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新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學生社會實踐新聞稿 爍玉流金蟬鳴叫,志愿情深人歡笑。為了讓河南省第二慈善醫(yī)院的病人們在酷暑中少一份煩躁,多一份歡樂,7月17日上午,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慈善愛心服務全體隊員來到河南省第二慈善醫(yī)院,為醫(yī)院的病人送去關愛和幫助。
院領導對隊員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由衷感謝隊員們對醫(yī)院的病人們的關心。隨后,院長詳細介紹了醫(yī)院唇腭裂兒童的情況,他表示,唇腭裂兒童需要廣大社會人士的共同關注,希望大家能以實際行動關心和幫助唇腭裂兒童。接著,志愿服務隊隊員在院方負責人的引導和帶領下積極投入到新病房的布置整理工作中,并和孩子們一起交談、玩耍,場面十分溫馨?;顒幼詈?,院長前來視察工作,他對志愿者們的工作表示高度滿意,并再次向志愿者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傳遞真誠慈善,關愛弱勢群體,讓愛永存世間。活動后,隊員們深受感觸,他們表示,一定會以此為契機,向弱勢群體送去更多的溫暖和關愛,并呼吁社會各界行動起來,一起關愛弱勢群體,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關鍵詞]新聞娛樂;大學生;影響
近年來,新聞娛樂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一個有代表性的依據是:1998年底,美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對美國16家主流媒體20年來的新聞報道進行對比研究,發(fā)現1977年傳統(tǒng)的硬新聞與娛樂性新聞比例為32%比15%,而1997年則顛倒過來,這個比例為25%比40%,國內媒體情況也不容樂觀。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電視開始出現娛樂化風潮,到90年代末,娛樂化風潮愈演愈烈。
一、新聞娛樂化
所謂新聞娛樂化,目前學界還沒有一個標準定義,一般認為,新聞娛樂化采用“資訊+娛樂”的模式,其主要表現就在于:
1 在信息的內容選擇上,新聞力圖從嚴肅的政治、經濟新聞中挖掘娛樂價值,并多以與受眾密切相關的社會新聞為主。注重新聞的戲劇性、奇特性和世俗性,以此迎合大眾的獵奇心理。
2 在表現形式上,新聞逐漸走上故事化的道路,新聞娛樂化強調“事件中心”原則,努力強化新聞事件的戲劇懸念或煽情性的情緒效果,故事模式或社會新聞模式成為新聞處理和表現的基本手段。
3 在新聞報道上,新聞娛樂化常采用隨調侃的口吻和口語化的敘說,力圖平民化。
二、新聞娛樂化與大學生受眾
新聞娛樂化對重要的受眾群體――大學生受眾影響如何?大學生受眾又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大學生群體作為具有巨大信息消費力的受眾群體,以無所畏懼的開放精神接納、吸收和消費各種信息,他們的信息獲取渠道具有多,電視、網絡和報紙(特別是都市報)在大學生群體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對新聞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無論是政治、經濟這些事關國計民生的“硬新聞”,還是那些社會、娛樂、體育、文化等各類輕松愉快的“軟新聞”,都在大學生的興趣之列。大學生群體對嚴肅新聞很關注,但對嚴肅新聞事件的了解程度很有限。相對地,他們對娛樂新聞的認知程度要比對嚴肅新聞的認知程度高很多。
據央視索福瑞提供的數據,在整個山東省,一檔名叫《拉呱》的節(jié)目平均收視率是55%。這意味著每100個正在看電視的人中,有55人在看這個節(jié)目;在濟南,這一指標高達75%,讓人們感受到“草根”主持新聞的娛樂化。
“他已經不是在‘播新聞’,出超越了‘說新聞’,他是在‘表演’新聞?!薄独伞饭?jié)目的主創(chuàng)人員之一、齊魯臺報道部主任孫珊直言不諱。
有一則新聞說一個村偷牛賊猖獗,老鄉(xiāng)們只女子挽著牛韁繩睡覺。新聞結束后,“小么哥”點評道:“逮住這幾個,我給他們拴上環(huán),讓他們犁地去。”
還有一則新聞說一個小伙子男扮女裝,頂著一個頭盔去女澡堂偷窺,為了扮得更像女性,他在胸前的衣服里放了兩個蘋果。新聞結束后,“小么哥”說:“唉,你這個小子啊,怎么不放兩個西瓜呢?”
