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針刀療法臨床護理體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小針刀術的特點和作用機制
小針刀術具有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術后不留瘢痕、經濟、療效確切等優(yōu)點。其理論基礎是動態(tài)平衡失調,病理基礎是軟組織的粘連、瘢痕、攣縮。小針刀治療慢性軟組織損傷的機制是:松解肌肉,剝離粘連,刮除瘢痕,疏通阻止,流暢氣血,解痙止痛。
2準確的定位是療效的關鍵因素
小針刀術必須以影像學檢查為客觀依據(jù)。閱片不能簡單按傳統(tǒng)x線片診斷標準定病態(tài)與否,而應按針刀醫(yī)學的X線影像學重新認識。熟悉疾病的臨床特點,確定神經卡壓的病灶點進行松解。
3護理
3.1心理護理:患者由于對小針刀術治療方法認識不足,有恐懼心理,同時對疾病的預后信心不足,普遍有焦慮、急躁等情緒,因此,首先做好解釋工作,向患者介紹小針刀療法的原理、注意事項以及豐富的經驗和所取得的效果,建立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和此療法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使患者減輕思想負擔;對焦慮、恐懼、喪失信心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應做好情感護理,語言體貼溫柔,耐心細致地安慰鼓勵,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
3.2術前準備:掌握患者以往病史及藥物過敏史,協(xié)助醫(yī)生做好各項輔助檢查,如患者有腫瘤、肝炎、出血傾向、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肺結核等疾病為手術禁忌證;如對藥物過敏者,應用替代藥物或停用注射針刀改用普通針刀。治療室環(huán)境清潔,溫度適宜,術前紫外線消毒1~2h;針刀治療包常規(guī)高壓消毒滅菌。備好各種搶救藥品及物品。告知患者術中如有酸、脹、麻、沉都屬正?,F(xiàn)象。
3.3術中護理:根據(jù)不同的病種,協(xié)助患者取用適當?shù)捏w位,常規(guī)消毒皮膚,鋪無菌洞巾,針刀術與常規(guī)外科手術同樣,必須嚴格無菌操作。術中密切配合術者進行各種操作,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經常詢問患者針感,觀察面色、表情,如出現(xiàn)頭暈、心悸、脈搏加快、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汗淋漓等癥狀,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停止手術,根據(jù)醫(yī)囑給予對癥處理,如讓患者取平臥位或頭低腳高位,指壓人中穴或內關穴,口服糖水,氧氣吸人等;遇有意外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搶救。
3.4術后護理:①手術部位的護理:術后在針孔處覆蓋無菌棉球按壓2~3min,防止出血,然后用創(chuàng)可貼或無菌紗布覆蓋,24h后可去除,3d內針孔處皮膚勿沾水或污染。深部小針刀術后要密切觀察0.5~1h,注意是否有術后出血,如有深部血腫形成,應立即冷敷、按壓,24h后行局部熱敷、理療等,以化瘀消腫。②康復指導:通常術后2d內要嚴格制動,3d后開始進行功能鍛煉,循序漸進,以利于粘連的松解,同時可防止廢用性萎縮的發(fā)生。對于一次未愈的患者5~7d后待針孔完全愈合后可進行第2次針刀術;通常5次為1個治療周期。
4討論
根據(jù)“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痛則不松、松則不痛”;凡有痛則肌肉必有痙攣;軟組織勞損的病理發(fā)展過程即因痛痙攣,痙攣致痛。我們在治療上以局部解剖結構為基礎,結合壓痛點和病理反應點利用針刀直達病變部位,解除局部的肌肉痙攣,松解粘連組織,消除病灶對神經的壓迫,從而止痛。小針刀治療創(chuàng)傷小,有獨特療效,大部分患者無特殊不適,但手術適應證的選擇和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是不容忽視的;能使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得到最佳的護理,對有效提高醫(yī)療效果起著關鍵性作用。針刀醫(yī)學護理是在針刀醫(yī)學基礎理論指導下,根據(jù)臨床需要完成的針對性很強的護理操作規(guī)范,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體位、活動強度、活動時間、活動范圍、活動姿勢、功能鍛煉都有嚴格的要求,這些護理方法都是過去教材中沒有的,已形成針刀醫(yī)學護理理論系統(tǒng)。針刀醫(yī)學作為一門獨特的學科,因其療效顯著、經濟、簡單、痛苦小,近些年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為減輕人們的病痛,提高生活質量發(fā)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