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草橋結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藝術風格是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所有現(xiàn)出來的總體的獨特性、個性、藝術特色。藝術風格是藝術家主休與藝術作品客體緊密結合的產物,它一方面與創(chuàng)作主體的思想、感表情、性格、氣質、稟賦、才能、心理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作品的題材、體裁等因素有關。但歸根結底,藝術風格的民族化,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社會狀況、文化傳統(tǒng)、歷史傳承、習俗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中國小提琴的民族化,同樣以風格的民族化為重要標志之一。例如《音詩》,就充滿了雪域高原上藏族的民族風格與民族風情。作為小提琴的藝術語言,中國小提琴的音樂語匯也是民族化的。比如民族化的旋律、節(jié)奏、調性、調式等,都與西洋小提琴有明顯的區(qū)別。
中國小提琴已走出一條十分成功的民族化之路,其中名曲無數(shù),精品紛呈。限于篇幅,這里只以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作為經典范例進行概要分析,以收“奇曲共欣賞”之效。這首小提琴曲創(chuàng)作于1959年,當時,作曲家何占鰲在上海音樂學院進修小提琴,年僅26歲,他曾在浙江省越劇團樂隊工作。另一位作曲家陳鋼年僅24歲,為該院作曲系五年級學生,曾在隊之工團工作過。而首演獨奏者俞麗拿,也是該院小提琴專業(yè)的學生。三位年輕人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老師的熱心指導下,齊心協(xié)力,團結奮戰(zhàn),終于創(chuàng)作出《梁?!愤@一藝術精品?!读鹤!啡〔挠谕耖g愛情傳說,在題材的民族化上占盡了先機。全曲的音樂語匯,大量借鑒吸收了我國民族戲曲――越劇的唱腔音樂素材。在樂曲結構上,以民族音樂的嚴謹連貫為特點。全曲采用戲劇性的結構方式,共分三個大段,與三個情節(jié)合二而一,“《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并以此借鑒西方奏鳴曲的曲式結構,分別構成奏鳴曲的三個主要部分”。
第一段《草橋結拜》,為呈示部。表現(xiàn)的是愛情的主題,樂曲風格清新優(yōu)美,充分表現(xiàn)了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對男女主人公相互傾慕、相見恨晚的激情,同時表現(xiàn)了女扮男裝的祝英臺深愛梁兄卻又難以表白的豐富復雜的內心情感。本段音樂以長亭送別作結。
第二段“英臺抗婚”,為展開部。在愛情主題的背景音樂中,表現(xiàn)了“英臺抗婚”與“樓臺相會”的主題。音樂風格在慷慨悲壯中透出凄苦與無奈。最后以“哭靈投墳”作為第二樂段的,也是全曲的最。歌頌了生死之戀的愛情主題。
第三段“墳前化蝶”,以再現(xiàn)部。再現(xiàn)了第一段呈示部的愛情主題,全段音樂風格浪漫、朦朧、虛幻,表現(xiàn)出梁山伯與祝英臺雙雙化蝶、翩翩起舞的美好意境,也寄托著人民的理想與原望。這一“大團圓”的結局,集中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審美理想。中國傳統(tǒng)戲曲,多以“大團圓”的結局作結,這與中國人的審美心理結構、審美趣味、審美標準完全一致。中正平和、中庸之道,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神髓,“光明的尾巴”,象征著中國人的積極、樂觀、自信的民族精神也表現(xiàn)出中國人的善良、純樸、友愛的民族性格。
小提琴的代表作《梁?!繁毁潪椤把鬄橹杏谩钡拇?,研究小提琴藝術的民族化,《梁?!肥鞘桩斊錄_,具有極高的學習意義和借鑒藝術價值。對小提琴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提供寶貴的經驗?!读鹤!孵r明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民族化方面,所謂民族化即是藝術工作者運用其本民族特有的藝術思維方式、形式和手段來創(chuàng)做藝術作品,來反映本民族的民族氣派、民族風格、民族情操,高度的反應了本民族的藝術成熟高度。
人們熟知,小提琴是西洋樂器,他同其它的外來藝術一樣成功的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民族化道路,例如民族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大紅燈籠高高掛》,鋼琴民族化作品《黃河鋼琴協(xié)奏曲》、《青年鋼琴協(xié)奏曲》、《戰(zhàn)臺風》,民族歌劇《白毛女》、《劉胡蘭》、《江姐》、《傷逝》……小提琴也同樣走出一條民族化的成功之路,如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先生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曲《第一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弦樂四重奏》等等,民族化特色均十分突出。
