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二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怎么說呢?我二姨今年19歲 ,2008年正是她高考的年份。這不,我媽媽可高興壞了,為了準備高考,小零食不斷,每天午餐、晚餐都是五菜一湯,這可讓她胖了不少。今天她高考完畢,竟然下定決心說這個暑假要變成一個瘦子——和我一樣(不過那是不可能的),想趕上我,嘻嘻,等猴年馬月吧!不過看二姨這毅力,盡管不可能,我還是有一點懼怕。
首先,二姨要采取第一方案--轉呼啦圈。二姨先練習,她用手把住呼啦圈,姿勢挺標準。開始轉了,哈哈……沒想到二姨沒轉幾秒鐘,呼拉圈就從她身上掉了下來,可樂壞了兩個會轉的人--我和三姨??啥棠睦锟戏敚洲D了起來。嘿,這次還行,一圈、兩圈……二姨扭動著她那水桶粗的腰圍(有點夸張了)張開雙臂,像是一個…一個………對了,活像動物園里的大黑熊。
我希望二姨能減肥成功!
1993年11月9日,伴隨著一陣強烈地啼哭聲,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嬰出生了。那就是我,在媽媽的肚子里折騰了一天的我,終于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那時,姥姥姥爺才五十多歲。因為爸媽要工作,沒有時間照顧我。就把我交給了姥姥姥爺來撫養(yǎng)。姥姥姥爺在年輕的時候就想要個男孩,但卻有了媽媽,二姨和小姨。我的出生無疑讓他們滿心歡喜。他們倍加地疼愛我。在我一歲的時候,姥姥姥爺帶我去院子里散步,街坊鄰居都夸我長得白白胖胖的,將來一定為大有作為!哥哥姐姐們也夸我非常的可愛。那時,我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稚嫩!
小時的我,體弱多病。只要一有個頭疼腦熱,姥姥姥爺都會心疼壞了。小時的我不能吃下整片的藥,姥爺就會就把藥片打碎,在兌上溫水,再用勺子送到我的嘴里。為了防止藥太苦,姥爺有時就會在藥里加上酸奶。這樣我就不會感覺藥苦了。我好幸福?。?/p>
那時,當然不能和現在比了。小食品都比較的單一。但姥姥姥爺沒讓我嘴虧著,總給我買我最愛吃的冰糖。那時有賣一種用透明紙杯裝的果汁,很便宜。姥姥姥爺總是買來很多給我喝。他們知道我最愛吃蛋糕,有時,我還沒有過生日,他們就給我買蛋糕吃。我好幸福!可以說,我小的時候就是在糖水里長大的!我好快樂!那時也沒有什么玩的。每到周末,姥爺就會騎著自行車帶著我去玩。上公園,逛商店。每天晚上我總是躺在姥爺的身邊聽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入夢。每天姥姥都會教我唱歌。這些美妙的歌聲和有趣的故事伴我走過了童年!
慢慢地,我長大了,開始淘氣,不懂事。但是姥姥姥爺都沒舍得碰我一下!他們是那么的慈愛。那時我也好聰明。古詩會背百首。數也能數到一百。姥姥姥爺很高興……
我在姥姥家生活了七年,兒時的我是最快樂,最幸福的。因為姥姥姥爺給予了我數不盡的愛。現在,每當我去看望他們時,他們總會左上一大桌子的菜。但我知道,平時他們吃的都是粗茶淡飯,有時就糊弄一口。每當晚上我回家時,姥爺就會把門燈打開。照亮我前行的路。我感覺非常的難忘。我雖然已經是快二十的小伙子了??墒窃谒麄兠媲?,卻還是像小孩子一樣的愛撒嬌。雖然隨后我又有了表弟和表妹。但姥姥姥爺還是最喜歡我——他們的大外孫子!
