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國慶手抄報素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通過系列主題班隊會、國旗下講話,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通過每周的主題班隊會、國旗下講話,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全面提高我校學生的道德素質,努力培養(yǎng)非常態(tài)家庭子女懂得包容、學會尊重、樂于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樹立正確的感恩觀。我們利用每年的學雷鋒活動日,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兒童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讓學生感激社會關愛之恩,感激父母養(yǎng)育之恩,感激同學互助之恩,感激老師教誨之恩。這些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了學生對國家、對父母、對同學的感恩之情,時時處處以感恩之心待人接物。
2.紅歌大合唱比賽
2021年3月到5月,**小學組織開展“紅歌大合唱”活動。每個班級表演兩首紅歌,音樂教師通過音樂課、班主任通過班會課認真組織學生排練。全體學生歌唱祖國的繁榮昌盛,在重溫經(jīng)典紅歌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展現(xiàn)孩子們奮發(fā)向上、快樂成長的風采,這讓孩子們更加感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童心向黨禮贊百年”繪百米長卷活動
2021年4月28日,在南小操場舉行禮贊百年繪百米長卷活動,孩子們穿著校服,佩戴紅領巾,自帶油畫棒和水彩筆共繪百米長卷,獻禮建黨百年。瞧,他們用五彩斑斕的色彩描繪心中對黨的感恩之情。本次活動社區(qū)和電視臺都參與,不僅展示了南小風采,還對少年兒童進行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才藝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開展感恩教育讀書、講故事、演講比賽活動
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關心,學會回報,學校決定2020年11月開展“讓我們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為主題的手抄報、講故事、演講比賽。各班級先在班級開展,然后選出最好的1-3名選手參加全校的手抄報、講故事、演講比賽。
5.利用課堂教學進行感恩教育滲透活動
以課堂作為教育的重要陣地,實施有效的感恩教育。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孝道素材,滲透孝道教育。利用閱讀、習作,讓孩子表達孝順之情。真正把感恩教育與學科教育結合起來,完善學校的德育,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
6.每月一元獻愛心活動
南小有一特色,就是讓每位學生每月從自己的零花錢里節(jié)約1元錢捐出來,這些錢集中起來年末買些手套、圍脖、筆袋等學習、生活用品捐贈給班級品學兼優(yōu)、家境貧寒的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和同學們的愛心。學會感恩學校,感恩身邊同學,好好學習,將來也把自己愛心獻給身邊的每個人。
總之,南小感恩課題開展研究以來,我們關愛非常態(tài)家庭子女,從他們的一言一行、點點滴滴中,從小事中,教育他們常懷感恩之心,去感恩我們的父母,感恩我們身邊的人,去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愛我們的學校,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二、班主任沙龍助力課題研究
自劉琴擔任**小學校長,我們就以年級組為單位,每月開展一次班主任沙龍活動。這是對近期班級管理工作的梳理、總結、提煉、分享?;顒又校蠋焸兘Y合自己的教育經(jīng)歷奉上一道道智慧大餐,尤其是對非常態(tài)家庭子女感恩教育的案例,大家各抒己見,通過思想的碰撞和心靈的交流,課題組老師都有了新思想和新設想?,F(xiàn)在,班主任沙龍活動已成為我校的每月常規(guī)工作,對我們課題研究起到助推作用。同時,也促進**小學的德育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全面提高**小學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現(xiàn)在,許多班級的非常態(tài)家庭子女逐漸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他們學會感恩、勵志成才、誠實守信。
三、存在問題及反思
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
1.理論素養(yǎng)不夠。課題組成員閱讀了一些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書籍,豐富了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但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感覺到理論知識的缺乏。
2.本課題中,非常態(tài)家庭子女感恩教育問題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如何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因材施教,找到適合非常態(tài)家庭子女感恩教育策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關鍵詞:再現(xiàn);創(chuàng)造;作文教學;生活實踐