而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是小提琴藝術民族化的又一代表作,以其獨特的民族藝術魅力吸引全世界人的眼光,其題材取自于民間愛情故事,極富藝術內涵,同時深受老百姓喜愛。在音樂素材上取自越劇唱腔為曲調素材,經過藝術家的重新整合,提煉是越劇唱腔與戲曲唱腔的精美融合,民族韻味十足,可謂精美絕倫,韻味深長。
在作曲法上,《梁祝》在作曲技法上采用了主要以體現(xiàn)民族化為基調,用于善于表現(xiàn)矛盾的湊名曲為基礎框架,在音樂演奏中將音樂所要陳述的內容符合所要陳述的邏輯和規(guī)律,同我國民族藝術情節(jié)胡相吻合,做到二者的完美結合,是演奏技法得以充分發(fā)揮。
在形式上《梁?!纷龅搅酥形髋c藝術的完美結合,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獨奏與協(xié)奏的完美結合,達到了洋為中用、古為今用藝術的高峰,可謂典范。
在藝術色彩上,主要表現(xiàn)為:其一是藝術色彩十分鮮明,藝術形象十分突出。全曲以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人物音樂形象貫穿始終,人物性別、性格的不同音樂色彩,均表現(xiàn)的十分鮮明,凸顯其音樂形象。
其二是主題深刻,情感濃郁。全曲以人世間永恒的主題――愛情為主題,既純真可貴,又凝重悲壯,既樸實無華,又天真浪漫。內蘊深厚,情緒復雜,主題深刻,情感濃郁。
初二 曹書航
從善卷洞出來。穿過石橋,向前走過廣場,“英臺書院”四個大字映入眼簾,下面是一扇拱行石門,還有高高的石門坎,我的心情頓時從喧嘩中平靜下來,仿佛時空穿梭,我來到了那清幽的古境。
石門內是一塊大石碑。上面鐫刻著很多字,石碑左右兩邊各有小門。我穿過右邊的小門,眼前豁然開朗。面前是一條小石徑,石徑左邊是一片小魚潭,右邊則是一排古色古香的住宅。我輕輕漫步在小石徑上,凝視池中央一座美人石像,那美人衣帶飄飄,面向水中,兩彎柳葉眉微微上揚,仿佛正聚精會神地觀賞著水中的游魚,人說那叫“英臺觀魚”。
潭邊的建筑始終吸引著我的目光,那雕梁畫棟的門窗,若隱若現(xiàn)的內部陳設,使我不得不為之傾心??觳阶呷肽鹃T,一幅巨大的如連環(huán)畫般的《梁?!樊媺S然入目。我走近前去,忍不住用手摩挲,原來都是刻在板上的。第一幅是英臺求學,女扮男裝,第二幅草橋結拜……最后一幅是羽化成蝶。每一幅都栩栩如生,每一環(huán)一佩清晰可辯,真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一)學習認知目標:
使學生對這首中國名曲熟悉并理解作品中西合璧的音樂特點,題材內容上選用中國著名的梁祝民間傳說,曲式結構上采用了西方獨奏協(xié)奏曲和奏鳴曲式。通過對作品各部分的講解分析,欣賞影像資料,演唱著名的“愛情主題”旋律,以及配樂詩朗誦,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
(二)情感培養(yǎng)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引導學生感受經典音樂帶給我們聽覺及心靈上的巨大震撼和情感撞擊,從對音樂的感知、感受中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進一步在審美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另外,通過欣賞古典中國名曲,使學生充分感受并理解我國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使其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從而喚起青年一代對于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和民族自豪感,使他們懂得繼承祖國悠久文化和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重要意義。
二、教材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
這首樂曲是我國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和陳剛先生早在1958年創(chuàng)作的,當時二人正就讀于上海音樂學院,樂曲于來年5月在上海首演,當時擔任小提琴演員的是我國老一輩演奏家俞麗拿女士。這首樂曲的題材就選用了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經典民間傳說梁祝,樂曲的素材大部分則來自越劇中的曲調,不僅采用了西方交響樂的形式,并且結合了我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來構思布局。在結構上則是運用了典型的奏鳴曲式,但是只有一個樂章,每段都有各自的小標題,例如“草橋結拜”、“樓臺相會”、“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等等。