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質疑就是提出疑難的問題。
新課標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等能力。“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無質疑,何來探究?無質疑,何能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的不應是只會“相信”的人才,而是會“質疑”的人才。
我國的語文教學模式一向以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為主。外國老師以學生“會問問題”為傲,中國老師脫口而出的夸贊卻是“回答得好”。對中國學生來說,“質疑”往往比“回答”更為困難。于是,一個個的天方夜譚就出現了:
有個歐洲笑話,問:一條船上有75頭牛,32只羊,那么船長幾歲?專家斷言,如果有學生做出答案,就說明學校把學生教笨了。據悉,用這道“題”測試我國沿海某市中小學生,結果做出了答案的竟高達92%,因為學生相信老師給的題目都是能做的。
筆者看過另一個例子,老師問:“雪化了是什么?”學生搶著回答“春天”“花”“綠草”“生機與活力”……老師斬釘截鐵地斷定:“錯誤?!痹瓉順藴蚀鸢甘恰八薄S谑呛⒆觽內粲兴虻亍芭丁币宦?,表示贊同。這些靈性十足、形象鮮活的答案被否定的同時,一個可怕的現實也暴露無遺:學生們竟然連一點質疑老師的念頭都沒有!伴隨著質疑能力的喪失,學生的個性、文學潛質等也遭扼殺。這便是典型的共性教育,求同去異,劃一呆板。難怪柏楊大發(fā)感嘆:中國的學生是“我愛我?guī)?,我?guī)熅褪钦胬怼薄?/p>
二、質疑危機引發(fā)的思索
(一)從整個教育環(huán)境來看
封建統治者出于政治目的,重視治人之道和馭人之術,重傳承、輕創(chuàng)新,重權威、輕個性。這種傳統如影隨形地吸附在現代教育中,教育過程中漠視甚至刻意淡化個性發(fā)掘及其相關能力(包括質疑權威)的培養(yǎng),強調統一答案與標準模式,一代代的學子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下逐漸喪失了質疑的勇氣、能力。主席曾對此強烈否定,強調學生不要迷信書本和權威,要勇于質疑,學習真知。歷史和現實已經殘酷地警示人們:專制刻板、否定質疑的教育,不利于甚至會扼殺個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誠如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所說:“過去我們推行就范式教育,采用一種‘物理方式’向教育對象堆積、灌注,強加各種經驗、模式、權威理念。”100年來班級授課制一直漠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壓制學生的質疑欲望,將學生不同的思維優(yōu)勢和不同的學習悟性磨滅在整個教育過程之中。
(二)從執(zhí)教者來說
第一,中國講究“天地君親師”“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表面強調的是尊敬老師,實則訓練學生絕對服從的臣民意識。老師成為神化專制制度的工具和中介,老師的話誰敢不聽,老師的觀點誰敢質疑?特別是那些缺乏知識涵養(yǎng)、自信和氣度的老師,學生的質疑足以引起他們的精神緊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高壓”就成了最受這類老師歡迎的手段,因為“壓服”的效力遠遠超過了“說服”。一個老師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按照教參歸結為“舊式教育對孩子的禁錮”的主題,但有一名學生認為:“這篇散文其實是表達了魯迅對老師的深切懷念?!笨上τ谌绱霜毜降母形蚝驮徑猓摾蠋熤挥靡粋€“匪夷所思”的眼神便無情地撲滅了剛剛閃出的難得的質疑火花。強求思想言論統一是對基本人權的踐踏,殊不知尊重質疑更能贏得尊敬,像伏爾泰一樣:“我堅決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p>
第二,實施素質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許多師范院校教材落后,缺乏教學技能培訓,培養(yǎng)不出高素質的師范生。畢業(yè)后的語文教師又忙于應試教學的技巧性探索,對教材內容的點點滴滴畢恭畢敬,不敢越雷池一步;盲從、機械的慣性在教學中盡顯無遺,以學生回答與標準答案一模一樣為課堂最佳效果,學生質疑便是“搗亂”、“愛表現”,糟糕的是還獲得學校教學“權威”的贊同。惡性循環(huán)下去,缺乏質疑能力的教師又繼續(xù)使學生的質疑勇氣、求異能力逐漸被埋沒。
(三)從教育理論實踐來看
其實,類似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思想早已提出,為何沒能成功地落實到具體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去?
第一,理論吸收的困難。近20年來,語文教學界有一種極其尷尬的兩難現象:一方面是語文研究專家富有理論素養(yǎng),但沒有檢驗和實踐機會;另一方面是廣大語文教師擁有實踐機會,卻缺乏足夠的理論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因此,語文教學流派紛呈,明星閃爍,形勢似乎一派大好。但一切只是“理論”紛爭,一切只是手段翻新。大量基層教師要不是在“黑暗”中摸索,要不由于本身理論素養(yǎng)限制而無法吸收有益理論、進行理論性整合,有的甚至從不學習、補充理論。少數戰(zhàn)戰(zhàn)兢兢模仿得好的充其量只是個演技高超的演員,糟糕的是更多人變成講臺上愚蠢而又專制的暴君。例如,在一節(jié)執(zhí)教《寒風吹徹》的公開課上,筆者看到,授課的教師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用20分鐘讓學生自由探討,但為了保證討論時間充足,竟然要求學生在5分鐘內讀完3千多字的散文,并思考10道連聽課教師都束手無策的問題。學生因閱讀理解不足而環(huán)環(huán)阻滯,下課時一頭霧水。像這樣硬性規(guī)定學生自讀、獨立發(fā)言的時間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豈不荒謬!