“生活作文”包括再現(xiàn)生活、表演生活、實踐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思考生活等幾種形式。教師應在不同的形式中指導學生寫作,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再現(xiàn)生活
所謂再現(xiàn)生活,就是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把生活中的片斷在課堂逼真再現(xiàn),引導學生反復觀察,深入思考,全面把握。如,錄下拔河大賽的“加油聲”,拍下百米比賽的沖刺鏡頭,攝下秋游的全過程等。教師根據(jù)習作的需要,在課堂上適時呈現(xiàn),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進行重點觀察,幫助學生完成頭腦表象的多次積累,為學生的再次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條件,突破教學難點,最終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
二、表演生活
葉圣陶指出:“作文這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成什么文字?!?1世紀的兒童,其生活應該是現(xiàn)代化的、豐富多彩的,但由于父母的專寵,因而失去了應有的童年樂趣。沒有生活哪有作文?在作文教學中,我經(jīng)常準備一些生活道具,引導學生把當天的見聞中最有意義的一幕演出來,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了一個又一個生活劇目,戲演完了,作文也成功了大半。把生活搬到講臺上來表演,與“再現(xiàn)生活”相比,增加了想象的空間,展現(xiàn)的是概括性的真實,更集中,更形象,是學生對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提煉與升華。“表演生活”要求做到“形真”、“意切”?!靶握妗?,指表演既要表現(xiàn)真實的生活,又應該是生活的概括,追求的是形式的“真”。就像戲劇中的一面戰(zhàn)旗代表千軍萬馬,同樣,一頂帽子隨意反戴,就可勾畫出一個調皮的小孩子形象?!耙馇小本褪潜硌莸膬热荼仨毞从成畹谋举|,切中生活的要點,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提高認識水平。
三、實踐生活
“課堂即生活”,我們不妨把一些生活實踐活動搬上講臺。如,“如何使雞蛋從高處落下摔不碎的實驗”“掰手腕比賽”,都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邊實踐,邊觀察,邊認識,邊寫作。學生興趣盎然,老師的指導切中要害。這種生活實踐,是在老師指導下的實踐。為了完成教學目的,教師要對各種要素加以巧妙地組合和控制。把生活實際搬上講臺,可做的文章有許多,如,帶學生到幼兒園當“小老師”;去教小朋友做眼保健操;一個學生把教室門踢壞了,讓全班學生評價這個事件;把鮮花放在講臺上“寫真”;讓一顆種子發(fā)芽,每天抽三五分鐘觀察等等。這樣做,無非告訴學生,生活處處有詩篇,就看學生有沒有銳利的雙眼。
四、創(chuàng)造生活
“生活即課堂”,我們的作文教學課堂應該不設墻壁,要引導學生去觀海,去趕潮,去賞花,去聽濤,去耕耘,去收獲,去行動,去創(chuàng)造,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寫下充滿智慧的詩篇。如十月一日國慶節(jié)到了,如何讓學生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寫出有意義的作文?老師結合實際,為學生提出如下建議:(1)到鎮(zhèn)政府廣場觀看煙花晚會。(2)自編手抄報。(3)看有意義的課外書。(4)做小實驗……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條件,參與其中的某些活動,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在生活中觀察、感受、發(fā)現(xiàn)、寫作。
五、思考生活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網(wǎng)絡、電視對于人們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孩子是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強的群體,受到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他們遠比以前的學生對社會有更深的了解,但是僅有了解是不夠的,教師應如何引導他們對社會現(xiàn)狀有更深的認識,對社會問題有更理性的思考?小學階段正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朦朧時期,當他們有初步獨立的意識時,有關注社會的萌芽時,我們就要多鼓勵,多培養(yǎng),讓他們對社會問題有探究的意識,當他們的文章中有公民意識時,就要多練習,多強化,引導他們充分認識“人”的精神,引導他們信仰真善美,讓他們思考社會的發(fā)展,思考人生的意義,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幫助他們更好地樹立人生價值觀?!般氪ǖ卣稹薄氨Wo梧桐樹”“轉基因食品”“染色饅頭”“地溝油”“黑心棉”“售票實名制”等等,都可以讓學生討論,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平時的作文訓練應多注意對這些方面的關注,引導他們去探究思考,在學校教育與社會現(xiàn)實的碰撞中形成自己對社會現(xiàn)實的初步認識,引導他們自我成長,讓他們的作文克服淺薄與庸俗,變得“大氣”,變得更有社會責任感。