在高校開設的藝術公選課程中講解這首樂曲欣賞,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大學生音樂欣賞的審美特點,使其主觀能動性的到發(fā)揮,并且有意識地啟發(fā)他們的音樂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僅能夠體會音樂的情感內容,而且可以根據音樂進行即興創(chuàng)造訓練,從而進一步完善高校學生的音樂審美素質,以音樂教育帶動其個人成長和發(fā)展,達到“以人為本”的根本教育目的。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1)使學生透徹地了解重點段落所表達的內容和意義,以及中國戲曲音樂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
(2)熟悉音樂作品中重要的主題形象以及他們的表現(xiàn)途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感情。
(3)從對音樂的感受中進一步升華,加入自己的情感去體驗和朗誦主題詩篇。
2、難點:
引導學生能夠做到感性認知樂曲中豐富的情感和理性分析作品的段落結構特點。
三、教學策略和方法:
(一)聲像演示教學:
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的應用,具有信息量大、手段新、感官刺激強度大等優(yōu)點,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加強教學的視覺享受,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能更高效地學習和掌握音樂知識,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這些都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的效能觀。
(二)啟發(fā)誘導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這種方法,可以通過一些文字的準確描述,設定良好的音樂意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按照音樂主題的發(fā)展步驟引導學生去理解音樂內容,層層深入,循循善誘,從而能夠整體欣賞樂曲的發(fā)展脈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環(huán)節(jié),從而很好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在音樂環(huán)境中充分地得到情感共鳴和教育。
(三)互動合作教學:
現(xiàn)代的音樂教育所提倡的是“交互式對話”,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以往的“灌輸式獨白”已經被淘汰,填鴨的教學不僅壓抑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很有可能摧毀他們的學習興趣,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與學是兩個相互依存和配合的主題,教師在其中不能以指揮者自居,應該將學生放在一個民主、平等的地位上營造和諧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真正地實現(xiàn)互動合作式教學。
四、多媒體應用:
在現(xiàn)代教育中,計算機多媒體的應用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尤其對于音樂欣賞的課程,因為音樂首先是聽覺的藝術,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的律動和情感則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多媒體教學平臺來演示課件和視聽音像,將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介綜合在一起應用,使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和理解作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簡介故事內容,以及根據傳說改編創(chuàng)作的各種藝術形式。
【課件演示】
展示多媒體課件的畫面,包括有作品背景介紹、結構分析、片段音像資料、主題旋律和配樂詩朗誦幾個部分。
講解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返膭?chuàng)作背景,進一步講解協(xié)奏曲和奏鳴曲式的基本概念,使學生初步認知學習的對象,并講解寫有所講文字內容的頁面。
【2、樂曲分析】
運用畫面與情感聯(lián)想法,分段欣賞樂曲,教師在此過程中進行講解。
引子:
春景與鳥語花香
呈示部:
主部(愛情主題、草橋結拜)(重點講解)
副部(同窗共讀共玩)
結束部(十八相送、長亭惜別)
展開部:(重點講解部分)
英臺抗婚、樓臺相會、哭靈投墳
再現(xiàn)部:
墳前化蝶
【課件演示】
播放各段音樂視頻,同時引導學生的情感審美,并展示包含各段基本文字內容及相應圖片的頁面。
【3、主題旋律視唱】
將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和喜愛的“愛情主題”旋律部分用譜例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上,鼓勵學生親自體驗音樂的情感。