的確,與傳統(tǒng)的新聞節(jié)目相比,這種新聞節(jié)目的架勢也太“離譜”。主持人一張嘴就用濟南話開始說新聞,帶著“逗貧”的點評,時不時還把新聞編進順口溜。
無獨有閥,早在2004年,浙江杭州生活頻道就推出了娛樂化的平民新聞《我和你說》,讓唱“蓮花落”出名的藝人翁仁康來主持黃金檔。這位翁仁康,操著一口濃重紹興口音的普通話來為大家說新聞、講故事,到關鍵時刻還要唱上一段,該檔節(jié)目播出后也取得了不俗的收視效果。
在“草根”們娛樂化的新聞主持讓老百姓大呼“過癮”的同時,也有人質疑這種帶表演味道的新聞播報,是否僅為一種吸引眼球的噱頭?廣州大學新聞傳播系副主任、副教授應天常,對起用藝人作為新聞主持人表示出極大擔憂。他認為,新聞主播、主持的文化身份,必須有助于體現新聞信息可信度。
從內容分析的結果來看,我國傳媒存在明顯的新聞娛樂化頓向。同時,在研究中我們也發(fā)現,不但在新聞報道內容上多數為軟新聞,而且硬新聞的表現方式也多采用軟化處理。目前國內媒介提供的軟新聞比例遠遠高于硬新聞,但至少大學生群體對軟、硬新聞的需求卻顯示出同等重要。
三、如何解決內容與需求的差異
新聞媒介提供的內容與大學生受眾群體的新聞需求存在很大的差異。解決這種差異,需要做到:
1 重視新聞的“告知”功能。
從新聞信息的地位和功能上看,新聞信息對于受眾除了有提供決策依據的“告知”功能以外,還應提供娛樂的功能。但娛樂的注入和使用要有底線,這個“底線”就是不能削弱新聞的真實性和媒體的公益性。新聞不單要報道受眾想聽想看的,也要報道受眾應聽應看的。
2 用精英文化對大眾文化進行引導,使新聞走上健康發(fā)展之路。
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不是截然分開的。二者在當今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關系只能是平等對話的關系,因此不能試圖阻止大眾文化的發(fā)展或者否定大眾文化存在的合理,而是要給大眾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一種參照、一種監(jiān)督、一種超越的理想,即一種具有人文精神關懷的終極價值尺度。大眾文化最大的缺憾在于它的媚俗。在于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滿足大眾的娛樂要求,與此同時,它還在塑造著大眾的心理結構及其精神品位,進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國家的發(fā)展前景。大學生群體將逐漸成為社會主流,這批受眾希望得到的是通俗絕非媚俗的新聞,因此新聞必須在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尋找一個制衡點,走出娛樂化的誤區(qū),
3 堅守社會責任。
亨利?魯斯說過,新聞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社會責任?!白鳛橐环N新聞觀念,社會責任是相對于媒介與從業(yè)人員的新聞權利而言的,社會責任是指新聞媒介和新聞從業(yè)人員在新聞活動中對社會安定、國家安全和公眾身心健康聽承擔的法律、道德責任和社會義務?!?/p>
“天下英雄皆我輩,一入江湖立馬催?!?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huán)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領導,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huán)境。我們也許看不慣同行之間殘酷的競爭,無法忍受同事之間漠不關心的眼神和言語。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領導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無關重要的雜活,自己的提議或工作不能得到領導的肯定。做不出成績時,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領導的眼色同事的嘲諷。而在學校,有同學老師的關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課,很輕松。
實習過程中有兩件事對我觸動挺大的。
一件是當我滿懷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剛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一個同事就問我:“你學什么專業(yè)的?”答曰公共事業(yè)管理?!昂筮@個專業(yè)啊,你會寫稿子嗎?” 看著他那一臉茫然與不屑,任何解釋都是多余的,我決定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他看看。
另一件事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我總是不失時機地展現自己,工作中領導安排給我的寫稿和改稿的任務,我都認認真真的完成,從來不敢馬虎,當我將自己辛辛苦苦寫的稿子一下,必恭必敬地遞到領導桌前時。領導接過說了一句:“好,有時間我會看的?!北汶S手丟在了桌子的一角,繼續(xù)他的工作了,而且事后他竟然把這事給忘了。
