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求提升高中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徐紅遠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中學
認知發(fā)展理論:皮亞杰強調同伴與同伴交往的社會價值,認為只有在平等的同伴關系中,個體才得以檢驗思想、體驗沖突、協(xié)商不同觀點。在平等關系下,最容易產生認知沖突和沖突解決。在同伴關系中,學生是建立在平等合作基礎之上的,更有利于認知的變化。
社會學習理論:阿伯特•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十分強調榜樣的示范作用。他認為整個學習過程就是通過學習者觀察榜樣的不同示范而進行的。如果同伴間整體上處于同一認知水平,有相似的生活經(jīng)驗及社會文化背景,就使得他們更容易成為學習搭檔,產生更為積極的互動與模仿。
建構主義理論:認識主體在認識過程中,不是去發(fā)現(xiàn)獨立于他們頭腦之外的知識世界,而是通過先前個人的經(jīng)驗世界,重新組合,去構建一個新的認知結構,這種建構不是封閉的,而是在學習群體(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中通過合作學習、交流協(xié)商而完成的。同伴指導中,學習者積極地相互幫助和激勵,在尋求和提供幫助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對學習意義自我建構的興趣和勇氣。
認知精致理論:要達成最佳學習成效,學習者面對新知識時,需將新知識與既有的知識節(jié)點進行多方聯(lián)系,為新知識尋找到各種相關的解釋性信息,這個過程就是“認知精致化”。精致化處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向他人解釋材料。“同伴指導”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具人性化的學習情境。
實施策略
任何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人,途徑也是人,方法還是人。要實現(xiàn)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就要最大限度、最大可能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筆者以政治學科高考復習過程為例,滲透“同伴指導”的形式,探求提高政治教學實效的策略。
1.構建合作的同伴關系
“同伴指導”不一定要通過分成固定的組來實施,但分成學習小組更容易實現(xiàn)有效的相互指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座位,力求使每個小組的水平(智力基礎、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保持相對平衡。(1)每小組4人,包括A、B、C、D四個層次。A為指導者,B、C、D三名為被指導者,其中,B、C為中等學生,D為一名水平較低的學生。對于指導者的選拔,應考慮其能力水平。通常情況下,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才有能力為他人提供該領域的有效指導和幫助。(2)溝通能力與服務意識也很重要。
2.預先和分層指導“同伴”
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預先告訴學生將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的邏輯結構、教學重點和難點提煉出問題,引導各組學生在指導者的帶領下,主動地討論、學習、思考,分層次地布置任務和作業(yè)。
3.倡導、鼓勵同伴答疑
筆者發(fā)現(xiàn),同一層次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也是一致的。筆者嘗試優(yōu)先A的問題,隨后,A會把解答的思路進行反思和整理應對B、C、D提出同樣的疑問。筆者也嘗試集中指導D所遇到的問題,因為D的學科水平相對比較低,基礎知識薄弱的缺點可以通過精細閱讀書本來補足。如果D要指導A、B、C,即使無法用語言說明白,也可以查書來實現(xiàn)同伴指導,在這種情況下,D的學習積極性也會被很好地調動起來。
4.引入“同伴競爭”機制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基礎好的學生就會感到僅僅提高自己的成績是不夠的,還必須盡力幫助組內的其他成員;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認識到自己對于小組所承擔的責任,壓力能夠變成動力,使組內出現(xiàn)互動、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
5.反饋評價“同伴指導”
教師可以通過抽查、檢測等來評價小組的學習情況。筆者把學生自己做的問答題在小組內傳閱批改,讓大家相互賞析、相互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對解題思路的描述更加準確,語言更加自信,記憶更深刻、精確。如果“同伴指導”形式開展比較好的組,組員的學科知識、理解能力、解題思路的水平都會有所提高。
實踐意義
1.有利于學生“公開”表達自己
學習的生命力是對學習環(huán)境的把握和判斷,對學習經(jīng)歷中的種種“事件”做出有意義的分析,因此學生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個人化實踐語言”,讓學習成為一種“講述”,當學生向周圍的同學“講述”自己學習經(jīng)歷中的種種“事件”時,學生有意義學習才更容易發(fā)生。
2.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各種對話
(1)實現(xiàn)與自我的對話。高中政治學科知識點龐雜,有些是以前掌握的,有些是需要拓展的,有效學習要求學生能夠不斷地盤點自己的知識,更新調整?!巴橹笇А钡倪^程就是在互動中學生會不斷完成自我對話,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和要達到的水準。實現(xiàn)與同學的對話。在以“同伴指導”模式為基礎的學習中,學生就會主動并誠懇地表達自己的意向,相互認真聽取同伴的指導,并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增進友誼。(2)實現(xiàn)與文本對話。閱讀不僅包括政治課本,還應該包含所有的文本。閱讀書籍學習的過程,是對文本進行闡釋和對話的過程。
3.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為了保證小組學習能夠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清晰、連貫地講話;文明有序地交流;認真、專注地傾聽的良好素養(yǎng);發(fā)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xié)調作用,避免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放任自流,從而提高學習實效。
4.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通過“同伴指導”形式,讓不同水平的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將合作、競爭和個人行為融為一體。最可貴的是,政治學科的“同伴指導”形式延伸到了其他學科的學習,促進了全科的學業(yè)水平的提高。
筆者認為,政治教學借鑒“同伴指導”理論,是實踐新課程的一條重要途徑,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發(fā)現(xiàn)學生學而有勁,又有進步。當然,有效的實施同伴指導,并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真正意義的同伴指導形式的實施需要一個復雜和長期的過程,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