【課件演示】
“愛情主題”的五線譜(或者簡譜)譜例。
【4、互動參與】
在鋼琴改編曲的背景音樂下,學生朗誦浪漫詩篇《水墨梁祝》,使情感體驗達到。
【課件演示】
展示配有相應情節(jié)的水墨畫和詩篇文字。
一、《梁?!返奈膶W表現(xiàn)形式和音樂表現(xiàn)形式
(一)《梁?!返奈膶W表現(xiàn)形式
1.民間故事
《梁?!芬怨适碌男问搅鱾鲝V泛,在不同民族文化中都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各地方言特色民風民俗也為《梁祝》的故事版本增添了一抹色彩。如:《梁祝》在演繹天庭的情景時多次使用了諸如陽世陰間等富有迷信色彩的詞語;《梁?!泛碗p蝶節(jié)則將江浙一帶的雙蝶節(jié)與故事很好地結合起來,地方文化的融入為《梁?!纷⑷肓诵迈r血液,使其具有更強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張力。雖然 《梁?!?版本眾多,但核心內容表現(xiàn)出極強的一致性。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大多為:祝英臺女扮男裝、《梁?!窂慕Y拜到相愛、最后祝英臺墳前化蝶等。這些情節(jié)都是大同小異,盡管不同地區(qū)的《梁?!饭适卤憩F(xiàn)形式有所不同,但語言都采用簡樸直白的方式,偏重于口語化,這極大地增強了它的親切感,也正因如此,它才能深入人心,廣為流傳。
2.小說及電影
《梁?!废纫怨适屡c傳說的形式流傳于世,后來,人們把這個美麗的故事寫成了小說。有一部分作家青睞于這樣的題材,他們寫過同名小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其中為人們熟悉的是張恨水、趙清閣、顧志坤三位作家撰寫的。張恨水的作品影響力最大,作品在繼承傳說故事的基礎上將祝英臺的個性刻畫得更加剛烈,充滿了濃濃的反封建主義思想,通過細膩的語言更加全面深刻地展示出《梁?!饭适碌谋瘎∩?,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到了當代,《梁?!饭适赂浅蔀閻矍榈牡浞?,許多愛情小說中都可以看到《梁祝》的影子,我們可以體會到它一定的影響力。電影方面,《梁?!芬呀洺蔀閷а葜耸挚蔁岬乃夭?,幾十年來,《梁祝》故事被翻拍過無數(shù)次,改編的電影電視劇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二)《梁?!返囊魳繁憩F(xiàn)形式
《梁?!芬魳肺谋痉N類多樣,形式各異,流傳最廣的為戲劇音樂、民間歌曲和小提琴協(xié)奏曲三種形式。
1.戲劇
《梁?!吩趹蚯矫嬉灿兄薮蟮挠绊懥?,元代的祝英臺與明代的同窗記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到了近代,隨著戲曲種類的蓬勃發(fā)展,《梁?!返谋憩F(xiàn)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京劇、昆曲、呂劇、川劇中都能找到《梁?!返挠白?。當然,最出名的要數(shù)越劇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越劇作為中國第二大劇種,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區(qū),相對于其他劇種來說,越劇對于唱腔板式上音樂的選取較少,在抒情和表演方面有著獨到的表現(xiàn),所選取題材多為民間感人傳說故事,因此常常催人淚下。
2.民間歌曲
民間歌曲《梁?!繁蝗藗儌鞒某潭群芨撸疫@些被傳唱的歌曲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各個地區(qū)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文化背景和生活條件的《梁?!钒姹井a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我們在這些獨特性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著共性:大多數(shù)的《梁?!访窀韪柙~通俗易懂,節(jié)奏豐富多變,再加上襯詞襯句的使用更增添其表現(xiàn)力,很好地演繹出《梁祝》愛情故事的悲劇性。表現(xiàn)形式上,以小調為主,小調雅俗共賞的特性對歌曲的傳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內容上,《梁祝》民歌以敘述為主,用曲折的唱腔將梁山伯與祝英臺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傳播給聽眾;在調式上,多種多樣,宮調式、商調式都有所涉及,雖然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總體來說,民間歌曲很好地繼承了原著的思想,只是通過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將這一故事加以宣傳推廣。
3.小提琴協(xié)奏曲
小提琴協(xié)奏曲于1959 年創(chuàng)作完成,這一家喻戶曉的題材很快就得到了大眾認可,不久就以其悲劇性和民族性走向世界。由于篇幅的原因,作品主要選取了《梁祝》故事中的三個主要情節(jié):《梁?!方Y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忠貞的愛情,作品將這三個故事分別放入起始部展開部和最后的部,協(xié)奏曲連貫自然,最后對于化蝶的處理更加貼切,迷幻的音樂仿佛將人帶到了梁山伯墳前,目送著兩只蝴蝶翩翩起舞,相偎相依。