常言道: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三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關于做人,做事,做學問。
“在大學里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參加工作后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時我在工作只是打打電話幫忙寫寫稿子,幾乎沒用上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修改稿件時,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礎上努力自學盡快掌握有關新聞學的知識。平日里勤動腦、動手、好學多問。
一個月的時間很短,但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很愉快。每一次面對早起,面對那段要走的長長的路,面對擁擠的公交車,這些總是讓我身心疲憊。可是一到公司,愉悅輕松的氣氛總是讓心情從多云硬是轉成了大晴天。所以,在舒適的辦公環(huán)境中,一天總是悄悄地就過去了。轉眼,時間已經過了一個月。
公司最有特色的就是午餐時間。一大群人圍著桌子吃飯,很有那種大家庭的感覺。時不時來點小笑話,開個小玩笑,但笑過之后別忘了夾菜,否則稍不留神,眼前就只??毡P子了。雖說有點夸張,但是年輕的一代是不拘小節(jié)的,自然對于自己喜歡的就竭盡全力去得到,這也是一種個性。
實習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既能把理論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又能從實踐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來到鴻運,一開始 左老師就問了,你來這里想學到什么?可我不知道該怎么來回答。見狀,老師語重心長的說道:“知道自己想學什么,才能跟對自己的老師,才能有確定的方向,學習需要的東西。否則,盲目的在公司里,只能是混混就過了?!边@是老師給我上的第一課。
給自己確定目標之后,就知道自己到底該往哪個方向走。在工作中學習文案策劃;在相處中學習為人處事;在開會中學習如何進行思考;在培訓課上學習平面設計。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月,要學的東西很多,但是有了學習目標,學習起來也變得更加的順利。
對于實習生,公司總是很照顧?!皝砹司鸵屛覀兊膶嵙暽鷮W到東西,不能一個月過去了,讓他們空手而回?!迸砜傔@樣對公司的人說,“每一個職員都是他們的老師,必須要做好表率?!边@句話讓我覺得,作為實習生還是很受上級領到重視的,心里很是高興。彭總還親自給我們上培訓課,教授PS軟件的操作和一些平面設計方面的知識。
我們是一個團隊
7月份的工作重心是家教中心和軍事夏令營的開展。這兩項工作都是比較辛苦的,尤其是前期的宣傳工作。需要公司人員的互相配合和努力。當然剛來公司,出去外面鍛煉一下,體驗一下跑市場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這能鍛煉毅力、耐力和能力。
我的工作是和占老師去外面發(fā)宣傳單頁,在小區(qū)擺點設攤。真正的為家教中心和軍事夏令營造勢。頂著烈日,用微笑和熱情發(fā)放著每一張精心設計制作的宣傳單頁和報紙。雖然有時候別人都不理睬,甚至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你,但是還是一直堅持著。有時候遭遇到這樣的眼神,心情總是不由自主的變得低落,但是占老師總是很樂觀的安慰我。這點真的非常感謝他。這讓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總是會遇到各種的困難和挫折,但是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堅持下去這就是一種資本。
我們在外面進行宣傳的時候,辦公室的成員也沒有歇著,也忙著各種宣傳單頁的制作,忙著接待前來報名的家教老師。一切都是那么的順利,因為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就是這樣的。大家各司其職,互相配合。我們的理念就是打造一個英雄般的團隊。
這讓我知道了,每一個項目的成功都有一個優(yōu)秀的領到者和一個英雄般的團隊。身為個人必須要有能力,身為團隊必須要有互相配合和合作的團隊精神。在工作中,尤其需要合作精神,一個人是無法做好的。因此,和鴻運在一起,我們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
一日三省之精神
“一日三省”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就不那么簡單了。必須每天堅持,每天對自己進行檢討和監(jiān)督。在鴻運,彭總很強調這一點。他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明確今天要做什么,昨天做過什么,做到了么?做好了么?