“生活課堂”的作文教學,解決的是學生作文素材的問題。不管是“再現(xiàn)生活”“表演生活”“實踐生活”,還是“創(chuàng)造生活”“思考生活”,都應該本著鼓勵學生“大膽實踐,積極體驗,自主創(chuàng)造,自由表現(xiàn)”的原則,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生自主表達的興趣,最終達到學生自能寫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生活與教育.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首先,組建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選好教練員。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美術專業(yè)教師是實施特長生專業(yè)教育教學的基本因素。其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和教學研究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優(yōu)勢,必定能為美術特長生的培養(yǎng)提供有力的專業(yè)保證。
特長生的培養(yǎng)與學校的常規(guī)美術課的教育教學原本是相得益彰的,遺憾的是:一線美術教師最清楚,課堂的現(xiàn)況是質量堪憂。即使在素質教育已經(jīng)深入人心的現(xiàn)今教學中,初中美術課的地位仍然是不高。有的學校依然存在非專業(yè)的教師兼任美術課,盡管他們也知道美術課是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可以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等作用。但是,他們至多表現(xiàn)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教學狀態(tài),真是隔行如隔山啊!當然,也有一部分美術專業(yè)教師因為學校工作待遇較低,領導重視不足等因素,不能真確地對待自己的學科特點,對學生的美術課堂教育教學放任自流,思想消極地對待美術教育的主陣地――課堂。致使好多學生從小學帶來的學習美術的好習慣和興趣都被慢慢磨滅了,這必然大大地影響著美術特長生的發(fā)展。因為,特長生不同于一般學生,他們是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和藝術追求的,他們將來的發(fā)展方向可能是美術專業(yè)人才,甚至是藝術人才的領軍人。顯而易見對他們的專業(yè)學習要求是基本功更扎實,專業(yè)技能更強,藝術知識更系統(tǒng)的教師。鑒于此,對藝術特長生的培養(yǎng)必須選派專業(yè)化強、責任心高和思想品德高尚的美術教師擔任。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優(yōu)秀的專任教師,必然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專業(yè)技能影響著學生,在他們的精心教育輔導下,特長生必然會茁壯成長,其教育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組建課外美術特長生班。一般說來,篩選出美術興趣濃、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學習團隊。
我校的特長班學生既不是人們認為的藝術天賦高的所謂天才學生,更不是那種文化差的“小科生”,我們的特長生是通過精心調選的可塑型強的美術愛好者。這些學生是美術興趣濃厚有繪畫基礎的志同道合的學生,是為了藝術的理想而走到一起來的美術追夢者。因此,對他們的篩選必須是慎之又慎。
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無論是學習環(huán)境還是學習內容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初中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大部分學生都無暇顧及對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甚至把美術課堂當作是補文化作業(yè)的課堂或者調節(jié)身心的藝術享受課。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自然就銳減許多。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習美術還有熱情的學習不是美術教師的鐵桿粉絲就是美術學科的忠實信徒。因此,美術老師要抓住時機,讓他們報名申請參加特長班。同時,通過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更多信息。因為班主任與學生接觸頻繁,交流最廣泛也是最了解學生的,他們能把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經(jīng)歷、思想品德,藝術特長摸個八九不離十。美術教師再通過適當?shù)膶I(yè)測試來掌握學生的美術素質,特別是關注那些可塑性強的學生。通過實踐,這種學生自主報名申請,班主任摸底推薦,美術教師專業(yè)測試的方法選出來的學生,組成課外特長班是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團隊。
其三,運用“三圍一體”的特長生教學模式,這也是我校培養(yǎng)特長生的主陣地,煉出了許多美術特長生。