二、《梁?!穬煞N表現(xiàn)形式的相似和融合
以《梁?!返男√崆賲f(xié)奏曲和戲劇文本為例,我們來分析文學與音樂這兩種表現(xiàn)形式的相似和融合。
(一)文學形式與音樂形式的相似
1.結構上的相似
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或是文學作品,在結構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一般而言,都包含開端、發(fā)展、戲劇性沖突和結束幾個部分。以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例:其音樂結構的呈示部、展開部與再現(xiàn)部中分別用音樂的方式演繹了草橋結拜、同窗共讀、長亭惜別英臺抗婚、樓臺相會、哭靈投墳與雙雙化蝶翩翩起舞的等故事情節(jié),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幾個部分與敘事性文學作品的開端、發(fā)展、和結局基本上吻合的,音樂家很奇妙地用音樂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2.展現(xiàn)方式的相似
不論是音樂作品,還是文學作品,都有一個延續(xù)性的展現(xiàn)過程。文學作品的展現(xiàn)方式是通過人們對作品文字的閱讀來理解感悟其主題,體會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音樂作品的展現(xiàn)方式則上借助一系列器樂,采用一定的技術技巧,通過表演者對樂譜的完整準確詮釋,呈現(xiàn)精彩的音樂情節(jié)給聽眾。這兩種展現(xiàn)方式都有一定的時間性,讀者和聽眾需要花一些時間來體會這樣的展現(xiàn)過程。通過閱讀完整的文學作品,人們了解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進而獲取審美體驗,使得讀者的心靈得到升華。通過聆聽和欣賞完整的音樂作品,人們也可以體悟到音樂者想要表達的動人情感 。這樣的閱讀過程和觀賞過程也是一種互動交流的過程。在這樣的展現(xiàn)過程中,文學作品中的字、詞、句、段、章節(jié),音樂作品中的音符、樂句、樂段、樂章,都上幫助人們了解作品主題的載體,它們呈現(xiàn)出一定的層次性和階段性,表現(xiàn)了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的生活熱愛之情,真情的渴望之情,英雄的敬仰之情等。
3.表現(xiàn)手法相似
文學作品利用文字來詮釋外部世界,而音樂作品則通過聲音采取模仿來的方式來反映外部世界。在音樂作品中,我們經常見到:笛子模仿小鳥的叫聲、豎琴模仿流水的聲音等。在許多文學作品和音樂作品中,還采用一系列象征比喻的手法,常見的有:文學作品中的十字架和莊嚴教堂,象征著宗教;音樂作品中的弱音象征靜謐、銅管音樂象征英雄人物的不朽氣概。這兩種文藝作品都善于通過細節(jié)來進一步深化作品主題,觸及觀賞者的內心。比如說:文學作品的場景描寫可以暗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音樂作品的聲音氣氛也可暗示某些事物及現(xiàn)象。
(二)文學與音樂的融合
正因由于文學和音樂具有諸多的相似,因而使得他們進一步的融合成為可能。下面,我們以《梁?!返膽騽∥谋竞推湫√崆賲f(xié)奏曲為例來詳細闡述這種融合的過程和效果。
1.文學作品中的音樂韻味
音樂與文學之間的相互影響表現(xiàn)出鮮明的階段性。在西方,浪漫主義時期誕生的各種文學藝術作品出受到文學的很多影響。在中國,直到標題音樂的主流地位得以確立,音樂和文學的相互影響才逐步深刻化。《梁?!返奈膶W文本與音樂文本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這種相互影響。一方面,這種相互影響體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的音樂韻味;另一方面,則體現(xiàn)在音樂修養(yǎng)對于文學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上?!读鹤!肺膶W文本對音樂文本創(chuàng)作的影響,表現(xiàn)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和主要戲劇矛盾沖突影響了音樂文本的呈現(xiàn)順序和表演節(jié)奏;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音樂文本在世界范圍內得以廣泛傳播,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去關注去閱讀文學文本的《梁?!?,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越來越多的人為之動容。