每一次的會議,都會有匯報工作這一項。其實大家在匯報工作的時候,也是最好的學習時機。這都是他們的實踐成果,都是用行動來證明的。每一次的會議都是一堂生動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這能讓我學習到他們是怎么做事的,在工作中是如何克服那些困難的。學習他們的工作和思維模式。雖然這有點虛,但是確實是這樣,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學習才能我們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做事的模式。
在學校的時候,理論的東西學習得比較多,對于真正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還是應該在實踐中解決。在公司,有早間會議。每一個人回顧昨天做過的事情,也知曉今天所要完成的任務。今日事今日畢。
“一日三省”,不僅在工作中是如此,在學習中也一樣。每天都對自己的所要完成的任務規(guī)劃好,對昨天學習的進行反思。這樣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學到了什么,有沒有學好。對于沒有學到位的繼續(xù)進行學習或者是有計劃的安排自己的任務。
學習的老師
公司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的老師。因為他們教給了我所欠缺的東西。嚴肅中帶點可愛的彭總是培訓老師,在PS學習課堂上,他講授的知識是以前老師所沒有講過的東西。講得更加細致和深入。每一堂課他都有認真準備,今天講什么,怎么講。我感覺彭總真的很有當一個好老師的潛質。上到高層領到的教導,下到每個公司職員,他們都有教會我很多的東西。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可愛的崔主任,她的細心和熱情的態(tài)度對我的影響也很大。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東西。
在公司真的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雖然時間短暫,也可能現在看不到什么大的改變,但是我相信在公司,在每一個老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都將會對我以后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實習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學到東西,這才讓實習沒有失去意義。我想這次在鴻運的實習經歷會是我一生的珍藏。
兩個月的磨刀練陣,按理說,自己到底是寶刀還是銹鐵應該可以從這些日子的點滴表現中露出應有的光澤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卻對自己這些許的光澤沒有信心——雖然我堅信自己不是銹鐵!
兩個月來,我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崗位上練兵,前個月在電編部學習新聞采編,后一個月是在辦公室做臨時的文秘工作。
首先說說在電編部的工作心得。在電編部一個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里是我的第二個家,新聞工作可以在快樂中完成。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這期間我一直都是在遠離父母親人的視線之外享受著逍遙自主的生活。雖然在學校里也有師長的關愛與教誨,但總有一種仰承的距離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溫馨。本以為畢業(yè)參加工作后,這種人際關系的距離感、層次感只可能加強,但在電編部工作讓我驚喜地發(fā)現自己原先的判斷錯了。電編部容主任、韋副主任、廖副主任三位領導都對我們這些新人親切有加,特別是容主任,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態(tài)經常和我們一起打球,坦懷聊天,非但不擺領導的架子,而且還以慈父的關愛之心在引導我們做好新聞工作,讓我真切感受到了久違的父愛溫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對我們這些新人投以真摯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們隨時給予熱情地指導;工作之余,大家開懷談笑,不分彼此。