第二,理論實踐的困難。應試教學往往以升學率作為唯一的教學效果檢驗標準。迫于升學壓力,類似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教學實踐,學校往往不予支持。一些學校強設標準,以學生學段考試的成績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為了在短期內教出學校所期待的“佳績”,教師們只能將精力放在應試教學的技巧積累上,于是便有了此次教“提高認識”是正確的,下次說“提高意識”才是正確的;更有甚者。此次病句練習中“沒有語病”的一句到了下次練習成了“有病語的一項”。而有時候同一學校教師的水平不同,教研、交流不夠,下一任教師一上講臺就將上一任教師的努力付諸東流??磥恚趹嚞F實不變的情況下,只能寄望于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既有理論高度又有普遍性適用價值的教育理論、教學思想的誕生了。
三、質疑能力培養(yǎng)探索
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師應逐步轉變觀念,把質疑的權利還給學生,把釋疑的機會還給學生。教學效果的好壞,不是看教師是否講得學生沒問題可問,而要看教師是否做到了啟發(fā)學生提出有效問題,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谧陨砟芰ο拗?,筆者僅就在個人教學實踐中運用得較成功的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習慣
“注入式”教育使學生缺乏質疑的機會,對質疑產生情性心理,認為課堂只要認真聽、記、寫,規(guī)規(guī)矩矩回答就行。所以,要使學生主動質疑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許多教師費盡心思也無法使學生主動開口發(fā)言,講臺上老師熱情萬分: “誰來說呢?”講臺下一片死寂。這一過程非一師一時可完成,需要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
1.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
出于紀律控制的實際需要,一些教師嚴格要求課堂絕對安靜、學生不能有任何動作、有問必答、無問必聽。當學生的行為受到嚴格控制時,學生的表現欲望、與教師、同學的交流意愿必然受到抑制。教師應通過自身人格魅力、出色的講課方式及其他有效措施控制好課堂紀律。當然,比鎮(zhèn)壓方式要費力些,但當學生獲得自由、安全、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產生發(fā)表意見的勇氣、愿望時,教學交流將更好地進行。教師的粗暴、武斷、挑剔,特別是以教材作為唯一評判標準,往往讓一些學生膽怯、自卑、畏懼提問,一些學生則厭惡、敵視教師,不愿發(fā)言。只有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氛圍,學生才敢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從教學中的被動位置轉移到主動位置上來。
2.提供質疑余地。這就需要善留空白,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間和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周玉仁教授的呼吁真摯迫切:“讓學生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點活動空間,多一點表現機會,多一點體味成功的愉快吧!”但一些教師認為:講臺,不講如何立足于講臺之上?確實,講慣了的老師是很難收住口的。但建構主義告訴我們“告知”不是教育!實踐證明,“滿堂灌”要求學生滴水不漏地聽取信息,造成學生疲勞、厭倦,吸收效果不佳,且根本不留思考余地,更別說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質疑探討。齊白石畫蝦不畫水而滿紙皆水,維納斯臂殘而獲得無限想像美感,留空白給予課堂更廣闊的空間,給予學生消化、反饋的空間。不留空白,當問題答完后,學生心理上會產生“沒什么可想的,已經全部解決了”的念頭,質疑也就無從談起。如上小說課,教師不必花費大力氣敘述情節(jié)、總結主題。在提供人物形象鑒賞等方法后,大可留給學生大量的時間閱讀、搜集資料、討論、比較。至于主題總結,更可以大膽放任學生自由馳騁。當然,教師本身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及“博采眾議”的民主態(tài)度,還要有氣量接受學生對自身觀點的質疑。
(二)提高學生質疑的能力
1.教師要做課堂上的質疑表率,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于思維的活躍狀態(tài),啟發(fā)學生質疑的思維角度、層次關系和拓展可能。如此長期的潛移默化,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就能自主地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提高質疑能力。