戲劇文本的《梁?!敷w現(xiàn)出民眾思想積淀,它極大滿足了中下層民眾的需求,上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而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罚晕鞣嚼碚摓榛A,多為具有一定音樂修養(yǎng)的人所喜歡。二者在語言使用和情感表達方式上有很多差異,但在內容和主題詮釋上則呈現(xiàn)出異曲同工之特色,呈現(xiàn)出相通相融之處。音樂與文學存在著文藝共同性,因此具有相匯相融的特點。《梁?!肺膶W作品中蘊含中濃濃的音樂韻味。文學劇本中的戲劇沖突在音樂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xiàn),音響動態(tài)極好地演繹了戲劇的沖突。而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邏輯與發(fā)展,隨著音調、音韻、節(jié)奏和語氣等特殊聲響性的表現(xiàn),傳達了文學作品想象與聯(lián)想的,達到了一種視覺與聽覺的和諧。我們在欣賞戲曲時,能感悟到濃濃的音樂韻味。
2.音樂作品中的文學內涵
我們在觀賞《梁?!返男√崆賲f(xié)奏曲時,一方面可以感受到鮮明的,極具民族韻味的音樂語言;另一方面,其強烈的西洋音樂氣息也撲面而來。二者的融合蘊含了豐富的音樂內容,傳遞出作品真實而感人的情感。濃郁的民族文學風中蘊含強烈的西洋風味,極富藝術感染力。作品在展現(xiàn)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西洋音樂演奏手法,同時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其民族性,又從我國豐富的戲曲樣式中吸收精華,并采用民族樂器的演奏技法和效果,再加上優(yōu)美的旋律通俗易懂的內容,種種手段極大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曾一度被譽為民族的交響音樂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得它廣受歡迎,表現(xiàn)民族特色的同時也受到國際認可。
戲劇文本的《梁祝》是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創(chuàng)作來源,戲劇文本對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取材的方向、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也都是音樂邏輯所要遵循的順序;這部作品的文學內涵體現(xiàn)多個方面:
其一,上海尹桂芳“尹派”的唱腔特點對旋律音調的影響。作者借鑒了這一學派的唱法,使得作品中波浪式的旋律線條蘊含了柔和、溫柔、平和、純潔、細膩的美感。
其二,情節(jié)內容對作品的節(jié)奏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如敘事抒情情節(jié)的樂段部分:梁山伯與祝英臺草橋亭畔、雙雙結拜、兩人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幸福生活、化成彩蝶、翩翩起舞等。這些樂段多采用西方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律動規(guī)整、拍速平穩(wěn)一致。到了演繹強烈的戲劇沖突(如祝英臺的強烈抗婚場面)時,作品則則采用中國的自由散拍,以渲染音樂的張力,淋漓盡致地表達主人公的情感糾葛、內心的糾結掙扎。作品中西張弛相結合的節(jié)奏形式,極好得升華了作品的主題,凸顯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三、結語
關鍵詞:中西結合;民族化;曲式結構不典型性
序
四十多年來,《梁?!芬恢北3种匀说乃囆g魅力,在國內譽為“民族的交響音樂”,國外音樂評論家則稱它是“《蝴蝶的愛情》協(xié)奏曲”??梢哉f它長盛不衰、歷久彌新的主要原因,就是樂曲在采用西洋奏鳴曲式的結構下根據我國民族化的審美取向、審美特征與我國民間傳說梁祝的故事巧妙結合,并在整個協(xié)奏曲中將中西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完美的結合,并進一步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境界。
一、研究成果綜論
伴隨著樂曲的傳播,《梁?!凡坏矣鲬魰?現(xiàn)已走向了世界,成為了中國音樂史上最具國際聲譽的經典交響樂曲之一。評論家們關于《梁?!返难芯恳彩嵌喾轿坏?有關于作者的;有關于創(chuàng)作背景的;有關于作品本身創(chuàng)作技法的;有關于藝術美學方面的;還有關于演奏和傳播的等等。如:彭弋的從審美的角度出發(fā),對作品的寫作背最、寫作手法、歌唱性特征和欣賞性等方面進行分析,試圖讓人們對這個經典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張佩宜則通過介紹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對其作品內容及曲式進行分析,初步探討了作品民族化創(chuàng)作的運用,并結合音樂要素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作品的影響力、深刻意義及其創(chuàng)作的成功之處。在《中國音樂結構》一書中,作者李吉提從分析《梁?!非浇Y構出發(fā),重點闡述中西合璧的音樂結構的特點等等。
