跨文化交際的障礙,所以在面對語言交流的服務業(yè)時,能力欠佳。因此,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是刻不容緩的任務,我們的教學緊貼服務外包行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服務外包英語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基于商務洽談過程的高職服務外包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

2.1教學內容的篩選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規(guī)定:高職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實用性人才,英語教學應貫徹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傳統(tǒng)的服務外包英語教材側重于專業(yè)術語和句式,學習難度大,缺乏交際技能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口語的流利性和交流性的能力會下降。全國服務外包技能考試(簡稱:NSO)外語類考試也強調學生具備在服務外包行業(yè)中較熟練地運用英語的能力;對于應試總結出的一套答題的技巧,雖然在應試上顯示出一定的效果。但在真正的跨文化交際過程中,顯得太過于薄弱。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實際商務工作環(huán)境中實用英語,需要對英語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模塊化整合!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造成誤解。語用失誤,它包括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造成語用失誤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文化背景差異了解不多。學生的常識知識的了解非常有限,學生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識了解太少,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商務活動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文化是商務活動的紐帶和劑,各個國家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不理解對方的文化,按照自己的文化來進行活動,就會引起文化沖突,從而導致商業(yè)活動的失敗。當然,學生還是了解一點點背景知識,但僅僅是對于英美文化表面特征的認識,認識不全面。同時,公共課程的增多,專業(yè)課時縮減,由于課時有限,就算有意對文化背景知識進行講解,也不能實現(xiàn),也阻礙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綜合以上因素,我們在選取教學內容之前,多次下企業(yè)調研,了解企業(yè)對人才的英語技能需求,同時,盡可能的考慮到跨文化交際內容。按商務洽談的具體工作流程把內容整合為三個模塊:以商務洽談的過程為主線,按工作分為前期準備,洽談磋商和后期工作為三個模塊,兼顧內容完整性和模塊的協(xié)調性。教學設計以16個教學周為一個周期,每周4課時,6-8個課時完成一個主題的教學,一個周期完成十個主題的訓練。從“接觸海量材料-走入特定場景-分析篩選材料-編織情景對話-模擬角色演練”這一核心程序來實現(xiàn)“以能力為本”的培養(yǎng)目標。重點解決三個模塊的合理銜接問題,讓學生能用所學知識來處理洽談中的實際問題。

2.2教學方式的改變(a)虛擬項目驅動型教學法。虛擬項目驅動型教學法起源于建構主義理論,更看重學習者自身經(jīng)驗和知識的積累過程。虛擬項目驅動型教學法是項目驅動型教學法的延伸,以虛擬項目代替真實項目,即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擔當教學的“引導者”,設置場景以及虛擬項目的情景要素,用各種各樣的形式讓學生集中關注文化差異的注意力;通過種類繁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知,進行角色扮演,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從而達到建構的目的。具體實施:(1)教師層面:教師擔任“總設計師”。在項目設計時,除了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接受程度,還要考慮到對不同國家的商務交際禮儀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主動意識到這些知識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文化休克”。忽略學生的個體的表現(xiàn)差異性,重視學習態(tài)度,鼓勵人人參與,讓每一位同學都動起來。同時,采用一種避免對話定型的技巧。比如:仿照《初級劍橋商務英語(第三版)》的P83的訓練方式,兩人一組,就給出的信息創(chuàng)新對話。由于未知性,更能練就學生的應變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課堂上的隨機提問,學生無法預先看到,通過這種方法來訓練學生的應變性。(2)學生的層面:自由組合進行分組,4-6個人為一個小組,選好組長,分配各組員在小組里的角色和任務。教師在布置項目后,學生自行準備項目的各種資料,團隊的每一位成員各司其職,沒有人吃“大鍋飯”。比如:設計內容,每人不少于5個句子的表達,接著小組內進行反復演練對話,最后教師給予指導。聽說能力是成功進行洽談的充分必要條件,通過培養(yǎng)學生擅于思考,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傾聽,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掌握主動,取得商務洽談的成功。交際策略,是交際者在對第二語言或外語掌握有限的情況下,為達到交際目的,彌補其語法或詞匯知識的不足而采用的方法。由于學生對外國文化了解相對比較少,跨文化交際能力還顯得很弱,因此,只能通過在教學中講述一些策略,并加以模擬實踐,以期能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提高洽談的成功率。選擇正確的交際策略,才能確保在商務活動中取得成功。(b)微課程教學所謂的微課程(microlecture)是指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方便學習為目的且重視實際教學內容的教學。微課程具有完整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優(yōu)點在于學生利用手機拷貝,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而且內容少,效果立竿見影。本次我們主要采取的PPT式微課程和講課式微課程。前者比較簡單,PPT由一些文字描述、圖片等資料轉換成視頻,時間在5分鐘左右。后者由講師按主題進行項目化教學,經(jīng)過拍攝、剪輯、轉化為微課程。時間為5-10分鐘。微課程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室課堂教學”的模式,讓學生隨時隨地,根據(jù)自己的掌握情況,促進自主學習,同時,能促進教師自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拓展視野,營造教學相長的氛圍。

2.3考核方式改革傳統(tǒng)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方式只能對學習的最終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而不能滿足基于商務洽談過程而進行改革的課程,后者更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本課程的評價體系嘗試通過展示"測試"競賽、口頭作業(yè)、情境表達、小組研討、觀摩總結等方法進行考核。把口語表達和溝通技巧作為必備的兩項技能納入到期末成績的評定,借鑒了BEC口語考試中評分標準,劃分等級,對發(fā)音、準確性、流利程度以及交流能力四個部分進行考核。發(fā)音(包括聲音大小、重音、語調、語氣)、準確性(包括語法、用詞及說話方式)、流利程度(包括語速、長短句搭配)、交流能力(包括靈活性以及對談話方式的把握)。同時,由教師、學生小組和學生組成三方評價體系。教師評價占50%,小組占20%,自評占30%。

3.結語

實現(xiàn)服務外包英語課程體系的優(yōu)化,在課程教學目標設置上以服務外包所對應的具體的業(yè)務洽談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學生熟悉并了解基本的工作流程,培養(yǎng)學生具體快速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語言應用是外語教學的最終關懷。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以及最后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抓住它的職業(yè)特點和實用性;讓學生“學中用,用中學”,突出實際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在洽談中運用策略和技巧,注重各種禮節(jié),跨越由于文化差異帶來的障礙。由于本人水平和研究經(jīng)驗有限,整個教學過程還存在很多不完善。同時16個教學周的實踐周期較短,因此對于實踐效果的有效性尚需進一步論證。期待在今后的研究和教學實踐中,繼續(xù)修正和完善英語課堂改革,以期在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整體培養(yǎng)水平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姜樂.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商務英語口語改革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5(4).

[2]紀述.基于能力本位的商務英語口語教學策略[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4.

[3]黎健慧.虛擬項目驅動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口語課程中的應用[J].2011(09).

[4]蔡文君.以思辨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商務英語口語CBI教學與評測設計[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6).

[5]陶濤.淺談提高商務英語口語對話的應變性[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5).

[6]曲歌.商務英語口語能力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方法[J].學理論,2015(5).

[7]劉曉燕.基于E-learning的高職英語職場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輕工科技,2014,11.

[8]江先瓊.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商務英語口語建設探究[J].中國商貿,2014,2.

[9]趙燕寧,萬麟.高職商務英語口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