記得剛到一周的時間,電編部新老同事以及三位領導就已經打成一片,給我的感覺是上下同心。正因為如此,在電編部工作,讓我體會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歡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獲主要有:1、基本學會使用和維護攝影機;2、基本掌握會議新聞與社會新聞的拍攝和采寫的區(qū)別;3、基本了解并初步學會編輯新聞攝像帶;4、基本學會電視新聞稿的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等。在這期間我不僅可以較好地配合各位師兄一同出去采訪拍攝工作,還可以自己獨立外出采寫完成具體的新聞作品。一個月的時間,我配合各位師兄一起完成新聞采寫近篇,自己獨立完成的采寫作品5篇。主任每次安排的采訪任務都基本可以順利完成。
在這期間,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⒈新聞拍攝技術相對落后,畫面的穩(wěn)定性不夠;⒉新聞的采寫比較古板,缺乏新意;⒊新聞的敏感性相對較差,特別是對與會議新聞相關聯(lián)的社會性新聞把握不足等。
月初我開始被調到辦公室工作,主要負責協(xié)助鐘主任開展日常辦公接待和文秘擬寫等。
顯然,辦公室的工作環(huán)境與電編部迥然相異。雖然鐘主任與電編部的容主任一樣,對我關愛有加,體貼不減,同樣讓我深深感受到一種父愛的慈祥與特有的威嚴,另外還有同事彭秋霞姐和周光明兄的友情關心與幫助,但卻逃脫不掉辦公室特有的按部就班的沉靜環(huán)境。這多少讓我喜歡熱鬧的性格有些不很適應。幸好有鐘主任以及其他幾位同事的友情關心幫助下,我較早地克服了波動的心思,全身心投入到辦公室的日常工作環(huán)境中。
經過一個月的工作學習,我做出了一定的成績:⒈獨立完成并印發(fā)了兩期《簡報》;⒉配合辦公室其他同事開展日常接待、后勤服務和衛(wèi)生清理工作,并具體負責楊副局長辦公室的衛(wèi)生打理;⒊負責部分公文打字和復印登記工作;⒋在鐘主任的具體指導下,負責擬寫相關公文,如較好的完成了自查自糾工作總結;干部職工培訓工作總結;擬寫完成《文字、圖片、音像規(guī)范化管理》規(guī)定,并順利通過領導審核等;⒌協(xié)助鐘主任組織召開“行風評議自查自糾座談會”,并根據要求,完成“行風評議調查”統(tǒng)計和上送工作;⒍與同事梁偉耀共同策劃完成兩個版面的“四五”普法教育宣傳板報。
在辦公室工作不足主要有:⒈缺乏基本的辦公室工作知識,在開展具體工作中,常常表現生澀,甚至有時還覺得不知所措;⒉對我局各部門的工作情況缺乏全面具體的了解,從而影響到相關公文寫作的進行;⒊對電腦知識的掌握度較低,這直接影響到相應的工作質量;⒋工作細心度不夠,經常在小問題上出現錯漏;⒌辦事效率不夠快,對領導的意圖領會不夠到位等。
就總體的工作感受來說,我覺得這里的工作環(huán)境是比較令我滿意的。首先是領導的關愛以及工作條件在不斷改善給了我工作的動力;其次是同事間的友情關懷以及協(xié)作互助給了我工作的舒暢感和踏實感;第三就是目前正在營造形成我們局特有的“企業(yè)文化”氛圍給了我工作的信心。
我知道,上面的工作表現也許不能讓領導感到滿意,如果完全依據這些表現來決定是否可以繼續(xù)留在這里工作學習,坦白說,我自己并沒有太大的信心。但我堅信自己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會表現得更好,保證讓領導滿意。
如果承蒙領導的信任,準許我繼續(xù)留在這里參加工作,那么我想借這次機會提兩點想法:
第一點:我希望能調回電編部做記者,可以的話請允許我進“思靈天地”專題組工作。理由主要是:()、我是中文專業(yè),自信能夠勝任該專題的文字采寫;()、我平常喜歡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而且自以為頗有些見地,如果能夠在該專題組工作學習,我的潛能應該可以得到較好的發(fā)揮;()、我對應急性工作不是很感興趣,且常常感到吃力不討好,但青睞于需要花時間思考和深入挖掘現象背后的“真理”。這應該很適合“思靈天地”的專題策劃和制作。
第二點:如果必須留在辦公室工作,我希望辦公室能夠在近期內補充招聘一位電腦專業(yè)人員,或者干脆另聘一位專業(yè)的文秘人員。因為我對技術性的操作向來缺乏興趣,讓我通過學習來填補目前辦公室急缺的電腦能手,坦白說我沒有太大的信心。但對公文寫作以及必要的辦公室接待工作,我對自己充滿自信。只要再假以不多的時日,等我初步掌握了相關的公文寫作常識以及更多了解我局各部門的工作情況后,我相信我能勝任這份工作。
上面兩點想法懇請領導給予我理解、信任與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