《梁?!吩诒憩F(xiàn)內容、音樂形式以及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值得我們去探究?,F(xiàn)將多年來關于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凡煌矫娴难芯砍晒?作以整理和總結。本文將從作曲技法入手,著重分析作品中西結合的創(chuàng)作特點。
二、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創(chuàng)作特點
1.表現(xiàn)手法的中西結合
(1)題材與體裁的中西結合
題材:《梁?!匪鶕袊耖g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情節(jié)”為提綱,樂曲所選用的題材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故事中英臺女扮男裝外出求學,兩人草橋結拜、三載同窗,十八相送示愛的不被理解,長亭惜別、樓臺相會、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等,每一個情節(jié)都極富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情節(jié)等。注重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特質,強調出與世界其他文化的不同。
體裁:眾所周知,協(xié)奏曲是歷史悠久的西方音樂體裁形式之一,一般由三個樂章組成。它是通過獨奏樂器與樂隊協(xié)同演奏的器樂套曲。根據獨奏與協(xié)奏這一特點,使協(xié)奏曲更富有象征性、戲劇性和交響性。到了浪漫主義以及后來各國民族樂派作曲家的作品中,獨奏樂器更富于鮮明的表現(xiàn)力,協(xié)奏曲也成為了標題音樂常用的體裁?!读鹤!凡捎玫氖菃螛氛聵祟}性音樂。協(xié)奏曲的這些特點正好能夠更好地在多方面地揭示深刻而復雜的戲劇性情節(jié)和內容。這樣采用民族性很強的題材與歷史悠久的西方體裁相結合,融合得是如此自然與貼切,成為中西結合的一個亮點。
(2)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與曲式的結合
a.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決定曲式結構
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在西方的悲劇中描寫的沖突往往是難以調和的,故事所表述的重點并不是純粹無盡的哀傷,而是對命運的一種認識。然而和西方不同的是,中國人常常在悲劇的后面加上無限的希望與寄托?!读鹤!肪褪窃谒廾淖詈蠹由狭烁呱A的體現(xiàn)――化蝶。這樣就滿足了民族審美習慣的“大團圓”的結尾要求,作曲家從故事中擇取“相愛”“抗婚”“化蝶”,三個情感真摯動人的主要情節(jié),這與中國民族審美習慣:戲劇化情節(jié)與完整性的需求相適應。做到了內容連貫完整、結構嚴謹、并有浪漫主義的結尾。使樂曲的完整性與連貫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就盡可能的適應了老百姓的思維習慣。
曲式:《梁祝》采用奏鳴曲式的結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種曲式能夠更好地在多方面揭示深刻而復雜的戲劇性情節(jié)和內容。用樂章奏鳴曲式的結構來寫《梁祝》是陳鋼首先提出來的,他充分運用奏鳴曲式中的原則使《梁?!贩狭艘魳飞系倪壿?。 在結構上,根據標題內容的需要,通過西洋奏鳴曲式的三部分,深刻細膩地描繪出故事的中梁祝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的情感歷程。
b.奏鳴曲式的不典型性
不典型性---再現(xiàn)部的特點
奏鳴曲式的基礎主要體現(xiàn)在主體的對比與展開。特定的調性布局和多種調性關系方面?!读鹤!返倪M行以故事情節(jié)為準線,選擇奏鳴曲式為結構。這樣既能很好地表現(xiàn)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又能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但是在樂曲的最后,梁山伯與祝英臺化做一對蝴蝶。再現(xiàn)部省略了副部主題的再現(xiàn),這是因為作曲家根據故事情節(jié)考慮到梁祝二人化蝶后就不會再有凡間的生活,就不必再現(xiàn)凡間美好生活的副部。然而奏鳴曲式的一個主要標志就是再現(xiàn)時的“調性回歸”,而這個回歸又主要體現(xiàn)在副主題上。這樣就造成了奏鳴曲式的結構不典型、不完整,但在內容上卻是合理和完整的。
《梁?!芬孕问浇Y構的不完整性成就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完整性,包括主、副部主題的對比不夠強烈,展開部引入新的主題;再現(xiàn)部省略副部主題,調式不能得到回歸等等。這些為了內容而在形式上所做的改變,使《梁?!返慕Y構相對于奏鳴曲式來說,已不完整、不典型。這本身就將 《梁祝》烙上了“中國特色”的烙印。正如曲式權威錢仁康教授所言,《梁祝》的確已經“不太像”典型的西歐奏鳴曲式。
這種以故事情節(jié)來改動西方典型曲式結構的手法,又一次將中西合璧發(fā)揮到了極致。
2.配器的中西結合
