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xiāng)村振興研究院;湖南省中國鄉(xiāng)村振興研究基地 主辦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xiāng)村振興研究院
雙月刊 審稿周期:預計1個月內
《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由陳文勝擔任主編,創(chuàng)刊于2006年,由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xiāng)村振興研究院;湖南省中國鄉(xiāng)村振興研究基地主管、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xiāng)村振興研究院主辦的一本農業(yè)領域專業(yè)期刊。主要刊載該領域內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論文、綜述和評論等,力求及時、準確、全面的反映該領域的政策、技術、應用市場及動態(tài)。
1、行文中的注釋一律使用腳注,每頁連續(xù)編號,腳注符號用①②……,其位置在標點符號前(引號除外)文字的右上角。注釋應是對正文的附加解釋或者補充說明,僅是參考或引用的文獻等內容一般不作為注釋出現(xiàn)。腳注請用宋體小5號。
2、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tǒng)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3、本刊提倡優(yōu)良端正之學風,拒斥抄襲他人學術成果、引用他人學術成果不加標注等學術不端行為。凡作品涉及著作權糾紛(如剽竊他人作品、一稿多投等),概由作者自負其責,本刊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圖表:論文中每幅圖表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連續(xù)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
5、來稿應在篇首頁的地腳處注明基金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稱、學位、從事專業(yè)或工作)和電子郵箱、手機號碼等。
6、投稿后3個月內,未收到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7、一級標題用一、二、三……;二級標題用(一)、(二)、(三)……;三級標題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號1.、2.、3.……;四級標題用(1)、(2)、(3)……。
8、順序編碼標注制是按引用文獻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在文獻的著者或成果敘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號標注阿拉伯數(shù)字編排序號,并在參考文獻表中按此序號依次著錄,即將參考文獻反引在文中引用位置。
9、關鍵詞是表述論文中心內容且具有實質意義的詞匯,一般為3~8個,以分號分隔.盡量采用《漢語牛題詞表》或各專業(yè)豐題詞表提供的規(guī)范詞。
10、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qū)瀏河村巷37號
郵編:410003
主編:陳文勝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qū)瀏河村巷37號,郵編:410003。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