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高考升學發(fā)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因材施教,分類教學,辦特色教育。
一個學校升學率的高低不在于優(yōu)秀生的多少,關鍵是如何對中檔生、特長生和后進生的優(yōu)化,如何對他們進行深加工,如何讓尖子生、邊緣生、特長生、后進生共同發(fā)展。如我縣的華僑中學和高級中學,尖子生是極其少的,但這兩所學校采用因材施教、分類教學的方法,在小三科上大做文章,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學生,堅持走特色教育路線,每年高考都在圖、音、體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績。因此,我建議各學校應該根據高考情況,從高一開始,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給中檔生、后進生、特長生辦基礎知識訓練班,全面幫助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
二、減輕教師負擔,增加班級,實行分班化教學。
現在,全市只有一些重點學校才按省一級學校的標準來分班的,大多數學校由于條件的限制,往往一個班就有70多人,面對這么多的學生,老師的負擔過重,無法一一輔導,作業(yè)也難以全批全改,如我們華僑中學,一個語文老師至少要上兩個班的課,每次交作文就有一百五十多本,如果要全批全改的話,一本以五分鐘算,學生寫一次作文,老師要花三十多個小時來批改,往往一個月才能寫上一次作文。另外,教室里學生擠在一起,老師想走下講臺去和學生交流也比較困難。如果這些學校都增加班級,壓減班額的話,老師的負擔就能減輕很多,就能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輔導,就能把教學質量搞上去,就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大力改善教學條件,特別是畢業(yè)班的教學條件。
當前,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的主要手段,但*市多數學校教學條件還遠遠跟不上其他市,很多學校還沒有電腦室,學生無法上網查找資料,老師上課還是靠粉筆和黑板這種傳統(tǒng)手段來完成的,課堂教學容量少,上課效果差,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系統(tǒng)性不強。特別是畢業(yè)班的復習課,如果都用課件來上的話,老師就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大大提高教學質量。鑒于此,我建議政府在這方面多點投入,讓更多的學校能夠從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解放出來。
四、以師為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升學率的高低跟師資水平的高低有很大關系,所以我認為要以師為本,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上級主管部門要把引進人才、改善教師待遇當作大事來抓;要愛護人、關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養(yǎng)人;要滿足人在物質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創(chuàng)造良好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和條件,充分體現出每個人的人生價值;要“以感情留人,以事業(yè)留人,以待遇留人”,要對教師真心呵護,誠心關懷,耐心扶助,細心體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質激勵富于情,精神鼓勵滿含情。但是,*市在老師待遇方面做得還不夠,特別是博羅地區(qū)教師的待遇比惠城區(qū)的同級別教師的待遇差了一大截,導致很多高級教師和優(yōu)秀教師流向外市,使很多學校中年教師和有經驗的教師嚴重缺乏,教師隊伍青黃不接,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況,悲慘還將繼續(xù)上演。
五、加強教研指導,強化校本教研,提高課堂效率。
要使全市的整體教學水平提高,教研員就必須加強教研指導,組織各校開展教學課題研究和實驗,為各校搭建交流的平臺,如市教研室現在搞的那個“9+6”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當前,*地區(qū)老師外出聽課比較少,教學教研成果交流還不夠,平時雖然也有組織教師到某校聽一節(jié)示范課,但這種做法還不夠,我建議是否可以讓一些老師到一些重點中學住下來,聽一個星期的課,體會一下重點學校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具體的操作方式,這樣更能從質的方面提高教學水平。另外,也建議教育局能專門建立一個教學資源網,分科設置欄目,讓每個學校的備課組長上傳本校的優(yōu)秀教案、課件和教學資料,達到資源共享。
六、加強、抓好各地的義務教育,搞好生源基地建設。
升學率的高低還跟生源的好壞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生源不好,加工能力再好的老師都難以點石成金,所以,我認為教育局要從小學開始就抓好教學質量,抓好教師隊伍的建設,規(guī)范各學校的
管理制度;政府部門要在教育經費上多些投入,為各學校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生源,為高中輸送更多的優(yōu)秀學生,從而提高我市的高考升學率。
七、放寬政策,搭建競爭平臺,激活辦學活力。
當今世界,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都競爭激烈。競爭促進了發(fā)展,推動了進步,競爭激發(fā)起人們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同樣,學校與學校之間也需要競爭,要在競爭中共同發(fā)展。沒有競爭就沒有懸念,沒有競爭就沒有沖勁,沒有競爭就沒有一種征服感、成就感。可是*地區(qū)在這方面的狀況卻不盡如人意,政府只盯住一些老牌學校不放,為他們創(chuàng)造最好的條件,提供最好的生源,配備最好的教師,而其他學校就只有招些二流三流的學生了。比如博羅縣有三所重點高中,但中招時博羅中學永遠是一枝獨秀,他把好生源都挑走后,剩下的才給華僑中學和高級中學招收,即使博中的學生不用老師上課,僑中和博高應該都很難超過他,這樣還有什么競爭可言呢?所以我建議,能否放寬政策,為各學校搭建競爭平臺,從而激活各學校的辦學活力,提高各學校的競爭力,給老牌學校一些壓力和動力,最終達到在競爭中共同發(fā)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