2.設計無標準答案或無答案的問題和情境,使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設想。如《再別康橋》一課,可問:“作者說‘我不帶走一片云彩’,你認為是作者留下的多還是帶走的多?”也可以讓學生自設問題、自行解決。如《阿Q正傳》一課,筆者的學生就針對小說的語言氛圍、周莊眾人對阿O的態(tài)度的前后不同等互問互答。在不斷的設問、提問中,學生也在不斷地認識阿Q精神產生的社會根源,不斷地增強向社會質疑的信心。
3.挑戰(zhàn)教材?,F行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給教師造成一種教學定勢,也局限了學生的思維拓展。教師可以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打破教材的權威、束縛,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發(fā)起挑戰(zhàn),不斷拓展創(chuàng)新思路。同時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擺脫現有知識的束縛和限制,讓學生習慣于思考,習慣于主動提問,并對這種方法產生興趣。如《孔雀東南飛》一課,筆者啟發(fā)學生課文中有一矛盾之處,千百年來無人探索,看看誰有超人的智慧能把它找出來。在經歷了長久的苦思冥想和失敗之后。學生找到了:前文說“共事二三年”而后文卻說“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從扶床到“如我長”肯定是十幾年的時間。這與“二三年”是矛盾的。學生質疑的精神綻放出了光芒,在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用這一發(fā)現大膽地肯定了焦母遣媳的“無后說”。如此周而復始,產生良性循環(huán),達到質疑的真正目的。
一路上,天熱得厲害,太陽毒辣辣地烘烤著大地,沒有一絲風,小河旁的柳樹垂頭喪氣,沒有一點兒生氣;知了拼命地叫著“熱……熱……”。進了村,到了二姨家門前,驀然見臺門上兩撇醒目的黃紙,我傷心地哭了起來,爸爸的雙眼也濕潤了。
我移步堂前,肅立在二姨夫的遺像前:二姨夫臉上的皺紋劃出歲月的風霜,深邃的眼睛流露著他對生活的渴望,微啟的雙唇似在輕聲呼喚親人。“二姨夫,您安息吧!”我默默地叨念著。旁邊的二姨早已哭得雙眼紅腫,她緊緊地抱著骨灰盒,嘴上在不停地嘮叨:為什么,為什么走出去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回來的卻是一個骨灰盒。聽著二姨的話,我隱約聽到那骨灰盒在哭泣,在流淚……有好多人都跪了下來,哭著喊二姨夫的名字:“你人這么好,怎么說走就走了呢?”二姨已哭不出聲來,她的喉嚨只能發(fā)出沙啞的聲音。
就這樣熬了一整天,到了夜晚,天還是那么熱。我多么希望黑色的夜空劃過一顆流星,我就會許愿這不是真的,絕不是,這是夢。但事實的見證把我唯一的幻想也沖走了。我邁著沉重的步子盤桓在悶熱的小屋,滿頭大汗。堅強的表哥見我熱得不得了,到隔壁拿來一臺電扇讓我吹。電扇雖一時給我?guī)頉鲲L,但我一點也不感到涼快。望著搖頭晃腦的電扇,我的眼前出現了電擊二姨夫的情景,仿佛看到了二姨夫痛苦的神情,也仿佛聽到了二姨夫無助的呼喊……電,你就像一個死神,無情地奪走了二姨夫鮮活的生命;電,你就像一把鋒利的劍,刺痛了二姨和表哥的心;電,你就像一個惡魔,殘忍地吞噬著二姨的幸福家庭。
這時,表哥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蕾,你以后用電器之類的一定要注意安全。電,有時能帶給你好處,有時卻讓你痛苦不堪。”看著表哥無奈的的表情,我若有所思:是啊,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電氣時代,處處都要用到電。工農業(yè)生產要用電,日常生活要用電……各行各業(yè)都要用電,電是多么重要??墒?,不好好利用它,“馴服”它,它也能給你帶來悲劇。
一想起那件令我無地自容的事,我就不由得兩頰通紅,恨不得找個洞鉆進去。
記得那是暑假的一天,二姨給我布置了暑假作業(yè)??抄寫五篇小字。平時對寫小字我就沒有多大的興趣,那天正好是祖姥姥的生日,家里來了許多客人,我最喜歡的露露姐姐也來了,要知道我做夢都盼望著和我的露露姐姐玩呢!這樣一來我對寫小字更不耐煩了,但二姨又要求寫五篇,這要寫到什么時候啊。因此,我頭腦中頓時閃出一個念頭,可不可以少寫兩篇,把前面寫的小字拿來充數,蒙混過關,反正二姨也不知道。于是我就以最快的速度寫了三篇就迫不及待的和露路姐姐玩去了。
正當我玩得高興的時候,二姨拿著我的本子過來了。對我說。“晉晉,你的作業(yè)做完了嗎?”二姨一臉嚴肅的表情告訴我大事不妙了,頓時,我的心里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我假裝鎮(zhèn)定的樣子說:“做完了”二姨說:“那你指給我看,具體是哪五篇。”我一聽二姨這么一說,就知道這下慘了,我的事二姨全知道了,二姨接著說:“我叫你寫五篇,但你只寫了三篇,還有兩篇不是以前下的嗎?這點雕蟲小技就想瞞住我的眼睛……學習上要靠自覺……知道了嗎?”二姨噼里啪啦一頓批評,差點讓我沒緩過氣來,哎!我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呀!不過,這苦是誰造成的呢?不就是我自己嗎?自己釀下的苦果,只有自己慢慢去品嘗了。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