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班活動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活動目標:1、學(xué)習(xí)手腳著地爬的動作。2、聽信號做動作,做到動作靈敏協(xié)調(diào),初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3、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活動準備:1、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小布袋、烏****飾;大鼓一只。2、設(shè)置情景:樹林、山洞。3、房子一座。
活動過程:
揀皮球(比較大小)
揀皮球(比較大小)
活動目標:
幼兒學(xué)會比較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體驗物體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
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兒人數(shù)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動過程:
1、比比哪個大,哪個小
逐一出示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每種大小各一個,教師問:“這是什么?哪個大?哪個?。俊?/p>
再出示大小籃子各一只,請幼兒按大小給實物分類,大的放在大的籃子里,小的放在小籃子里。
2、玩“聽口令舉雪花片”的游戲
請幼兒每人拿一種圖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聽教師的口令舉雪花片,如舉大的圓形雪花片,舉
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揀皮球”游戲
①幼兒圍在皮球周圍念兒歌?!靶⌒∑で蛘嬲{(diào)皮,一眨眼兒跑掉了。”念完兒歌后,教師把大小
1.運用多種感官認識方形、圓形。
2.初步認識方、圓標記,能按形狀標記對物體進行分類。
(二)準備:
1.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找一片方的餅干,一片圓的餅干。
2.圓、方標記各一個,貼在兩個盆子上。
3.袋子一個,裝餅干用。
(三)過程:
一.摸餅干:認識方形和圓形。
1.出示裝有餅干的袋子。
2.請幼兒來每人摸一片餅干,并說說摸到了什么形狀的餅干。
3.T:誰摸到了圓餅干,請舉起來!圓餅干是什么樣子的?
(圓圓的沒有尖尖的角)
〈依上提問認識方餅干〉
二.認識形狀標記,按標記將物體分類。
1.出示兩只盆子。
A.??指有圓標記的盆子
T:這是誰的家?你怎么知道的?卡片上畫的是什么?是什么標記?
B.指有方標記的盆子。
(認識過程同上)
2.送餅干回家。
T:天黑了,請小朋友把餅干送回家吧!邊送邊告訴它:X餅干送你回X標記的家。
3.集體檢查結(jié)果。
出示裝圓餅干的盆子:“這是什么標記?里面放什么餅干?”再出示裝方餅干的盆子:“這里呢?”
三.到餅干的家做客。
《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薄?~6歲兒童學(xué)習(xí)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要促使幼兒“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庇變喊踩畹哪芰κ潜U献陨戆踩?、維護自身健康必備的基本能力。孩子在幼兒期由于生理、心理發(fā)展尚未完善,他們?nèi)狈ο鄳?yīng)的生活經(jīng)驗和常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都比較差,而幼兒在三四歲這個年齡階段,獨立性開始形成,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急于探索,成人對其看護相比以前又有所降低,所以這一年齡段,幼兒走丟事件相對容易發(fā)生,如何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讓他們了解一些自救的方法、提高應(yīng)急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于是,我以此為切入點設(shè)計了《媽媽不見了》的集體教學(xué)活動,利用形象直觀的課件故事《媽媽不見了》,引導(dǎo)幼兒了解在公共場合不能遠離成人單獨活動,否則會發(fā)生走失的嚴重后果;借助PPT課件《爸爸媽媽不見了》層層遞進地討論啟發(fā),讓幼兒知道在發(fā)生危險的時候向他人尋求幫助或自救的方法,使幼兒逐漸形成防御危險的意識和能力。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與家人走失的危險性,建立自我保護防范意思。
2.讓幼兒學(xué)會意外走失后的求助、自救辦法。
三、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了解爸爸媽媽的名字和手機號碼以及家庭住址。
2.FLASH課件《媽媽不見了》。
3.PPT課件《爸爸媽媽不見了》。
4.小鼓一個、花一朵。
四、活動重點與難點
1.重點:讓幼兒懂得外出時不要隨意離開家人的危害性。
2.難點:知道與家人意外走失后的求助和自救方法。
五、活動過程
1.通過觀看《媽媽不見了》故事課件,幼兒聆聽故事,根椐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幼兒積極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故事中的小兔和兔媽媽去哪里買東西?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小兔為什么會與媽媽走失?小兔這么做危險嗎?
(3)狡猾的狐貍想蒙騙小兔,小兔上當了嗎?為什么不能跟它去?
(4)小兔最后想了什么辦法找到了媽媽?