第一,圍繞繪畫基礎下功夫。特長生要想健康地,可持續(xù)地發(fā)展,實現(xiàn)藝術之夢,必須夯實繪畫基礎。我們的繪畫基礎訓練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基礎素描寫生。初一、石膏幾何體寫生,運用結構素描解決透視問題輔以適當?shù)拿靼怠叭竺妫宕笳{”。初二、靜物學生,豐富素描表現(xiàn)的色調和構圖訓練。初三、簡單的石膏頭像寫生解決人的五官比例和結構特征。其二、長期的速寫訓練,速寫簡單便捷,既可以積累繪畫素材又可以鍛煉造型表現(xiàn)能力。從靜物到植物、花卉,從動物到人物,從個體到場景。既培養(yǎng)學生畫不離手的寫生習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活、表現(xiàn)自然的習慣,鍛煉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其三,色彩寫生訓練。初二開始學習,注重水粉靜物寫生,簡單的陶瓷,色彩鮮美的水果、蔬菜進行基本技法的練習。初三、學習水彩風景寫生,掌握表現(xiàn)大自然的基本色調。這些基礎繪畫技能,有步驟、分層次地循序漸進地學習,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圍繞專業(yè)特長下功夫。培養(yǎng)特長生更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體特長。有的學生擅長素描,有的學生喜歡國畫,還有的學生熱衷于色彩……總之他們各有特色。因此,我們要因材施教。特別重要的是,我校把專業(yè)教師按各自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進行對口輔導。這樣教學相長,效果更好。
第三,圍繞活動下功夫。參加美術活動是學習展示的好機會,在實踐中更能鍛煉人和培養(yǎng)人。特長生可以為班級設計班徽,出黑板報、手抄報等,做班級的美術領軍人。在家可以做些壁掛和手工制作裝飾家庭、點綴生活。更重要的是參加學校的各種“時令”活動。如國慶書畫展、教師節(jié)賀卡等,把作品展示給學校師生,感受藝術品在打動別人的同時也在慰籍著自己的心靈。美術組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各級各類的美術大賽活動,對特長生的培養(yǎng)更是錦上添花。學生融入社會的美術活動,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藝術閱歷,促進學生更高更快地發(fā)展。通過這些活動,對家長而言,孩子一展藝術才能,獲得各種獎勵,舉家大喜,他們會影響更多人關注孩子特長發(fā)展。對學校來說,特長生頻頻獲獎,為學校爭得榮譽,領導愈加重視,當然在肯定工作之余也會加大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傊顒拥摹肮鈺灐毙Ч@而易見,各種活動必將把學生、家庭、學校、社會有機地融合在藝術教育的戰(zhàn)線上來。
第四,體現(xiàn)學生美術綜合素質和自主發(fā)展。學生在課外美術特長班的學習,自身的美術綜合素質突飛猛進,學生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發(fā)展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學習美術積極性空前提高。特別是各重點高中對美術特長生的需求量加大,為他們進一步發(fā)展輔平道路,他們通過努力,順利地通過專業(yè)考試,優(yōu)先進入重點高中,大大地改變了其他師生對特長生的看法,有力地推動特長生的自主發(fā)展。
所謂課程資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如生態(tài)環(huán)境、人文景觀、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絡、教師的知識等;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典型的如教材、學科知識等。本文所談為廣義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按功能,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條件性課程資源;按空間的分布,分為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課程資源包括課內資源、課外資源和信息技術。主要有三個來源:學生、社會、知識。
二、語文課程的特點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念,語文即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只有充分挖掘身邊的語文課程資源,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只要你擦亮雙眼,仔細觀察,語文課程資源可謂俯拾皆是。
三、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教師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方法有激趣、活動、選擇、反饋等等。下面從人、事、景(境)、物、情五個不同角度加以闡述。
(一)人
1.教師
教師輪流上課,利用資源優(yōu)勢,發(fā)揮各自特長,取長補短;同時,還可使學生有新鮮感、新奇感。成都市某小學打破傳統(tǒng)的一個教師幾年專教一屆學生的做法,實行每兩年教師年級循環(huán)制度。我想,目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學校自身的教師資源,讓學生吸收不同教師的長處,感受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體味不同教師的人格魅力。當然,打破學校、地區(qū)、省市的教師資源流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對師生雙方來說,更是雙贏。但目前來看,還不很現(xiàn)實。不過,教師自身資源的利用,貴身教而非言教。
2.學生