《梁?!吩谂淦魃弦簿哂兄褡逄厣?用管弦樂隊編制夸張表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韻律主題,而作為主奏樂隊的小提琴成為本曲亮麗的一筆,吸取了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用歐美樂器的悠揚完美表現(xiàn)出了中國音樂的細膩情感。
獨奏樂器小提琴在演奏技巧方面有意識的靠攏和借用我國弓弦樂器的演奏技法。處理上更多運用了戲曲的表現(xiàn)手法。例如,吸收運用了民族戲曲演奏技巧中的加花、擴展變奏、技巧性的變化與對比,帶復調因素的織體以及“緊拉慢唱”、帶散板特點的短句和悲憤的歌腔等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演奏技巧,其民族化特征強烈而又鮮明。正如在副部的第二插部獨奏小提琴模仿古箏、豎琴與弦樂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xiàn)力。
譜例1:
此曲在配器和演奏法方面,在用西樂尋求中國音樂表達方式和在西樂中尋求中國民族樂器音色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這樣既發(fā)揮了歐美音樂的優(yōu)勢,又展現(xiàn)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特點,充分的體現(xiàn)了洋為中用的可行性。
3.音樂語言的中西結合
(1)調式的中西結合
所有旋律主要采用了五聲調式。在五聲調式中,一般不重用“fa”音和“si”音,特別是在旋律的開頭,強拍和旋律長音上。作曲家在不破壞五聲調式風格的基礎上,巧妙地運用不穩(wěn)定音級“si”來作裝飾音。
用不穩(wěn)定音級“fa”音來作旋律的開頭音:
譜例2:
這樣就打破了民族調式旋律進行的表現(xiàn)形式,又一次成功地把中西音樂的調式色彩、旋律進行的方法高度結合在一起,使作品大放異彩。
(2)節(jié)奏的中西結合
從節(jié)奏形式上看,中國音樂多節(jié)奏自由,富于變化,常在樂曲的開頭和結尾處用散板節(jié)奏。當樂曲在表現(xiàn)英臺面對封建勢力的壓迫,那種無助、無援及墳前哭靈的場面時,由獨奏小提琴采用節(jié)奏自由的散板,生動地描繪出祝英臺內心的憂傷與凄涼。
在展開部的抗婚一段中,獨奏小提琴用戲曲散板的節(jié)奏,敘述了英臺的悲憤與驚惶。
在哭靈控訴一段中,音樂急轉直下,獨奏的散板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xiàn)。這里變化運用了京劇倒板與越劇囂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xiàn)了英臺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
然而西方的音樂節(jié)奏有固定的模式,強弱拍是有規(guī)律且均勻的交替出現(xiàn),節(jié)奏感強,幾乎完全不用散板。作曲家在在表現(xiàn)戲劇性場面的時,則采用西方強弱拍的規(guī)律,使旋律規(guī)整、堅定有力。
這種中西張與馳律動節(jié)奏的結合,在突出表現(xiàn)主人公的形象之外,又為中西合璧添加了關鍵的一筆。
三、結論
通過以上闡述,《梁?!凡焕⑹侵形鹘Y合方面的典范,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運用西方奏鳴曲式結構創(chuàng)作。其民族化特征強烈而又鮮明,巧妙的使中西方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相融合。這也是這部作品易被大眾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梁祝》它正是通過民族的音樂語言,表現(xiàn)了民族的生活風貌。它很好地將交響音樂發(fā)展手法和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xiàn)手法相結合,進行了大膽而卓有成效的嘗試,深刻揭示了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和境界,成功塑造了鮮明的藝術形象,是我國交響音樂寶庫中一顆燦爛奪目的明珠?!读鹤!?帶著特有的東方風韻和中國氣派飛進世界音樂殿堂,成為最成功的中西音樂結合的典范,成為“第一次讓西方樂團開口說中國話”的“中樂西奏第一曲”。
參考文獻:
[1]何占豪. 音樂當使人類精神爆出火花――從“梁?!钡膭?chuàng)作背景及樂曲賞析談起[J]. 圖書館雜志 , 2005,(03)
[2]王芳. 令人蕩氣回腸的愛情悲歌――解析小提琴協(xié)奏曲
《梁?!穂J]. 希望月報(上半月) , 2007,(01)
[3]巴魯?shù)?#8226;梅爾, 丁彥華. 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的全球化視角看中西文化交流[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 版) , 2008,(09)
[4]彭弋的. 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返囊魳访缹W分析[J]. 黃河之聲 , 2008,(13)
[5]石芳.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返那狡c議[J].河西學院學報,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