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Excel輔助高中物理實驗器材選擇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利用計算機軟件輔助實驗教學,有利于借助較直觀的圖表,引導學生理解物理學的本質,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利用excel輔助高中物理實驗器材選擇教學的嘗試為例,將分壓、限流、內接、外接的各種誤差變化直觀且動態(tài)地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教師要拓展教學思路,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以實現(xiàn)更有效的教學。
關鍵詞:Excel輔助;物理教學;滑動變阻器接法;內接法;外接法;誤差分析
利用計算機軟件輔助實驗教學,是優(yōu)化物理教學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引導學生理解物理學科本質,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也是促進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的需要[1]。“測電阻”及其相關知識為高中物理實驗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物理試卷中的高頻考點,其中對于滑動變阻器的選擇及接法、電流表內接或外接問題的考查較為頻繁,考查方式有:器材選擇、畫電路圖、實物圖連線、誤差分析等。但許多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只記口訣,如“從零開始用分壓”“大內偏大、小外偏小”之類,以應付解題,卻對其中的物理原理無法深入理解,這大多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關,僅從公式角度去推導,會使得學生對物理過程印象不深刻,無法形成較長時間的記憶。筆者在實驗專題復習中,利用Excel輔助物理實驗器材選擇教學,將分壓、限流、內接、外接的各種誤差變化直觀且動態(tài)地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滑動變阻器的接法對比
1.分壓式接法
(1)電路及原理
設R滑中與待測電阻并聯(lián)的那一部分為R左,Ux為Rx獲得的電壓,見圖1。(2)圖像對比分析當電源電動勢E=10V,內阻r1=1Ω,待測電阻Rx=10Ω,選取三種滑動變阻器作為研究對象,使R滑分別為:100Ω,10Ω,4Ω,改變R左,當R左/R右取不同值時,研究Ux隨R左變化的數(shù)據(jù)(見表1),趨勢對比見圖2。小結:可以看出,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時,均可以實現(xiàn)Ux從0開始變化,調節(jié)范圍比較大。當R滑>Rx時,Ux未能隨之呈線性變化;當R左/R右較小時,Ux隨R左/R右變化不明顯;而當R左/R右較大時,Ux隨R左/R右變化而急劇變化,故不易調節(jié);當R滑=Rx時,除了R左/R右較大的那一小段,其余的Ux隨著R左/R右變化呈線性變化;當R滑<Rx時,Ux隨著R左/R右變化也呈線性變化。當然,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R滑過小時,R總也會很小,造成干路電流過大,不但耗能,而且易燒壞電路。所以在測量電阻時,需要使Ux可調節(jié)范圍較大,且當R滑<Rx時,R滑又不至于比Rx小太多,因此比較適合分壓式接法。2.限流式接法(1)電路及原理設R滑中有效接入電路的那一部分為R左,Ux為Rx獲得的電壓,見圖3。
(2)圖像對比分析
取電源電動勢E=10V,內阻r1=1Ω,待測電阻Rx=10Ω,選取三種滑動變阻器作為研究對象,使R滑分別為:4Ω,30Ω,300Ω。改變R左,當R左/R右取不同值時,研究Ux隨R左變化的數(shù)據(jù)(見表2),趨勢對比見圖4。小結:可以看出,當滑動變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時,均不能實現(xiàn)Ux從0開始變化,調節(jié)范圍總體較小。當R滑<Rx時,可調節(jié)的范圍比較??;當R滑>Rx時,調節(jié)范圍會變大;當R滑是Rx的十倍甚至幾十倍時,表面上看Ux的變化范圍大大增加,但實際上,當R左/R右較小時,Ux隨著R左/R右變化而急劇變化,而當R左/R右較大時,Ux卻幾乎無變化,此階段實際是無效調節(jié)。所以在此種情況中,有效調節(jié)的范圍實際上變小了。所以,當測量電阻時,不強調從0開始調節(jié),且R滑略大于Rx或為Rx的幾倍時,比較適合限流式接法。而且,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若R滑相對大一些,R總也會相對大一些,干路電流較小,不但節(jié)能,而且能保護電路。