關注人的生活質量,人的生命質量是世界話題。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既要面向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世界,如成長經(jīng)歷、經(jīng)驗、情感、興趣、差異,自然環(huán)境,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童話世界;也要面向社會生活實踐,反映社會、科技的發(fā)展水平,把學生從課堂領入社會生活的實踐之中,拓展課程資源,還要面向學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即個人意味著去實現(xiàn)的生活,打開學生視野,穿越時空隧道,把過去、現(xiàn)在、未來人類的全部精神財富濃縮在一起。我們可以開展許多活動:每堂課拿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課前天天說”。每學期結合實際,確定一兩個重點,學生自由選材,任意發(fā)揮。如:最新科技、時事動態(tài)、我看(談、說等)、名人展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開展猜謎語、成語故事表演、趣味標點、明星模仿秀等活動,還結合書上的要求,讓學生策劃聯(lián)歡會、進行封面設計,交流“長城”的有關資料,這樣做到資源共享,讓學生感覺到:語文原來就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它很容易,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智力差異: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九種基本智力,每個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有自己智力的強項和弱項,有自己學習的風格。這就要求我們要盡量讓學生表述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合作小組要體現(xiàn)異質分組原則,給不同意見的學生更大展示自己的空間。
(二)事
包括古今中外之事,國際國內大事,校內校外之事,師生之事,日常生活小事。世界之窗,成語故事溯源,校園之星介紹,班級一周大事;學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話題,如國慶期間成都市第一屆花卉展、成都市蝴蝶展、龍泉驛區(qū)一年一度的桃花節(jié)、藝術月活動、手抄報比賽、板報評比等……各種活動、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都是課程資源,都可以進行開發(fā)利用。作為航天的一員,我們關注航天,把它當作重點來開發(fā),航天發(fā)展史,航天精神,航天英雄故事都可成為我們的話題;作為龍泉的一份子,宣傳“國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花果之鄉(xiāng)的美,也應成為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三)景(境)
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課堂。與課外信息資源溝通,與課外社會現(xiàn)實現(xiàn)象溝通。自然景物包括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文物古跡。如桃花山、龍泉湖、寶獅湖、石經(jīng)寺……社會環(huán)境包括風俗民情,如落帶古鎮(zhèn)、客家文化研究、火龍節(jié)、潑水節(jié),桃花節(jié)、枇杷節(jié),航天精神,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如神舟5號升空、奧運會成功申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足球沖出亞洲走向世界。我們提倡學生要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生活。
校園文化建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境。文明用語、名人名言、師生書畫、警示語言等,都可給我們每一個人以教育,啟迪、引導、暗示、幫助。
(四)物
1.教室和學校
其結構、布局、陳設,其最初的樣子、以前的故事、今后的發(fā)展,都值得我們去觀察、思考、聯(lián)想、想象。活動是教學發(fā)生的基礎。教室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教師應組織學生發(fā)現(xiàn)、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教室中積極的心理氛圍。班級教室,除了學校統(tǒng)一要求布置的外,師生可根據(jù)教學內容,活動要求,興趣愛好靈活布置,不拘一格。座位安排也不必統(tǒng)一的橫與豎,可弧形,可扇形,可圓形,可成一堆。
2.教材
教科書、自讀課本、教學掛圖,課外讀本、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wǎng)絡;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其設計、編排、封面封底、插圖、內容無不成為我們的課程資源。
3.信息技術
這是一個全新的打破了時空界限而無限寬廣的令年輕人和有識之士神往的領域,現(xiàn)代社會飛速發(fā)展,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我們必須在短時間里掌握大量的信息,這樣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搶得先機,贏得時間,才能獲得成功,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學習、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
4.其他學科
自然、社會科學、思想品德等學科知識都可作為語文的學習資源進行開發(fā),這些知識的學習,也是為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只有學會了做人,這樣擁有了知識才能造福人類,否則,知識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