小結(jié):小兔子擅自離開媽媽的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很可能就會遇到壞人,可喜的是小兔子沒有上狡猾的狐理的當,它想了一個好辦法,請小熊阿姨通過廣播尋找到媽媽。我們在與家人外出時,千萬不能擅自離開家人,否則就會發(fā)生意外危險(重點指導(dǎo),讓幼兒了解在公共場合不能遠離成人的視線單獨活動,否則可能會發(fā)生走失、被壞人誘騙的嚴重后果)。
2.引導(dǎo)幼兒逐幅觀察圖片,根據(jù)畫面討論,學(xué)習(xí)意外走失后的自救辦法。
圖片一:你們發(fā)現(xiàn)小明和爸爸媽媽到哪里去游玩?(引導(dǎo)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小明一家來到游樂場。)
圖片二:在游樂場里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明與爸爸媽媽走失了。)
圖片三:小明可以求助的提示(警察、工作人員、原地等待符號、爸爸媽媽電話示意圖、廣播)。
關(guān)鍵提問:(1)有什么辦法能幫助小明找到爸爸媽媽?(知道要記住爸爸媽媽的名字和電話號碼以及家庭住址。)
(2)還有什么方法能讓爸爸媽媽盡快找到小明?(不亂走,在原地等待爸爸媽媽。)
(3)我們可以求助哪些人幫助小明找到爸爸媽媽?(警察叔叔、游樂場的工作人員以及廣播設(shè)施。)
(4)假設(shè)討論:當你和爸爸媽媽出去游玩時萬一走丟了,怎么辦?
小結(jié):我們和爸爸媽媽出去游玩時一定要緊跟著爸爸媽媽,萬一和爸爸媽媽走丟,一定要記住爸爸媽媽的姓名、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也可以在原地等待爸爸媽媽,還可以求助警察叔叔或者工作人員幫助尋找,千萬不要隨便找陌生人幫助或跟陌生人走(重點關(guān)注,幼兒是否知道在公共場所走失時,可以在原地等待,并向警察和工作人員求助,掌握求助、自救的方法)。
3.擊鼓傳花游戲“找父母”。全體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坐下玩“擊鼓傳花”游戲。鼓響傳花,鼓?;ㄖ?,請手持花朵的幼兒說出爸爸媽媽的姓名和電話號碼或家庭住址,繼續(xù)游戲(重點要求,幼兒能正確的敘說自己和爸爸媽的名字、電話號碼或家庭住址)。
六、改編故事《媽媽不見了》
節(jié)日到了,兔媽媽帶著小兔到商店里去買新衣服。商店里的人可真多呀!當兔媽媽在給小兔挑選衣服的時候,小兔被另一邊的玩具吸引過去了,這么多玩具,可真好玩呀,小兔看著看著入了迷。等小兔抬起頭,發(fā)現(xiàn)媽媽不見了,害怕地哭了起來。這時,一只從沒有見過的狐貍走到了小兔的身邊,對小兔說:“別哭!別哭!我認識你媽媽,我?guī)闳フ覌寢尠??!?/p>
二、活動時間地點
活動地點:XX市植物園,活動時間3月12日9:00
三、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從小愛護花木、保護環(huán)境,能夠知道小樹、花草是人類的朋友;
2、幼兒能夠感受大自然、周圍環(huán)境的美好,初步建立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
3、幼兒能夠愉快的參加活動,積極與父母共同勞動;
4、幼兒能夠在活動中遵守規(guī)則,學(xué)習(xí)與他人合作,體會勞動的快樂;
5、向幼兒及家長倡議守護綠色,動員做好社會宣傳。
四、活動準備:
1、活動前期預(yù)熱宣傳。
2、準備樹苗(幼兒園準備,新生樹苗)。
3、植樹所需的工具(家長自備)。
4、準備攝影設(shè)備,拍攝下植樹的整體過程。
5、認養(yǎng)樹牌印制,家長及幼兒簽名條幅印制。
6、準備班牌,教師統(tǒng)一服裝。
7、種植親子樹的家長自帶一個小水桶。
8、準備簽字筆,一班兩支。
9、宣傳條幅及內(nèi)容
(1)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有的家園。
(2)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守護綠水青山。
(3)植樹在當代,得宜在下代(幼兒園懸掛)。
(4)XXX幼兒園3.12第XXX屆“XXX林”種植親子樹活動。
五、活動過程:
1、從我做起:大家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每一片綠葉,每一棵幼苗,不采摘花朵,不攀樹枝,不踏草地,不到花壇上玩耍。
2、綠化家園: 教職工、家長在家要開展植樹、種花活動,選擇一些適合在家里種植的花木,種在陽臺或房間里,使自己的家變成一個綠色家園。
3、家長與幼兒3月12日上午8點30分在植物園門口集合。9:00由班主任帶隊到達本班活動區(qū)進行主題活動。