二、電流表內外接法的對比
1.電流表外接法誤差分析
(1)電路圖及原理
(見表3)(2)圖像對比分析選取R真分別為:10Ω,20Ω,30Ω……,令對應電壓表1(RV1=15000Ω)讀數(shù)分別為1.5V,3.0V,4.5V……,得到電阻測量值,填入表4中。再換電壓表2(RV2=150000Ω),測相同的電阻:10Ω,20Ω,30Ω……,同樣令對應電壓表1(RV1=15000Ω)讀數(shù)分別為1.5V,3.0V,4.5V……,得到電阻測量值,填入表4中,對比兩組測量值相對誤差的變化趨勢(見圖5)。
(2)圖像對比分析
選取R真分別為:10Ω,20Ω,30Ω……,令對應電壓表1(RV1=15000Ω)讀數(shù)分別為1.5V,3.0V,4.5V……,得到電阻測量值,填入表4中。再換電壓表2(RV2=150000Ω),測相同的電阻:10Ω,20Ω,30Ω……,同樣令對應電壓表1(RV1=15000Ω)讀數(shù)分別為1.5V,3.0V,4.5V……,得到電阻測量值,填入表4中,對比兩組測量值相對誤差的變化趨勢(見圖5)。小結:可以看出,采用電流表外接法時,無論是接入電壓表1(RV1=15000Ω)還是接入電壓表2(RV2=150000Ω),當待測電阻增大時,測量值的相對誤差都變大;接入電壓表1相對于接入電壓表2所造成的測量值的相對誤差更大。故采用外接法測量小電阻時,測量值相對誤差較?。煌饨臃ǖ恼`差來源于電壓表的分流作用,當采用的電壓表內阻RV較大時(即越接近理想電壓表時),相對誤差越小。
2.電流表內接法誤差分析
(1)電路圖及原理(見表5)
(2)圖像對比分析
當電壓表阻值分為RA1=0.5Ω,RA2=0.05Ω時,代入以上公式,可得相關數(shù)據(jù)(見表6),對比測量值相對誤差的變化趨勢見圖6。小結:可以看出,采用電流表內接法時,無論是接入電流表1(RA1=0.5Ω)還是接入電流表2(RA2=0.05Ω),當待測電阻增大時,測量值的相對誤差都會變??;接入電流表1(RA1=0.5Ω)相對于接入電流表2(RA2=0.05Ω)所造成的測量值的相對誤差更大。故當采用內接法測量大電阻時,測量值相對誤差較??;內接法的誤差來源于電流表的分壓作用,當采用的電流表內阻RA較小時(即越接近理想電流表時),相對誤差越小。
3.關于測量電阻是屬于“大電阻”還是“小電阻”的判斷
由前述可以看出:當測量小電阻時,采用外接法測量值相對誤差較??;當測量大電阻時,采用內接法測量值相對誤差較小,但問題是:當已知一個待測電阻的估計值時,如何判斷此電阻是大電阻還是小電阻?當測量某一阻值為R的電阻時,用外接法測量的相對誤差為:δ1=RR+RV;用內接法測量的相對誤差為:δ小結:可以看出,采用電流表內接法時,無論是接入電流表1(RA1=0.5Ω)還是接入電流表2(RA2=0.05Ω),當待測電阻增大時,測量值的相對誤差都會變?。唤尤腚娏鞅?(RA1=0.5Ω)相對于接入電流表2(RA2=0.05Ω)所造成的測量值的相對誤差更大。故當采用內接法測量大電阻時,測量值相對誤差較??;內接法的誤差來源于電流表的分壓作用,當采用的電流表內阻RA較小時(即越接近理想電流表時),相對誤差越小。3.關于測量電阻是屬于“大電阻”還是“小電阻”的判斷由前述可以看出:當測量小電阻時,采用外接法測量值相對誤差較??;當測量大電阻時,采用內接法測量值相對誤差較小,但問題是:當已知一個待測電阻的估計值時,如何判斷此電阻是大電阻還是小電阻?當測量某一阻值為R的電阻時,用外接法測量的相對誤差為:δ1=RR+RV;用內接法測量的相對誤差為:
三、結語
在本次實驗專題復習中,筆者利用Excel輔助物理實驗器材選擇教學。課前備課時,先設計好數(shù)據(jù);在課堂上分析原理時,生成各種圖表,此過程便于將分壓、限流、內接、外接的各種誤差變化直觀且動態(tài)地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使其從各種圖表信息中體會到相應的物理內涵,看得清、學得實、記得牢。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多媒體設備都很齊全,但通常僅限于教師講解或是播視頻時使用。對此,教師要拓展教學思路,讓Excel等軟件有效輔助教學,使之較直觀地反映物理規(guī)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以實現(xiàn)更有效的教學[2]。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方武增.教輔軟件進課堂生成成自然—利用Excel軟件分析物理題實例[J].物理教學,2017(6):53-54.
作者:方武增 單位:廣東省揭陽市惠來慈云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